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聊城:中国北方的文化名城,景观丰富,保护单位众多

聊城:中国北方的文化名城,景观丰富,保护单位众多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聊城: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名胜古迹27多处,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景观有47多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保护单位15处,聊城城区独具“江北水城”特色,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燕国攻打齐国的时候,燕国一个将军率兵攻占了聊城。燕国将军知道以后,害怕燕王杀害自己,就一直留在聊城,不敢回去。齐国的田单率领齐国军队攻打聊城,打了一年多了,死伤惨重,没能攻下来。

聊城:中国北方的文化名城,景观丰富,保护单位众多

聊城: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名胜古迹27多处,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景观有47多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保护单位15处,聊城城区独具“江北水城”特色,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燕国攻打齐国的时候,燕国一个将军率兵攻占了聊城。有些聊城人在燕王面前说他的坏话,说他想独自占据聊城。燕国将军知道以后,害怕燕王杀害自己,就一直留在聊城,不敢回去。齐国的田单率领齐国军队攻打聊城,打了一年多了,死伤惨重,没能攻下来。鲁仲连就给燕国将军写了一封信,系在箭上射进城去。信上说:“我听说,明智的人不会放弃好的机会,勇敢的人不会躲避死亡,忠诚的臣子不会先考虑自己,再考虑国君。但是现在您却因为一时的愤怒,就选择留在聊城,不回燕国,一点儿也不顾及您的国君在朝廷的威信,这是不忠;您要是战败身亡,丢了聊城,这是不勇;功业失败,名声破灭,后世没有人会称赞您,这是不智。您有了这3条,天下所有的君主都不会把您当自己的臣子,天下所有的游说之士都不会传颂您的功绩。聪明的人不能犹豫不决,勇敢的人不会害怕死亡。现在是关系到您的生死荣辱、贵贱尊卑的关键时刻,您要是再不果断地做出决定,机会就会失去。希望您好好考虑,不要和那些俗人一样。

将相分权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鉴于春秋时期卿大夫出将入相,大权在握,导致君权旁落的教训,也为了适应军队扩大、战争发展、指挥复杂的客观现实,普遍实行将、相分权的制度。齐、赵、魏、韩等国把统领军队的军官称为将、将军、上将军、大将军等。秦惠王从秦国将相合一的大良造中分离出来的相邦,后又被秦武王进一步分为左右二相。大良造在相权分出后,成为秦国武官之长。后撤销大良造,国尉升为武官之长。楚国武官之长称柱国、上柱国。战国时期将以下的武官设置也比较完备了,赵国设左司马、都尉,齐国设司马。秦、齐、赵、楚设郎中,郎中是国君的侍卫。各诸侯国都普遍设都尉,负责卫戍之职。秦国除了设立都尉外,又有中尉一职,负责警卫国都。秦王嬴政时设立卫尉,负责警卫宫廷。

“先前,楚国进攻齐国的南阳,魏国进攻齐国的平陆。齐国不向南反击,是认为即使是丢了南阳,损失也不大,根本比不上夺得济北的获得的利益。现在秦国已经派出军队,魏国就不敢向东进军。齐国与秦国连横,楚国处境危险,不能再打齐国了。齐国放弃南阳,下定决心要夺回聊城,是经过考虑定下的策略,您千万不要再观望了。现在,攻打齐国的楚国和魏国的军队都撤走了,而燕国又不向你派出救兵。齐国集中全国的兵力,全力来攻打聊城,您如果还一定要坚守下去,我看您是无能为力的。再说,燕国国内发生动乱,上至燕王,下至大臣,都束手无策,一片茫然;燕国将军栗腹带领10万大军在国外连打5次仗,都输了,堂堂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却被赵国所包围,落了个土地被夺、国君被困的结果,最后招致天下人的耻笑。可以说,现在的燕国,是国家衰败,祸患丛生,民心浮动。现在,您还率领着聊城疲惫的军民抵抗齐国全部军队的进攻,确实像墨翟一样善于据守;您的军队缺乏粮食,吃人肉充饥,用人骨头当柴烧,却没有哪个士兵背叛您,确实像孙膑一样擅长带兵。从这两点,天下人已经知道了您带兵的才能。

“但是,我为您考虑,觉得您不如保全兵力来报答燕国。只要您率领燕国军队完好无损地回到燕国,燕王一定非常高兴。百姓们也一定会赞扬您的功绩,这样您就能名扬后世。那样的话,您既能辅佐燕王,统率大臣,又资助士人和百姓,安定燕国,可以说是名利两全。您要是实在不想回到燕国,那么您还可以投靠齐国,齐王肯定会给您封地,让您的子孙后代永享富贵。这两个方案,希望您仔细考虑,加以选择。

“我听说,追求小节的人不能得到荣耀,以小耻为耻的人不能建立功业。从前管仲想射死齐桓公,但是却射中了他的衣带钩,这是犯上;他没有追随公子纠去死,这是怯懦;还身带刑具,被囚禁起来,这是耻辱。但凡有这3种情况的人,国君都不会用他作臣子,百姓也不会和他来往。如果管仲因此死了,那么到最后他也难免得到一个耻辱的名声,恐怕连奴仆都会羞于和他同名,更何况是老百姓呢!但是管仲不以被囚禁为耻辱,却以天下不能太平为耻辱;不以没有追随公子纠去死为耻辱,却以不能在诸侯中扬名为耻辱。所以最后他辅佐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自己也得以名扬后世。从前曹沫担任鲁国将军,打了几仗都输了,丢了500里的土地。如果曹沫因为羞耻而刎颈自杀,那么,到最后他也难免落个无能败将的丑名。但是曹沫却忘记耻辱,趁齐桓公大会天下诸侯的时候,凭着一把短剑,胁持齐桓公,让他归还鲁国被占的土地,自己却脸色不变,谈吐从容。这一下,就让天下人震惊,诸侯害怕,还让鲁国威名远扬。这两个人,忍受了一时的愤怒,树立了一世的威名,他们的功绩,和天地共存。希望您仔细考虑,尽快作出决定。”(www.xing528.com)

曹沫:鲁国人,以力大勇敢著称。鲁公对他很欣赏,任命他为将军,同齐国交战。未料三战皆败,鲁公心怯,赶紧商议割地求和。但是并未责怪曹沫,仍用他为将。后在齐鲁之会上,挟持齐桓公,逼迫其退还所占领的鲁国领土。

燕国将军看了鲁仲连的信以后,哭了好几天,心里还是犹豫,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要是回燕国吧,和燕王有了嫌隙,可能会被杀;投降齐国吧,自己杀的齐人太多,齐国百姓也不会饶了自己。最后,百般无奈之下,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与其让别人来杀我,还不如自杀。”就拔出宝剑,自杀了。田单这才占领了聊城。

回到都城后,田单把鲁仲连写信给燕国将军、燕国将军因此自杀的事情告诉了齐王。齐王想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知道以后,就躲到海边,隐居起来,还说:“与其屈身于人,获得富贵,还不如自由自在地生活,即便穷困潦倒。”

太史公说:鲁仲连的议论,主要意旨即使不合大义,可是我赞许他能以平民百姓的身份,纵横快意地放浪形骸,不屈服于诸侯,评论当世,却使大权在握的公卿宰相们折服。

太史公:太史公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位在丞相之上,是我国古代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汉宣帝时期把太史公降为太史令,太史令的职权也大大削弱,仅仅行文书而已。最著名的太史公就是《史记》作者司马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