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上丝绸之路:秦汉魏晋南北朝史

海上丝绸之路:秦汉魏晋南北朝史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荣先生的文章倾向于支持佛教最早是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北方的观点,认为证明佛教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的证据不足,没有过硬的材料予以支持,不便下结论。本章试图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汉魏时期佛教在岭南地区传播的特点、形式、媒介、历史影响以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等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

海上丝绸之路:秦汉魏晋南北朝史

汉魏时期佛教在中国的输入和传播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史学界普遍认为佛教是在两汉之际传入我国的。但是,对佛教如何传入我国,佛教最初是先通过西北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北方,还是通过西南丝绸之路或海上丝绸先传入南方,以及佛教传入我国后的发展状况等问题,史学界却没有明确的结论。目前主流的观点是我国佛教是从西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北方地区,然后再扩散到中国的其他区域。但近些年来,随着一批考古遗址的不断发现特别是南方的四川,长江中下游和岭南一带汉魏时期佛像文物的出土,论述佛教从南方输入的学者和著作也不断增多。由于历史久远和史料有限,加之出土的文物还有待研究,所以学者们关于这一领域的讨论仍然十分激烈。

古代学者对汉魏佛教在南方传播的直接叙述相对较少,但却有很多有关对外交通线路和对外交流情况的记载。

关于“佛教”二字,《史记》《汉书》中并没有出现,但《史记》中却记载了汉武帝试图开通蜀身毒国道路的情况。岭南方面就有汉武帝征讨并灭亡南越国后积极发展海上交往的记录。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开通了一条从岭南通往印度的海上交通路线,从而也为佛教从海上的传入提供了可能。

南朝范晔所撰的《后汉书》中记载了大量东汉时期,特别是永昌道开通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包括身毒、掸国,甚至是更远的大秦

由于三国时期佛教已经在中国有所发展,因此在《三国志》中能够发现较多有关佛教传播的史料。其他史书,如《梁书》《水经注》《华阳国志》《洛阳伽蓝记》等都有关于汉魏佛教传播的记载。一些佛教的史籍如《牟子理惑论》《弘明集》《高僧传》《法显传》中也能窥见汉魏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状况。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一直都是学术界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涉及汉魏佛教传播问题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主要有:

梁启超先生的《佛学研究十八篇》中的《佛教之初输入》是较早指明佛教是最早由南方海上丝绸之路而不是通过西域输入中国的著作。梁启超先生认为两汉之际西域对外交通断绝,而海上交通早在汉武帝时就已开通,而西南丝绸之路也于东汉初便已畅通,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永昌郡发生交汇,所以佛教由南方传入的可能性应该更大。此书是研究佛教传入路线的重要著作。

汤用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一书在第一部分中详细论述了汉代佛教的发展状况。汤先生不仅对有关佛教传入史上的一些传说、史籍的记载一一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并提出佛教最早是由西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北方的。由于汤先生此书深厚的论证功底,影响也十分巨大,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同,于是史学界就普遍接受了佛教“北传说”的观点。

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佛教史》第一卷,对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曾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对本课题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吴焯先生在他的《佛教东来与中国佛教艺术》一书中,并没有就南方佛教是从海上丝绸之路或西南丝绸之路传入还是从北方佛教南下影响而来这个问题给出明确的结论,但先生明确地认为北方佛教的存在是早于南方的,而且提出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是交趾或后来的广州,然后登陆北上的观点。(www.xing528.com)

阮荣春先生的《佛教南传之路》根据史料和近些年来四川地区、长江中下流地区的佛教艺术遗物的研究,敏锐地提出了四川地区佛教是通过西南丝绸之路传入并沿长江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观点。

另外,对本课题有较重要参考价值的著作还有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章巽《我国古代的海上交通》、严耕望魏晋南北朝佛教地理稿》、丘进《中国与罗马——汉代中西关系研究》、季羡林中印文化交流史》、陈文英的《中国古代汉传佛教传播史论》等。

关于汉魏时期佛教在中国南方地区传播的研究论文,数量较多,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

荣新江的《海路还是陆路——佛教传入汉代中国的途径与流行区域研究述评》是研究佛教在中国传播的一篇重要学术综述。荣先生的文章倾向于支持佛教最早是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北方的观点,认为证明佛教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的证据不足,没有过硬的材料予以支持,不便下结论。

何志国的《“仙佛模式”和“西王母+佛教图像模式”说商榷——再论佛教初传入中国南方之路》,通过对汉魏时期西南地区大量佛教艺术实物的研究,并根据洛阳地区无佛教艺术实物的事实,得出西南地区的佛教并不是由北方传入的结论。同时何先生鲜明地指出早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可能存在两个系统:中原的官方佛教传播系统和南方民间佛教传播系统。这个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和区分南北方佛教发展的异同,从而找出南方佛教发展的独特性。何志国的《论早期佛像在长江流域的传播——以汉晋考古资料为中心》一文认为长江上游的钱树佛像出土在湖北的长江中游一带,就从事实上证明了早期佛像是顺流而下传播的,同时指明南方下层人民接受佛教是由于苦难的社会生活使他们对佛教的出现抱有幻想,从而又证明了他的中国佛教传播存在中原的官方佛教传播系统和南方民间佛教传播系统的观点。

阮荣春的《“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研究概说》就早期佛教在南方的传播进行研究,指明佛像传入中国的途径是多元的,既有滇缅道入长江流域和交趾或广州入长江的秣菟罗造像系统外,或间有犍陀罗系统的渗入,因此就南方佛像的艺术特点和其传播路线的考虑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吴廷璆、郑彭年的《佛教海上传入之研究》通过对佛教传播过程中一些现象和出土文物的研究论述了佛教从海上传入的可能性。

总的来看,对佛教南方传播研究的著作和论文的数量较为可观,成果也十分显著。但也有一些问题并未解决,如南方佛教的传播路线,佛教传入过程中在西南和岭南两个方向的关系和互动等,都还有进一步商讨的余地。本章试图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汉魏时期佛教在岭南地区传播的特点、形式、媒介、历史影响以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等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