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史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朝萧齐至萧梁期间,林邑国累遣使贡献。[60]由此可见,因萧齐立国时间不长,故史书将萧齐与萧梁时期与林邑国的外交与朝贡内容合并记载。东晋至南朝萧齐期间,扶南国亦多次遣使贡献。这一事件在世界古代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可见,扶南国经常遣使,乘船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前来广州进行贸易。可见,扶南国王在奉表中希望与南齐联合,共同讨伐林邑国。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史

南朝萧齐至萧梁期间,林邑国累遣使贡献。据《梁书·林邑国传》:“孝武建元、大明中,林邑王范神成累遣长史奉表贡献。明帝泰豫元年,又遣使献方物。齐永明中,范文赞累遣使贡献。天监九年,文赞子天凯奉献白猴,诏曰:‘林邑王范天凯介在海表,乃心款至,远修职贡,良有可嘉。宜班爵号,被以荣泽。可持节、督缘海诸军事、威南将军、林邑王。’十年、十三年,天凯累遣使献方物。俄而病死,子弼毳跋摩立,奉表贡献。普通七年,王高式胜铠遣使献方物,诏以为持节、督缘海诸军事、绥南将军、林邑王。大通元年,又遣使贡献。中大通二年,行林邑王高式律陁罗跋摩遣使贡献,诏以为持节、督缘海诸军事、绥南将军、林邑王。六年,又遣使献方物。”[60]由此可见,因萧齐立国时间不长,故史书将萧齐与萧梁时期与林邑国的外交与朝贡内容合并记载。

东晋至南朝萧齐期间,扶南国亦多次遣使贡献。据《梁书·扶南国传》:“武帝太康中,寻始遣使贡献。穆帝升平元年,王竺旃檀奉表献驯象。诏曰:‘此物劳费不少,驻令勿送。’其后王侨陈如,本天竺(古代印度)婆罗门(按:地位较高)也。有神语曰‘应王扶南’,侨陈如心悦,南至盘盘(南海古国),扶南人闻之,举国欣戴,迎而立焉。复改制度,用天竺法。侨陈如死,后王持梨陁跋摩,宋文帝世奉表献方物。齐永明中,王阇邪跋摩遣使贡献。”[61]可见,东晋末年至刘宋初,扶南国曾发生政变,由天竺国婆罗门憍陈如取代了原来的扶南王,由此将古印度婆罗门教传入东南亚,当时的扶南国为之一变,“复改制度,用天竺法”。由此也可以看出,早在南朝刘宋王朝时期,天竺(古印度)婆罗门已将其势力范围扩展至东南亚一带,由此就将婆罗门宗教文化也流传至扶南等国。这一事件在世界古代史世界文化史上,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南齐永明年间(483—493年),扶南国亦遣使贡献。据《南齐书·扶南国传》:“永明二年,阇耶跋摩遣天竺道人释那伽仙上表称扶南国王臣侨陈如阇耶跋摩叩头启曰:‘天化抚育,感动灵只,四气调适。伏愿圣主尊体起居康(御),皇太子万福,六宫清休,诸王妃主内外朝臣普同和睦,邻境士庶万国归心,五谷丰熟,灾害不生,土清民泰,一切安稳。臣及人民,国土丰乐,四气调和,道俗济济,并蒙陛下光化所被,咸荷安泰。’”可见,从天竺国前来中国传教的佛教徒——释那伽仙,替代扶南国王向南朝萧齐奉表问安。

扶南国主因有难事,希望南齐帮助那伽仙,又曰:“臣前遣使赍杂物行广州货易,天竺道人释那伽仙于广州因附臣舶,欲来扶南,海中风漂到林邑,国王夺臣货易,并那伽仙私财。具陈其从中国来此,仰序陛下圣德仁治,详议风化,佛法兴显,众僧殷集,法事日盛,王威严整,朝望国轨,慈愍苍生,八方六合,莫不归伏。如听其所说,则化邻诸天,非可为喻。臣闻之,下情踊悦,若蹔奉见尊足,仰慕慈恩,泽流小国,天垂所感,率土之民,并得皆蒙恩祐。是以臣今遣此道人释那伽仙为使(臣),上表问讯奉贡,微献呈臣等赤心,并别陈下情。但所献轻陋,愧惧唯深。伏愿天慈曲照,鑒其丹款,赐不垂责。”可见,扶南国经常遣使,乘船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前来广州进行贸易。但此次归途中,搭载天竺道人释那伽仙没想到却在半路被林邑国王派兵夺去财物,无奈之下只好奉表,对所献贡物“轻陋”加以解释。

扶南国王还有另一难事相告,与下奴鸠酬罗自立为王有关。故又曰:“臣有奴名鸠酬罗,委臣逸走,别在余处,构结凶逆,遂破林邑,仍自立为王。永不恭从,违恩负义,叛主之愆,天不容载。伏寻林邑昔为檀和之所破,久已归化天威所被,四海弥伏,而今鸠酬罗守执奴凶,自专很强。且林邑、扶南邻界相接,亲又是臣奴,犹尚逆去,朝廷遥远,岂复遵奉。此国属陛下,故谨具上启。伏闻林邑顷年表献简绝,便欲永隔朝廷,岂有师子坐而安大鼠。伏愿遣军将伐凶逆,臣亦自效微诚,助朝廷剪扑,使边海诸国,一时归伏。陛下若欲别立余人为彼王者,伏听敕旨。脱未欲灼然兴兵伐林邑者,伏愿特赐敕在所,随宜以少军助臣,乘天之威,殄灭小贼,伐恶从善。平荡之日,上表献金五婆罗。今轻此使送臣丹诚,表所陈启,不尽下情。谨附那伽仙并其伴口具启闻。伏愿愍所启。并献金镂龙王坐像一躯,白檀像一躯,牙塔二躯,古具二双,瑠璃苏鉝二口,瑇瑁槟榔柈一枚。”可见,扶南国王在奉表中希望与南齐联合,共同讨伐林邑国。为此不惜许诺:一旦讨平林邑,将“上表献金五婆罗”,现派那伽仙进献各类贡物,都与佛教有关,且多为热带物产,为中华稀有之物。

另据《南齐书》载:“那伽仙诣京师,言其国俗事摩肸首罗天神,神常降于摩耽山。土气恒暖,草木不落。其上书曰:

吉祥利世间,感摄于群生。所以其然者,天感化缘明。仙山名摩躭,吉树敷嘉荣。摩䤈首罗天,依此降尊灵。国土悉蒙祐,人民皆安宁。由斯恩被故,是以臣归情。菩萨行忍慈,本迹起凡基。一发菩提心,二乘非所期,历生积功业,六度行大悲。勇猛超劫数,财命舍无遗。生死不为厌,六道化有缘。具修于十地,遗果度人天。功业既已定,行满登正觉。万善智圆备,惠日照尘俗。众生感缘应,随机授法药。佛化遍十方,无不蒙济擢。皇帝圣弘道,兴隆于三宝。垂心览万机,威恩振八表。国土及城邑,仁风化清皎。亦如释提洹,众天中最超。陛下临万民,四海共归心。圣慈流无疆,被臣小国深。

南朝齐武帝萧赜听闻奉表,遂“诏报曰:(www.xing528.com)

具摩醯降灵,流施彼土,虽殊俗异化,遥深欣赞。知鸠酬罗于彼背叛,窃据林邑,聚凶肆掠,殊宜剪讨。彼虽介遐陬,旧修蕃贡,自宋季多难,海译致壅,皇化惟新,习迷未革。朕方以文德来远人,未欲便兴干戈。王既款列忠到,远请军威,今诏交部随宜应接。伐叛柔服,实惟国典,勉立殊效,以副所期。那伽仙屡衔边译,颇悉中土阔狭,令其具宣。上报以绛紫地黄碧绿纹绫各五匹。”[62]

可见,齐武帝委婉地拒绝了扶南国主的请求,只想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此事,故“今诏交部随宜应接”,并认为“伐叛柔服,实惟国典,勉立殊效,以副所期”。尽管南齐在政治和军事上未能满足扶南国主,仍赐给扶南使臣不少绫罗绸缎(江南特产),并让那伽仙充当译使,令其回到扶南国,具宣南齐本意。

南齐永明年间(483—493年),林邑国篡位者当根纯,亦遣使贡献。据《南齐书·林邑国传》:“杨迈子孙相传为王,未有位号。夷人范当根纯攻夺其国,篡立为王。永明九年,遣使贡献金簟等物。诏曰:‘林邑虽介在遐外,世服王化。当根纯乃诚恳款到,率其僚职,远绩克宣,良有可嘉。宜沾爵号,以弘休泽。可持节、都督缘海诸军事、安南将军、林邑王。’”[63]

可见,当时南海诸国中屡现篡夺王位者,每当自立为王后,为巩固其地位并寻求合法性,往往会遣使纳贡,由此得到来自南朝的封号。其实,南朝萧齐也是篡夺刘宋皇位,自立为齐国皇帝。因此,通过这种朝贡贸易和封赏的方式,南齐就加强了与林邑等国的外交和贸易联系。

南齐时期,林邑王获得都督缘海军事等封号。据《南齐书·林邑国传》:“林邑虽介在遐外,世服王化。当根纯乃诚恳款到,率其僚职,远绩克宣,良有可嘉。宜沾爵号,以弘休泽。可持节、都督缘海诸军事、安南将军、林邑王。”[64]之后当根纯被推翻,南齐又封赏继任的范诸农。据《南齐书·林邑国传》:“范杨迈子孙范诸农率种人攻当根纯,复得本国。十年,以诸农为持节、都督缘海诸军事、安南将军、林邑王。建武二年,进号镇南将军。”[65]不久,范诸农在海上航行时,不幸遭遇风浪而溺死,南齐又封其子为林邑王。据《南齐书·林邑国传》载:“永泰元年,诸农入朝,海中遭风溺死,以其子文款为假节、都督缘海军事、安南将军、林邑王。”[66]

南齐时期,广州刺史王琨因廉洁而受到封赏。据《南齐书·王琨传》:“(王琨)出为持节、都督广交二州军事、建威将军、平越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南土沃实,在任者常致巨富,世云‘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琨无所取纳,表献禄俸之半。州镇旧有鼓吹,又启输还。及罢任,孝武知其清,问还资多少?琨曰:‘臣买宅百三十万,余物称之。’帝悦其对。为廷尉,加给事中,转宁朔将军长史、历阳内史。”[6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