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实践路径: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实践路径: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当前的全球治理困境,重点探索困扰全球治理的四个赤字的解决方案,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主要任务。随着我国在世界发展领域的话语权不断提升,必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24]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这一新时代中国历史方位的世界层面定位准确地诠释了中国与

中国实践路径: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古往今来,家国情怀、世界情怀是中国一以贯之的精神追求。古有《礼记·礼运》讲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今有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上指出:“面对严峻的全球性挑战,面对人类发展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抉择,各国应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20]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国际形势?又该如何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1.把脉“世界怎么了”

美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基辛格博士在《大外交》一书中指出:“21世纪的国际秩序会出现一个似乎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愈来愈分散;一方面又愈来愈全球化。”[21]这种分裂和聚合同在的趋势看似矛盾,却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当前的世界秩序发展趋势。在当前纷纷扰扰的国际关系中,我们看到了代表越来越分散趋向的逆全球化现象,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坚定走全球化道路的国家队伍。

而今,“大变局”又遭遇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国家与世界的互动模式更为复杂。一方面,国际力量对比变动使得国际格局未定,国际秩序处于转型期,国际竞争与冲突加剧,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强势较劲,逆全球化现象为全球化的发展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突出。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坚定地扛起全球化发展大旗,坚定不移地肯定和支持全球化的健康发展,积极致力推动现有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古往今来,人类从闭塞走向开放、从隔绝走向融合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我们要以更大的开放拥抱发展机遇,以更好的合作谋求互利共赢,引导经济全球化朝正确方向发展。”[2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设立丝路基金,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等一系列重大外交实践,坚守多边主义,坚持积极推动全球化发展,成为促进全球化良性发展的中坚力量。这充分彰显了我国始终不渝践行“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23]的庄严承诺,向世界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2.探索“我们怎么办”

尽管中国在振臂高呼声援全球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实践,但西式全球治理失灵的沉疴旧疾尚未完全根除,当前全球治理时常深陷泥潭,疫情发生以后全球治理的失灵和停摆态势进一步加剧。针对当前的全球治理困境,重点探索困扰全球治理的四个赤字的解决方案,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主要任务。

一是坚持公平合理,破解治理赤字。此前,美国虽然退出了《巴黎协定》,但中国、欧盟国家等仍在坚守,并努力推动协定内容的落实。这印证了霸权稳定论所主张的霸主国的衰落并不一定带来相关治理机制崩溃的观点。在当前的许多国际机制中,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退却可能一定程度上带来公共物品供给形势严峻,全球治理出现赤字,但国际社会对这种现象的处理并非无计可施。在逐渐转型的国际秩序下,国际社会可以针对现有机制代表性不足、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言权和投票权缺失等机制设定进行改革,努力推动国际机制规则民主化,以更多元的参与主体和有效的多边主义路径来破解治理赤字,保障国际公共物品的供给。(www.xing528.com)

二是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冷战铁幕的幽灵还在国际社会上空徘徊,将零和博弈、丛林法则奉为圭臬的国家始终还保留着冷战思维,这让国际社会的竞争和冲突持续升温,国家间稍有不慎就可以引发安全困境,信任赤字是横亘在国家间合作前面的一道鸿沟。“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人向来主张合则两利、分则俱伤,国际社会已经演化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因此破解信任赤字的中国智慧在于弘扬“和合共生”理念,以求同存异,增进交流对话,加深互相理解和彼此认同。

三是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2019年新西兰恐怖袭击的枪声还回荡在耳畔,最小的遇难者仅3岁,当他以为对面的叔叔是在跟他玩游戏而奔向他的时候,他一定不知道当今的国际社会并不和平。不论是国家间的战争与冲突,还是恐怖主义的肆虐,都表明和平赤字依然严峻。这需要我们用新的思维来审视安全问题。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新安全观,我们需要建构共同的安全责任思维,而不是零和的、冲突的对抗思维;我们需要将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安全作为一个综合体,而不仅仅局限于军事对抗;我们需要携手合作来捍卫和平,以给我们的子孙留下一个永续发展的未来。

四是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一方面是金融危机后久蹶不振的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窘境,另一方面是全球化迅猛发展以来日益加大的南北差距,当前国际社会发展赤字问题突出。旨在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我们看到,近年来,中国与相关国家互联互通的程度不断加深,有力地促进了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切实可操作的路径,体现了中国坚定支持全球化健康发展的决心,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实现共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综上所述,公正合理、互商互谅、同舟共济、互利共赢是破解全球治理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的核心理念。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怀抱着家国情怀、世界情怀,将不断凝练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对全球治理的深度参与体现了中国担当,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处于世界体系边缘的旁观者,也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随着我国在世界发展领域话语权不断提升,必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两会后首位到访的外国元首德国总统高克时说:“正如德国思想家莱布尼茨所说,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就如同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24]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这一新时代中国历史方位的世界层面定位准确地诠释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硕果累累的国内建设成就到乘风破浪的外交实践,从物质力量到制度力量、观念力量,中国发生着巨大的变迁。一方面改变着自己,追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另一方面也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追求“善治”,力图改变世界。

本节通过对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这一知识点进行国际政治理论与思政课知识互嵌分析,阐释了为什么要标定、选取哪些理论来阐释、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现实依据、未来将如何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四个具体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嵌入分析,致力让我们的研究生同学能更好地理解我国新时代历史方位的世界舞台定位,并进一步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怀抱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世界情怀努力学习、上下求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章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