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插秧苏州府农民:水稻生长条件及田间管理让作物产量保障繁衍生息

插秧苏州府农民:水稻生长条件及田间管理让作物产量保障繁衍生息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稻生长的水土条件和易于进行田间管理的特征,表明这种作物是上帝播撒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温暖的角落、对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最可靠保障的特殊礼物。东方人酗酒的恶习由来已久。中国的部分省区流行红眼病,当地人认为这是酗酒的结果。在人口密集的中国南方地区,有限的耕地被条块分割,人均占有量少得可怜。中国北方多种小麦、糜谷一类粮食作物,田间作物的多样化分布,大大降低了病虫害集中暴发的几率。

插秧苏州府农民:水稻生长条件及田间管理让作物产量保障繁衍生息

快快苏醒,采纳我的妙方,

让你的生命得到延续。

你的鲜血已耗尽,你的胃已成空囊——

除非有丰盛的食物,让生命力重新攒聚。

快快苏醒,且吃下我为你准备的米饭

起死人而肌白骨的奇迹,就在眼前上演。

——贺拉斯

水稻是一种普通的禾本科植物,因其适合在水乡泽国生长且产量奇高,造就了建立在农耕基础之上、人口繁庶、文化发达的东方文明。如果没有水稻,中国、印度大片区域将失去开发利用的价值,变成不适合人类居住的蛮荒之地。粮食作物从野生到人工培育的开发进程,标志着古代社会从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转化为以民族的形成、国家的建立为标志的文明形态。水稻在引入埃及、希腊之前即已广为人知,普林尼迪奥科里斯、泰奥弗拉斯托均称其原产地在遥远的印度。水稻在古代博物学家的著述中虽屡有提及,但在当时的地中海沿岸国家并没有获得大面积种植。经过三个世纪的引进推广,水稻在欧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普及程度已不亚于温带由南及北广泛分布的小麦燕麦黑麦。水稻种植业不仅风靡欧洲,也是美国,特别是北卡罗来纳州广大农村地区的支柱产业和最大宗的出口产品经营项目,产量之高、创收潜力之大,一时无出其右;而其最初引进的时间——1697年,也成为彪炳美国史册的标志性符号,国人无不铭记在心。(www.xing528.com)

水稻生长的水土条件和易于进行田间管理的特征,表明这种作物是上帝播撒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温暖的角落、对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最可靠保障的特殊礼物。除中国和印度之外,水稻遍植于马来人居住区及周边的大小岛屿日本新加坡、巴达维亚等国家地区同样尽得水稻之利:同样的播种面积,这种作物一年两熟,收成是小麦的六倍。即便纬度较高的德国南部地区,经过长期繁育已经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稻谷成熟情况良好,在欧洲掀起一股引进外来物种、变革传统农业的舆论热潮。不过由于生长期短且气温偏低,印度原种无法长到籽实饱满的程度;即便在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长势良好的稻子,移植到德国也有无法完全成熟的情况。英国做过移植印度稻的实验,在江流潺湲的泰晤士河两岸大获成功。

东方人认为大米是最好的食材,他们对稻谷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其他粮食作物。餐餐不离一个“饭”(大米蒸煮而成的食物)字,使用“饭”字组成的复合词大行其道,这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早晨吃的叫“早饭”、中午吃的叫“午饭”、晚上吃的叫“晚饭”。据称大米的有效成分不及小麦丰富,且因麸质含量过低不宜加工制作面包,但其易于消化、营养价值完全可以满足人类正常发育的需要、经厨师一双巧手可加工制作成各色食品的特点,足以令其跻身最佳食材的行列。此外稻谷一年几熟、产量较高,故此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浮动幅度不大,加之实验证明四分之一磅大米可熬制一磅干饭,增重可观,对于家徒四壁的穷苦人来说,聊以果腹,稻米实为不二之选。

稻谷作为食材,在维持人类的生存发展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功用远不止此。心思灵巧的中国人将稻花与热水混到一起研磨成糊状物,以此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飞禽走兽、爬虫游鱼,以及各种人物模型、类似珠串的玩具饰品等,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欧洲棉纺织厂普遍使用米浆浸润经纱;居住在马拉巴尔海岸上的果阿邦、巴达维亚群岛原住民使用椰汁和大米混合酿制的含酒精饮料“阿拉克”,入口醇香、回味绵长。东方人酗酒的恶习由来已久。远在欧洲势力东扩的先驱——荷兰人、葡萄牙人踏足印度等国之前,曲酒一类饮料便是中国市井街头大肆售卖的寻常之物,故此不能将东方人热衷沽酒买醉导致道德沦丧的责任,悉数归咎于西方国家的不良影响。

酒能乱性,但其直接危害不限于迷醉。中国的部分省区流行红眼病,当地人认为这是酗酒的结果。不过此说的真实性有待查考:印度次大陆数百万人口均以稻米为主食,却也没有出现一例红眼病人。在哈里发统治时代之前的古埃及,种植区域仅限远东一地的水稻尚未引进,红眼病的流行程度却大大超出今日之中国。中国红眼病多发与国民的生活习惯有关:焚香计时、无节制抽烟、堆放在门口的垃圾不时散发出有害气体,致使低矮狭小的居所内空气污染严重,加上经常用温水洗脸,对眼球的伤害可想而知。

在人口密集的中国南方地区,有限的耕地被条块分割,人均占有量少得可怜。故此水稻产量虽高,但入不敷出、数米而炊的情况屡有发生。一旦遇到灾荒之年,穷人的日子更不好过。早苗期干旱、成熟期积雨都有可能导致颗粒无收,鸟害蝗灾也会引起大面积减产——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国民蝇营狗苟、辛劳终日,温饱尚不能求。中国北方多种小麦、糜谷一类粮食作物,田间作物的多样化分布,大大降低了病虫害集中暴发的几率。欧洲人对大清帝国的农业生产现状极其关切,马铃薯等高产稳产粮食、蔬菜品种渐次引进成功,在缓解这个国家的粮食危机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清朝廷对关乎国计民生的粮食安全问题向来十分重视,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库容量大有可观的官仓。大清粮仓的主要功能是国家储备,但在缓冲市场供应、稳定粮价方面表现更为出色:通过实施平年托市购入、灾年压价抛售等有效措施,在保障市场供应这一原则基础之上,严格防范“谷贱伤农”和粮食过度投机滋生的社会乱象。国家赈灾、地主济民,作为封建宗法制社会共有的施政特色,朝廷干预粮食供应的行为古已有之。但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家庭膨胀过快,有限的社会资源无以满足日见扩大的需求缺口,而中国官场又贪腐盛行,少数从不以天下苍生为念的满族达官贵人又一手遮天,极尽欺上瞒下中饱私囊之能事,致使皇恩不泽四海、饿殍枕藉。

田间插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