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的沸点(第4卷):双方争斗,最终唯有西魏获益

历史的沸点(第4卷):双方争斗,最终唯有西魏获益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萧绎得知萧纪没有停止进军,赶忙又给他写信,劝其返回蜀地,并作出妥协,允许他在益州继续当皇帝。萧纪觉得萧绎已经认,于是予以拒绝。为了鼓舞士气,早日取得突破。这场兄弟间的纷争就此落幕,表面上看萧绎取得了胜利,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其实到最后双方都是输家,真正的受益者只有一个——西魏。

历史的沸点(第4卷):双方争斗,最终唯有西魏获益

萧绎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皇帝梦了,但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他的八弟萧纪竟然抢先在成都称帝,改元“天正”。

萧纪是梁武帝萧衍的老幺,也是萧衍最喜欢的一个儿子。宠爱到什么程度?萧纪出任益州刺史,当时要严格执行“牵制亲王”的政策,按照通常惯例,萧纪的长子萧圆照应当留在建康做人质,萧衍却格外开恩,让他们父子一同入蜀。萧纪的得宠引发了皇兄们的嫉妒,邵陵王萧纶因犯事屡次被贬官,心里感到不平衡,觉得老爸处事不公,发牢骚说:“武陵王(萧纪)有什么功劳,官位竟然在我之上?朝廷昏聩,哪里懂得用人。”萧衍听后大怒道:“武陵王体恤百姓,开疆拓土,你有什么功劳?”

萧衍所言不虚,起初萧纪并不想去遥远的益州,萧衍对他说:“天下方乱,唯益州可免,故以处汝,汝其勉之。”意思是说,出镇益州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但萧纪还是不愿意,萧衍苦口婆心道:“你曾说我有一天会老,直到那一天,你从益州回来,我们还能相见。”话说到这个份上,萧纪无法推辞,只得去益州上任。

萧纪到了益州后,奉行休养生息政策,又与周边搞好关系,妥善处理民族关系,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萧纪在蜀地“内修耕桑盐铁之政,外通商贾远方之利,故能殖其财用,器甲殷积”。政绩非常显著,萧衍对此很满意,觉得没有看错人。

侯景之乱”爆发后,萧纪派世子萧圆照带兵出川勤王,萧绎担心弟弟抢夺皇位,写信劝阻道:“蜀人勇悍,易动难安,弟可镇之,吾自当灭贼。”随后又给萧纪写信说,“地拟孙、刘,各安境界;情深鲁、卫,书信恒通。”意思是说,我们可以像三国的东吴和蜀汉各守一方,互不干涉;我们兄弟俩感情深厚,应当经常书信相往。

萧纪并不甘心听命于萧绎,只做一个益州刺史,听说侯景将要覆灭,他提前一步登基称帝。这完全打乱了萧绎的计划。萧绎不免有些后悔,当初王僧辩等人劝他称帝,他扭扭捏捏没有答应,没想到让萧纪捷足先登,这次不能再犹豫了,在萧纪称帝半年后,萧绎在江陵宣布即皇帝位,是为梁元帝。这样在建康之外,出现了两个南梁皇帝。

谁为正统,必须要通过一场战争来决定。

萧纪率先动手,亲自率军东进,此时侯景已被消灭,萧绎派人向萧纪通报侯景已死,劝他不要再前进。使者到了巴东,被萧圆照扣下,这位太子深怕老爸不进军,使得萧绎坐稳皇位,这样自己便无法做太子,便向老爸萧纪谎称:“侯景未平,宜急进讨,听说荆州已被侯景所破。”这完全是颠倒黑白,但萧纪信以为真,不仅没有停军,反而加速东进。

萧绎颇感慌张,因为王僧辩、陈霸先远在建康,远水解不了近渴,更何况萧纪兵精粮足。萧绎想了两个办法:一是派军封锁瞿塘峡口,阻止萧纪出三峡;二是派人联络西魏,让其出兵进攻益州,从背后抄了萧纪的老巢,缓解自己的压力

萧纪到了巴东,才知道侯景已被杀,又听说西魏准备南下进攻益州,派人调查才知是太子萧圆照谎报军情,他非常愤怒。萧圆照自我辩解道:“侯景虽平,但江陵还没有臣服。”此时,萧纪面临两种选择,要么继续东进,要么回师益州。最终,他听从萧圆照的建议,选择了前者,从而也选择了一条不归路。(www.xing528.com)

萧绎得知萧纪没有停止进军,赶忙又给他写信,劝其返回蜀地,并作出妥协,允许他在益州继续当皇帝。萧纪觉得萧绎已经认,于是予以拒绝。不过,形势渐渐变得对萧纪不利,萧绎派军封锁峡口,此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萧纪没有太好的办法,组织军队攻击了几次,全都失败而归。

为了鼓舞士气,早日取得突破。萧纪让人用黄金铸成金饼,每箱装一百块,共有一百箱,另外还准备了五百箱银盘,绸缎与金银数量相当,每次交战前,他总是把这些财物拿出来,说是要论功行赏,但实际上他是一个铁公鸡,心里根本舍不得。“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士兵们奋不顾身作战,却没有一次能够兑现,最后搞得将士们的心都凉了。

接着,坏消息传来了,西魏军队已经拿下了汉中,将要南下进攻成都。萧纪感到进退两难,于是派度支尚书乐奉业去江陵求和,但乐奉业感到萧纪气数将尽,便背叛主子,向萧绎交了底,说:“蜀军缺粮,士兵又死了不少,一击即溃。”萧绎听后,对萧纪的求和断然拒绝,下令部队发动反攻,一举攻克蜀军三座营垒,其余十四座全部投降,萧纪的军队兵败如山倒。

发动攻击前,萧绎给八弟萧纪写了封信,即《又与武陵王记书》,信中说道:“兄肥弟瘦,无复相代之期;让枣推梨,长罢欢愉之日。”意思是说,现在虽然是兄胖弟瘦,却再也不能重现古代哥哥替弟弟去死的事了。这里面有一个典故,汉朝有个叫赵孝的人,盗贼要杀掉他的弟弟,赵孝说自己胖,要替弟弟去死。“让枣推梨”说的是王泰让枣和孔融让梨的故事,萧绎这样说,意味着兄弟之情到此为止。

既然断绝了兄弟之情,就可以随意处置萧纪了。萧绎手下将领樊猛将萧纪的战舰团团围住。萧绎派人给樊猛传话说:“如果让萧纪生还,就不算成功。”樊猛清楚了主子的意思,急于立功的他,率人跳上了萧纪的战舰,挺着长矛直奔萧纪。萧纪胆战心惊,这时候才舍得拿出一袋金饼扔给樊猛,请求要见自己的七哥萧绎。樊猛冷笑道:“天子是你想见就能见的吗?这些金饼,只要杀了你,还不都是我的。”说罢,一矛将萧纪刺死。

太子萧圆照等兄弟被擒后被送到江陵,萧绎原本想让他自裁,但萧圆照丝毫没有自杀的意思,于是萧绎下令断绝萧圆照兄弟的饮食,坚持了十三天后,他们被活活饿死。

这场兄弟间的纷争就此落幕,表面上看萧绎取得了胜利,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其实到最后双方都是输家,真正的受益者只有一个——西魏。

西魏本来对益州垂涎已久,没想到萧绎主动请他们出兵。宇文泰大喜道:“夺取蜀地,制服南梁,在此一举。”他派外甥尉迟迥领兵,由散关入蜀,剑阁守将杨略投降,接着杨略的叔叔杨乾远献出涪城,尉迟迥兵不血刃直抵成都城下。由于蜀军主力都被萧纪带走,成都城守军不足一万,在抵抗了五十多天后,永丰侯萧撝感到无望,献城投降。

从此,蜀地不再属于南梁,划入了西魏的版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