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绿色建筑,实现节能

教育绿色建筑,实现节能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绿色建筑是一种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在其正常的寿命周期内,设计合理,施工规范,维护成本低,维护周期短。关于绿色建筑的定义,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人均资源、科学技术和思想认识等方面的不同,在国际范围内,其概念目前尚无统一而明确的定义。绿色建筑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概括地说,绿色建筑应具备“节约环保、健康舒适、自然和谐”三个基本内涵。

教育绿色建筑,实现节能

绿色建筑是一种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在其正常的寿命周期内,设计合理,施工规范,维护成本低,维护周期短。既可以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为居民创造出健康、舒适、安全、生态的生活工作空间,也可以做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能源,同时大幅度地降低各种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各种建筑施工污染。绿色建筑要求实用性和生态性相结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建筑设计理念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推进绿色环保节能的进程,并日渐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绿色建筑的不同理论

建筑物在其规划、设计、建造、使用、改建、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据统计,建筑物在其建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大约需消耗全球资源的50%,产生的污染物约占所有污染物总量的34%。全球资源环境方面的种种严峻现实必然使社会经济包括建筑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必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绿色建筑正是遵循保护地球环境、节约有限资源、确保人居环境质量等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于20世纪70年代由西方发达国家率先提出的一种新型建筑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讲,绿色建筑也可称为可持续建筑。

关于绿色建筑的定义,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人均资源、科学技术和思想认识等方面的不同,在国际范围内,其概念目前尚无统一而明确的定义。各国的专家学者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和内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于绿色建筑都有各自的理解。

根据联合国《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应具有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内容。国际上对可持续建筑的概念有着各种各样的提法,从最初的低能耗、零能耗建筑,到后来的能效建筑、环境友好建筑,再到近年来的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从以上叙述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低能耗、零能耗建筑属于可持续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能效建筑、环境友好建筑应属于可持续建筑发展的第二阶段,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应属于可持续建筑发展的第三阶段。

近年来,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这两个词语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中,多数人认为这二者之间的差别甚小,但实际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绿色建筑与居住者的健康和居住环境紧密相连,其主要考虑建筑的环境因素;而生态建筑则侧重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研究,其主要考虑建筑中的生态因素。特别要注意的是,绿色建筑综合了能源问题与健康舒适相关的一些生态问题,但这不是简单的加法,因此绿色建筑需要采用一种整体的思维和集成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必须全面而综合地进行考虑。

绿色建筑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来说,绿色建筑是在其设计、建造及使用过程中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的建筑。绿色建筑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协同发展、和谐共进,并能使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从广义来说,它包括持续农业、生态工程、绿色企业,也包括有绿色象征意义的生态意识、生态哲学、环境美学、生态艺术、生态旅游、生态教育及生态伦理学等诸多方面。由此可见,除了绿色建筑以外,节能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也可以看成是和绿色建筑相同的概念,而智能建筑、节能建筑可视为应用绿色建筑理念的一项综合性工程,或者将智能建筑、节能建筑作为绿色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

根据国内外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概括地说,绿色建筑应具备“节约环保、健康舒适、自然和谐”三个基本内涵。(www.xing528.com)

(1)节约环保。绿色建筑的节约环保就是要求人们在建造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和减少污染,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使之置于生态恢复和再造的能力范围之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将呈现持续迅速增长的趋势,加剧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最终导致全社会的能源短缺。降低建筑能耗,实施建筑节能,对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如何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建筑节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通常把按照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使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降低能耗的建筑称为节能建筑。节约能源及资源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内容,这就是说,绿色建筑要求同时必须是节能建筑,但节能建筑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绿色建筑。

(2)健康舒适。住宅是人类生存、发展和进化的基地,人类一生约有2/3的时间在住宅内度过,住宅生活环境品质对人的发展及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雅典宪章》精辟地指出:居住是城市的四大基本功能之一,一个健康、文明、舒适的住宅环境是城市其他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在满足住房面积要求的同时,人们对室内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冬季希望有温暖舒适的居所,而夏季则渴望凉爽宜人的空间。现代科技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新型的采暖设备、空调设备充斥着市场,选用各种设备来改善居住环境已成主流。

人们越来越重视住宅的健康要素,绿色建筑有四个基本要素,即适用性、安全性、舒适性和健康性。适用性和安全性属于第一层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建设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即舒适性和健康性。保障全体国民应有的健康水平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健康性和舒适性是关联的,健康性是以舒适性为基础,是舒适性的发展。提升健康要素,在于推动从健康的角度研究住宅,以适应住宅转向舒适、健康型的发展需要。提升健康要素,也必然会促进其他要素的进步。

(3)自然和谐。人类发展史实际上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共同发展关系史。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和谐”,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又是一个能动的主体,人必须改造自然又顺应自然,与自然无间融合、共生共荣。山川秀美、四时润泽才能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近年来,人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境的恶化将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威胁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解决好环境问题,就不可能持续发展,更谈不上国富民强、社会进步

绿色建筑的自然和谐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亲近、关爱和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关爱世界和改造世界,自然和谐与相安无事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才能兼顾与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才能实现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