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混凝土断裂力学研究:确定断裂参数的方法

混凝土断裂力学研究:确定断裂参数的方法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将OC整段线性化,将Pu和δu代入式,就可以确定临界等效裂缝ae。然而,弹性响应极限点的选取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不同的观察者确定的位置不尽相同,因此,这种方法得出的结果通常有主观性。结合式和式,积分后可得:其中,根据卡氏定理,初始裂缝引起的附加变形δ2为将名义应力代入式后,可得:因此,OA弹性阶段跨中总位移可表达为将Pu和δu代入式求解,即可得到。

混凝土断裂力学研究:确定断裂参数的方法

以三点弯曲混凝土梁为例,考虑一个典型的P-δ曲线(即荷载-位移曲线),当荷载达到峰值Pu时相应的挠度为δu,如图5.9所示。整个P-δ曲线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其中OA段代表弹性阶段,在该阶段P-δ为线性关系;AC段为微裂缝滋生和缓慢发展阶段,在该阶段P-δ曲线呈现非线性特征,也可称为亚临界裂缝发展阶段。曲线剩余部分为峰值荷载后宏观裂缝扩展延伸阶段,因此与临界应力强度因子(即断裂韧度)的计算无关。对于正几何试件如三点弯曲梁,过了峰值荷载后,裂缝处于失稳快速发展阶段。因此,AC段为等效裂缝模型需要关注处理的区域。根据AC段非线性曲线部分处理方式的不同,临界等效裂缝的计算公式也不同,等效裂缝模型的计算包括三种方法。

图5.9 根据P-δ曲线确定ae

1.AC段线性化

首先,对不带缺口的三点弯曲梁跨中挠度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B、D和S分别为三点弯曲梁的宽度、高度和跨度;wg为三点弯曲梁单位长度的自重;ν为泊松比;k为剪切系数,对于矩形截面,k=10(1+ν)/(12+11ν)。

第一种方法将AC曲线段简化为AC直线段,这样处理后,AC段将成为线弹性,设A点坐标为(PA,δA),C点坐标为(Pu,δu)。对于初始缺口长度为a0的三点弯曲梁,在AC阶段引入等效弹性模量E*,将其与荷载增量ΔP=Pu-PA和位移增量Δδ=δu-δA的关系表达为

式中,E*为AC段由于裂纹扩展引起的混凝土退化等效弹性模量。

Karihaloo和Nallathambi进一步引入了一个虚拟等效混凝土梁,该虚拟梁的初始裂缝长度为ae,且初始等效弹性模量也为E*。虚拟混凝土梁的初始等效弹性模量表达为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混凝土梁的真实初始裂缝长度为a0,而裂缝发展后AC段才退化为E*。因此,为使具有初始裂缝长度为ae的虚拟等效混凝土梁的等效弹性模量E*与真实初始裂缝长度为a0的混凝土梁AC段广义弹性模量相等,需要根据式(5.32)和式(5.33)以及相应的荷载-位移曲线进行求解。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了临界等效裂缝长度的简化回归关系(Nallathambi和Karihaloo,1986):

式中,β0=3 960.0±120.0,β1=144.0±4.3,β2=-88.2±5.1,β3=8.7±0.7,β4=-3 950.0±120.0;da为骨料的最大粒径;E为混凝土弹性模量。

与线弹性断裂力学《应力强度因子手册》给出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式不同的是,考虑裂缝尖端三向应力状态的影响,在求得临界等效裂缝长度ae后,混凝土临界应力强度因子按下式计算:

式中,名义应力并有:

式中,A0=3.6460,A1=-6.7890,A2=39.2400,A3=-76.8200,A4=-74.3300;B0=0.4607,B1=0.0484,B2=-0.0063,B3=0.0003,B4=-0.0059,B5=-0.0003。

2.OC整段线性化

通过有限元计算,对于初始裂缝长度为a0的三点弯曲梁,在OA弹性阶段,荷载P-位移δ(即跨中挠度)计算的回归公式为

式中,λ*为修正系数;ν为泊松比;k为剪切系数,对于矩形截面,在2≤范围内:η1=1.067,η2=-0.6521,η3=-0.2117,η3=-0.3814,η5=0.0164,η6=-0.0057,η7=-0.0110,η8=-0.0011。

由于将OC整段线性化(图5.6),将Pu和δu代入式(5.38),就可以确定临界等效裂缝ae。为简化计算,研究者(Karihaloo和Nallathambi,1989)还提出了一个经验公式,通过荷载-加载点位移图利用回归分析来计算ae的值:

式中,da是粗骨料的最大尺寸;是相对于Pu(包含自重)下的名义拉伸应力;Mu=(Pu+0.5wg S)S/4;B1=0.121±0.004,B2=-0.192±0.006,B3=-0.467±0.007,B4=-0.215±0.031。

除了式(5.39),也可以采用下式计算临界等效裂缝长度:

式中,C1=0.249±0.029,C2=-0.120±0.015,C3=-0.643±0.015,C4=-0.217±0.073。(www.xing528.com)

在得到了临界等效裂缝长度后,临界应力强度因子可由下式计算得到:

对比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可知,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临界等效裂缝长度ae的计算方法不同。第一种方法将非线性AC阶段简化为线性,但要想计算临界等效裂缝长度,需要确定A点的位置,即弹性响应的极限点。然而,弹性响应极限点的选取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不同的观察者确定的位置不尽相同,因此,这种方法得出的结果通常有主观性。第二种方法则通过有限元计算方法引入了一个修正系数λ*,考虑了缺口大小对三点弯曲梁跨中挠度的影响,C点可以认为不受主观性影响,避免了第一种方法的离散性。

3.增量法

Karihaloo和Nallathambi(1989a,b)进一步修正了临界等效裂缝长度的计算式。对初始裂缝长度为a0的三点弯曲梁,他们认为任一点的跨中挠度δ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不带缺口的三点弯曲梁跨中挠度(故为弹性解),记为δ1;第二部分为初始裂缝引起的附加变形,记为δ2,从带缺口的三点弯曲梁的应力强度因子推导获得δ2的值。

对不带缺口的三点弯曲梁,如上所述,跨中位移为

取混凝土泊松比ν=0.2,则可以转换为

三点弯曲梁Ⅰ型应力强度因子KI与能量释放率U的关系如下:

其中,

式中,是裂缝面上作用的名义拉应力;对或8且0.6的三点弯曲梁,

结合式(5.44)和式(5.45),积分后可得:

其中,

根据卡氏定理,初始裂缝引起的附加变形δ2

将名义应力代入式(5.49)后,可得:

因此,OA弹性阶段跨中总位移可表达为

将Pu和δu代入式(5.51)求解,即可得到。 结合大量的试验数据,Karihaloo和Nallathambi(1989a,b)给出了一个简化的拟合表达式来计算临界等效裂缝长度:

式中,γ1=0.088±0.004,γ2=-0.208±0.010,γ3=-0.131±0.011,γ4=0.600±0.092。

应力强度因子可根据下式计算:

式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