首页 理论教育 木府通论:再论《木府风云》

木府通论:再论《木府风云》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我也专门组织丽江文化名人来对话,讨论《木府风云》,主要谈拍摄电视连续剧《木府风云》的过程。虽然我们两个那次的会谈只是两个小时左右,但是他的心已经不在拍摄《钱王》上了,飘到了将来要搞个电视连续剧,而且定为《木府风云》上了。那天蒋晓荣女士还给我打个电话说:“你这个老农民,我告诉你,如果你把素材给了其他人,那就不会再有《木府风云》了。”这一次《木府风云》到了一个需要抉择的时候。

木府通论:再论《木府风云》

丽江人喜欢文化,一直都有一批文化人,他们学历不高,但喜好探索某一方面的问题,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文化人。有的水平还不低,能力不错,具有一定的鉴赏力。为此,我也专门组织丽江文化名人来对话,讨论《木府风云》,主要谈拍摄电视连续剧《木府风云》的过程。以下是对那次对话的主要内容进行整理,其中涉及的时间等均未做改动。

我记得木府是1999年剪彩迎宾的,2000年左右,于荣光先生和蒋晓荣女士跟我联系,说是要在木府拍《钱王》,想跟我借一下场景。我本来不同意,但是后来还是答应了。答应后,他们乱搭建一些房子,一气之下我把他们的房子给拆了,然后划出一个范围,要求他们只能在那个地方拍。为此我们就吵起来了。蒋晓荣女士当时流着眼泪,我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然后她就摆出于荣光先生,要于荣光先生来跟我谈。我怎么谈呢?人家是大名人,我就讲木府是一个什么样的木府,这个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门口的对联怎么样,当时中央首长到木府,看了木府的对联以后,说木氏土司是聪明的,讲政治的,前因后果都跟他讲了一下,所以我要珍惜木府,我要保护木府,我要保护木府就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虽然我们两个那次的会谈只是两个小时左右,但是他的心已经不在拍摄《钱王》上了,飘到了将来要搞个电视连续剧,而且定为《木府风云》上了。我以为是玩笑话。最后拍完《钱王》后才过一个月,他就匆匆领着剧作家钟源先生来找我,我觉得他还是个有心人嘛!于是在一个小酒店里,我们几个就开始创作,于荣光、蒋晓荣、钟源、我、陈副院长我们几个就在那里一边喝茶一边讲,整整三天给他们介绍情况,并且都有记录,听过介绍后他们都很激动。同时,我还把没有发表的将五六十万字的材料提前给了他们。我当时的意思就是木府的游客量较少,当时旅游局又“封锁”木府,一碗绿豆汤是可以出卖长子继承权的,该宣传的他们又不宣传,打商品广告我又不好意思,我的意思就是通过拍这样的电视剧,把木府宣传出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才把我的心血交给他们,我连我自己的材料都还没有发表,就提前给了他们,因为我认为他们最懂得什么是最永恒的大主题,就是中央首长说过木氏土司“讲政治、聪明”这句话。这个话体现出永恒的大主题。

图5-10 阿勒邱剧照

图片来源:木府提供(www.xing528.com)

于荣光他们第一次来的时候,我还没有丰富阿勒邱这个人物。第二次又来了,我也在想这个剧要怎么开始,我就把阿勒邱进一步地丰富起来了。丽江历史当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较少,我就有意识地塑造了几个人物。当时反对的人比较多,但是我反复地说了又说,最后我和他们讲通了,然后就使剧本线索清晰了。这个剧应该是以木增和阿勒邱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再穿插上当时丽江发生的一些大事情,比如刻《大藏经·甘珠尔》之类的事,把它们组织起来。有些细节怎么办呢?我说可以虚构。为什么可以虚构呢?丽江明代的历史记载本来就比较少,因为少,所以我们的木府好恢复;多的话,我们只能按照文字记载来干了。因为历史记载少,所以说剧本一些情节、细节是允许虚构的。剧本的主题,那是早就定下来了的:夹缝里面求生存,木氏土司紧紧地依靠中央王朝,才使纳西族得到了发展。如果不紧紧地依靠中央王朝,30万人口的民族,你还活得下来吗?于荣光先生认为这是永恒的大主题。木府当时的情况是,一个主要是与北面的吐蕃交战,历史真实就是这样的,但是你在电视剧里大量地表现与吐蕃交战,那是有问题的。所以只好拉出自己内部的人展开矛盾,因为没有矛盾,故事情节就无法发展,无法展开了嘛!有些人说:“哎呀,看了以后知道是两个兄弟在那儿争来争去,人家会小看我们这个民族的。”有这种议论的人也不少,但是没有办法,其实这也是人性的一面。但是要看到,古城里如果两兄弟为了争一个滴水沟,又是斧头又是刀的,那个是私有财产之争。而木府里面的两兄弟,一个是紧紧依靠中央王朝,讲仁讲智;一个是讲武力,搞独立王国。这和私有财产之争有本质的不同。另外,我们反映出木增、木青是讲文治,提升到这样一个层面来看,就淡化了一个民族跟一个民族的争斗。这是最巧妙的一点了。

过了一两年,到了2000年的时候,好像是睡着了又醒过来一样,他们又来找我了。我叫于荣光先生等一行人住在我家的金沙滩酒店里,又和他们共同探讨了三天,当时是将写《五朵金花的儿女们》的和汉中先生也喊来,他就是一个信息库,我们又一起探讨了一场。之后他们说是第四稿又修改好了,喊我到昆明去看。然后他们一下拍这个戏,一下又拍那个戏,突然又搁置起来。像这样翻来覆去,我已经厌烦了,我甚至说了,再不拍的话,我要把我的题材拿给其他人了。他们又说是要拍,还让我把钱拿出来。我能有什么钱呢?我说我出题材,你们拍你们的戏,拍得好了你们还赚大钱,来我们木府旅游的人也多了。我们就来个君子协议,拍得相当成功的话,市委、市政府有文件的嘛,拍好了有奖励,他们会奖励的。就这样的一个好剧在手,你们还怕什么?后来一来一往,又拖了很久。我们的宣传部部长跟我说:“要不就不要交给他们了,不行就另请一些人来拍。”我说人家都已经坚持了五六年了,喊他们停下,换别人来干,这个事情我做不出来,但我打算把素材藏起来了。我同蒋晓荣女士发生过好几次争执。而中间的和事佬就是现在的陈院长了,她的确还是出了一份力了。她把蒋晓荣拉回来又讲又说,不然我的脾气暴躁,要是没有她的话,可能我早就把我的素材又转给其他人了。那天蒋晓荣女士还给我打个电话说:“你这个老农民,我告诉你,如果你把素材给了其他人,那就不会再有《木府风云》了。”就在那一次我也想通了。

原来钟源先生的第一稿是史诗版的,信息量非常多,你要拍起来,简直就是纳西族的史诗了,但是你要拍这部史诗,这是大单子,什么都已经有了,他们的财务整得相当详细了,但是按第一稿来拍至少要花两三个亿的钱。他们跟政府部门要,政府部门不给;跟我要,我也没有钱。最后是跟我提出来,不然不搞史诗了,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修改。我觉得也是没有办法了,“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嘛!这一次《木府风云》到了一个需要抉择的时候。但是你说如果真的拍成史诗的形式哪个来看,肯定不会有现在那么高的收视率的。经过几番周折之后,开机之前要我去拍板了。我去了,剧本看了,服装设计师、导演一排的坐在一起,大记者问:“怎么办?服装、剧情、主题等等怎么办?许多东西我们查遍了资料,都查不着。”我说现在我们这个剧,好就好在当时的历史记录非常少,任由你们来想象。但是不能离开:出发点在丽江,而且写的是纳西族。写纳西族的文化,不能离开这一点。至于有些东西,可以由已知推无知,就这样干。“服装怎么样?”给我看。“行。”“这个可以吗?”“行!”两天以后就举行了开机仪式。

我们当时的想法是通过拍《木府风云》,木府的游客量要增加。现在看这个想法已经做到了,木府游客量是成倍地在增加。我们当时做的那些事情,有些时候只是就事做事,没有考虑更深层的意义,但是事情做完后,可以挖掘出来的东西就会相当多了,事实上也就是宣传了丽江。比如,我们几个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国家级的、高层的《木府风云》的研讨会,是中央电视台主持的,当时文联副主席等很多人都参加了,参会发言的都是著名的评论家。他们的评论我最记得的是这么几点:第一点说是这个剧是充满着历史哲学思想的一部剧。历史哲学嘛,意思是历史剧里面又包含了许多哲理性的东西在里面,通过故事可以看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反映出民族的发展,这可以说是比较高层次的理解。还有一点是这个剧体现了艺术的真实,讲了在丽江发生的事,剧情是根据丽江的地理环境来发展的,等等。他们评价得比较好。最后有个说法是这样,中国的长篇电视连续剧相当多,但是长篇电视连续剧就是闹剧一场的比较多,这样那样地演下去,看完了以后闭起眼睛想一想,似乎什么都没有。而《木府风云》电视剧呢?是以艺术的形式,告诉大家一些非常鲜明的政治见解,主题非常鲜明,而且是严肃的。《木府风云》连续剧出来以后,事实上是给中国电视连续剧创作起到了一个模范带头的作用、榜样的作用。这些评价都是对《木府风云》深层内涵的挖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