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的沸点(第4卷):割据问题解决

历史的沸点(第4卷):割据问题解决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们被俘后,被锁在王琳坐舰的底舱,由宦官王子晋负责看管。陈霸先派吏部尚书谢哲前往王琳营中,请求和解,王琳表示同意。算是给他平了反。内忧是陈霸先居然没有法定继承人。皇帝的问题解决了,但地方割据依然严重。

历史的沸点(第4卷):割据问题解决

陈霸先能有今日着实不易,但要坐稳江山更不轻松。在一些人看来,陈霸先称帝似乎有些太着急了,因为除了侯镇、萧勃外,其他地方势力都没有平定。他完全可以向曹操学习,打着梁敬帝的名义,“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更有利于解决地方割据问题,但陈霸先此时已经五十四岁,身体状况远不如前,他实在有些等不起了。

陈霸先的皇位还没有坐热,一个噩耗传来,王琳击败了侯安都、周文育,并将二人以及部将周铁虎、徐敬成、程灵洗等全部生擒。对此侯安都早有预感,他率军与周文育会师时,听到陈霸先篡夺了皇位,不由得叹息道:“吾今兹必败,战无名矣。”本来就没有信心,再加上侯安都、周文育关系不和,部下又相互争执,结果吃了败仗。

更要命的是北齐又来掺和了,这次还是“送皇帝”,不过是送给王琳的,他们将以前在北方当人质的萧方等的儿子萧庄送了回来,王琳拥萧庄为帝,都城定在郢州,改年号为天启,王琳被任命为侍中、持使节、大将军、中书令,总管军国大事。

令人诡异的时刻来临了,江南并立三个政权,出现了三位皇帝。

陈霸先不甘心失败,先是派司空侯镇、领军将军徐度为前锋,讨伐王琳,为了表示重视,他亲自到石头城送行。不久,又下令临川王陈蒨率领五万水军建康出发开赴前线,陈霸先又一次前往送行。

与此同时,传来一个利好消息,周文育、侯安都、徐敬成跑回来了。他们被俘后,被锁在王琳坐舰的底舱,由宦官王子晋负责看管。他们对王子晋许下重金,请求放了他们,王子晋答应了,在王琳的大船旁准备了一只小船,王子晋假装在上面垂钓,夜深后将周文育等三人转移到小船上。他们辗转回到建康,陈霸先赦免了他们的战败之罪,让他们全部官复原职。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之际,陈霸先和王琳却讲和了。陈霸先派吏部尚书谢哲前往王琳营中,请求和解,王琳表示同意。然后各回各家,王琳率部返回了湘州,陈霸先下诏各军返回建康。双方为何会如此轻易和解,史书中没有给出答案,算是一个历史谜团。

陈霸先总算可以过几天消停日子了,只是好景不长,不久后他一病不起,永定三年(559年)六月二十一日,陈朝开国皇帝陈武帝驾崩,活到了五十七岁,在位一年零十个月。

陈霸先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对这位寒门出身的开国皇帝,历史评价总体而言是正面的。陈吏部尚书姚察认为,陈霸先“英略大度,应变无方,盖汉高、魏武之亚矣”。就是说他仅次于刘邦、曹操。唐朝魏征说他“拔起垄亩,有雄桀之姿。始佐下藩,奋英奇之略。魏王之延汉鼎祚,宋武之反晋乘舆,懋绩鸿勋,无以尚也。决机百胜,成此三分,方诸鼎峙之雄,足以无惭权、备矣”。比起孙权刘备毫不孙色。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陈霸先)临戎制胜,英谋独运,而为政务崇宽简,非军旅急务,不轻调发。性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宴用瓦器、蚌盘,肴核充事而已;后宫无金翠之饰,不设女乐。”意思是说,他每临军机大事都能确定破敌制胜之道,而处理政务则崇尚宽和简朴,如果不是军旅急务,一般不轻易调发军队。生活相当简朴,一餐饭不过几个菜,餐具也都是用瓦器的,佐餐的水果只是摆在那里,做做样子,后宫宫女的衣着也很朴素,没有金银首饰,后宫内也没有女子乐队。对于他篡位称帝的行为,历史大家吕思勉评价道:“从来人君得国者,无如陈武帝之正者。”算是给他平了反。

现代历史学家卞孝萱认为:“陈霸先是南朝难得的英主。他从一个村官成长为将军,又由将军黄袍加身,承担下了一片支离破碎的江山。可以说他和他所建立起来的陈朝虽然短暂却非常重要,而陈霸先本人堪称南朝的第一英主。”这里所说的“重要”,大概是因为陈霸先励精图治,使得羸弱的陈朝,扛过了北方政权的一轮轮攻击,从某种意义上说,艰难地守住了华夏文明。

无论何种评价,陈霸先在一件事上是具有独创性的,那便是他建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用自己姓氏命名的王朝——陈。

陈霸先带着深深的不安离开了这个世界,因为社稷江山依旧内忧外患、危机四伏。

内忧是陈霸先居然没有法定继承人。史书记载,他有六个儿子,但其中五个因为早夭等原因,最后只剩下独苗陈昌,而早些时候陈霸先将陈昌和侄子陈顼送到梁元帝萧绎那里当人质,江陵陷落后,陈昌和陈顼被掳掠到北方。陈霸先登基称帝后,对储君的问题很是着急,多次派使者到北周,请求将陈昌送还,北周虽然口头上答应,但一直没有让陈昌上路。

陈武帝从病重到驾崩只有不到十天的时间,或许是因为病情发展迅速,史书上没有记载他曾经留下关于由谁即位的遗诏。皇后章要儿召来中书侍郎蔡景历等人商议,决定秘不发丧,急速征召陈霸先的侄子临川王陈蒨入朝。当时陈蒨驻兵在南皖,接到朝廷通知后立即启程,途中遇到了侯安都,两人一起回到了建康。

侯安都和朝中群臣共同推戴陈蒨即位,陈蒨故作谦让,没想到这正中了皇后章要儿的下怀,借此迟迟不肯下令。因为她的亲生儿子陈昌还在北周,而北周同意放人,可能不久后就会回来,因此她只是想让陈蒨暂时主持国政,并不想让其继位登基。看到皇后这样的态度,百官们也不敢再劝进。关键时刻,同陈蒨一起返京的侯安都站出来说:“如今四方还没有平定,哪能等候远方的皇子?临川王曾立下大功,我们应该拥戴他。今天的事情,谁胆敢晚一步响应,定斩不饶。”说罢,手持剑柄上殿,让章皇后交出皇帝玉玺。然后亲自解开陈蒨的头发,让他到陈武帝的灵柩前哭丧,章皇后没有办法,只好下令由临川王陈蒨继承帝位,是为陈文帝。

皇帝的问题解决了,但地方割据依然严重。就在陈蒨刚刚坐上帝位时,先前与陈霸先讲和的王琳卷土重来,带着萧庄率军东下,进攻大雷(今安徽省望江县),陈文帝陈蒨下令太尉侯镇、司空侯安都、仪同三司徐度率军迎敌,北齐令扬州道行台慕容俨率军到达长江边上,以示声援王琳。

双方在芜湖一带形成对峙,此时北周看到了机会,盘算着多占一些地盘,便派遣荆州刺史史宁率军偷袭了王琳的老巢郢城(今湖北省武汉市)。王琳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一惊,害怕军心动摇,想着速战速决,率军开拔向东挺进,在距离芜湖十里的江面上停下来,准备等待时机,一举击溃侯镇,直扑建康。北齐派仪同三司刘伯球、慕容子会赶来支援王琳。

第二天,天上刮起西南风,王琳以为机会来了,率领战舰鼓浪扬帆,他下令让士兵向陈军的船上扔火炬,但由于风向的原因,这些火炬没烧着敌人,反而将自己的战舰全部烧毁,侯镇趁机大破王琳所部,军士溺水而死的有十分之二三,剩余的弃船上岸,狼狈逃窜,被陈军斩杀殆尽。北齐的援兵大乱,被斩杀俘虏者数以万计,刘伯球、慕容子会也被生擒。王琳乘快艇突围,到了湓城,收拢残兵败将试图反攻,却无人响应,只好带着妻妾及左右亲信十多人向北逃去,萧庄也被人护送到边境,王琳与之会合,一起逃往北齐。

陈蒨刚刚登基便迎来如此大胜,内心欢喜无比。不过,这场胜利同时带来一件让他忧心忡忡的事情,便是陈昌要回来了。陈武帝死后,北周终于同意让陈昌返回江南,但由于王琳横亘在中间,封锁了道路,陈昌只好滞留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等到王琳失败后,陈昌从安陆出发前往建康。在过江前,他给陈文帝写了一封信,言辞傲慢,这让陈蒨既不满又焦虑,毕竟陈昌是陈武帝的亲生儿子,当初陈昌困在北周,自己才得以登上帝位,如今他要回到建康,皇位属于谁还真不好说。陈蒨把侯安都召来,对他说:“先皇之子马上就要回来了,我当请求封我一个藩国,退休养老。”侯安都对此态度很坚决说:“自古以来,天子怎么可以相互替换?我固然愚昧。不敢接受这个命令。”恳请亲自去迎接陈昌。

群臣似乎读懂了陈蒨的心思,纷纷上书请求封陈昌一个爵位,陈文帝下诏任命陈昌为骠骑将军、湘州牧,封衡阳王。这个举动有更深一层意思,那便是即使陈昌回到建康,也只能做一个王爷和臣子,陈蒨断然不会让位于他。

陈昌想夺回皇位根本就是痴人说梦,他连自己的性命都无法保全。侯安都主动请缨迎接陈昌,这个陈霸先唯一儿子的命运就已经决定了,在过江途中行至江心时,不幸“溺死”在江中,这是官方说法,真正的原因所有人都懂得。

柏杨先生对此评价道:“陈昌手无寸铁,步步深入虎穴,采取最低姿态,都不足以保命。他唯一保命的方法是永不回来,老死异国,这就是政治;而他竟出言不逊,认为陈蒨会被他吓倒,满怀歉意地吐出政权。怎么没有想到,那将逼陈蒨除了急下毒手,别无选择。而侯安都,一个急功好利的莽汉,陈昌没有先把他收买——例如承诺封他一个王爵之类,怎么竟然敢只身过江?陈昌这个浅碟子,如果他是一个普通人,不过闹些笑话,作为茶余饭后的谈助,偏偏他是皇位继承人,浅碟子只好用来装自己的血。”

侯安都用陈昌的血在功劳簿上又记上一笔。力排众议,拥戴陈蒨称帝是他;除掉陈昌,让陈蒨坐稳皇位的还是他。这使得侯安都极度膨胀,行事颇为张扬。这其实是他的老毛病,当年陈霸先曾宴请众将,杜僧明、周文育、侯安都三人在敬酒时,各自夸耀自己的功劳,陈霸先对三人评价道:“你们都是良将,但是都有缺点。杜公志向远大可惜见识不明,对下属过于亲昵,对尊长则骄横无礼,夸耀自己的功劳却不知道掩饰自己的短处。周侯交友不考虑对象,同人谈心总是太过深入,身处危险之中,对人却没有猜疑和防范。侯郎行事傲慢放诞不知收敛,轻浮急躁率性而为。这些都不是保全自身的为人处世的方法。”陈霸先识人太准,这些话后来都应验了。(www.xing528.com)

侯安都自认为功劳盖世,经常招聚文武大臣,骑马射箭,品评诗文,家中动辄聚集千人。部下将领也大都不遵法度,犯了事被追究时便寻求侯安都的庇护。陈文帝对此很不满意,侯安都却不知悔改,反而日益骄横。

有一次,侯安都陪陈文帝饮宴,问道:“现在比起当初做临川王时如何?”陈蒨不回答,侯安都便再三追问。陈蒨无奈,只得答道:“这虽是天命,也多亏了侯公的帮助。”这搞得陈文帝很不爽。更让陈文帝不爽的是,宴会结束后,侯安都向陈蒨借皇帝的帐篷、仪仗,想要在家人面前显摆一下。陈文帝虽然答应了他的要求,但心里极不痛快。第二天,侯安都在家里大宴宾客,自己坐在皇帝的位子上,让家人和宾客轮流给他敬酒。

蹬鼻子上脸的侯安都,已经让陈文帝对他极度厌恶,紧接着他又办了一件错事,让陈蒨对他起了杀心:有一次,重云殿失火,侯安都没有诏令,擅自带着将士闯入殿内救火。虽是救火,但带兵擅闯皇宫却犯了大忌,在陈蒨看来,侯安都迟早一天会惹出大乱来,所以决定找机会除掉他。

芜湖大胜带来了连锁反应,王琳的手下郢州刺史孙瑒降了。芜湖大战前,北周军队包围了郢城,孙瑒率部奋力抵抗,力保城池不失。王琳败退后,孙瑒向陈军献城投降。陈文帝令侯镇、徐度乘势进击湘州,经过恶战,湘州也回到了陈朝怀抱,接着又相继消灭了留异、陈宝庆、熊昙朗、周迪等割据势力。这样,经过陈武帝、陈文帝两代的努力,陈朝境内的割据势力大部分被消灭了。

陈文帝为了集中精力对付这些军阀,先后与北齐、北周求和,恢复外交关系。当时北齐因为武成帝高湛刚刚即位,国内不太平,因此不想和南陈兵戎相见。与北周改善关系后,陈文帝陈蒨的弟弟陈顼回到了建康,陈顼的儿子陈叔宝后来也被送了回来。

只是当时没有人想到,这一对父子将最终决定陈朝的命运。

陈文帝在平定地方割据时,顺带手收拾了侯安都。在出兵讨伐周迪时,朝中大臣都请求派侯安都领兵出征,但被陈蒨拒绝,而改派了吴明彻,这无疑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侯安都心里很不安,派别驾周弘实向中书舍人蔡景历打探消息,蔡景历将此情况报告了陈蒨,为了讨皇帝欢心,还添油加醋说侯安都准备谋反。陈蒨觉得是时候给这位大功臣算总账了,没过多久,他任命侯安都为征西大将军、江州刺史,将其由京口召回建康,并在嘉德殿宴请他,宴会中将侯安都逮捕,并宣布其罪行,随即赐死。

平定了割据,修好了外交,除掉了权臣,陈文帝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对于继承人,虽然他早就册立长子陈伯宗为太子,但能否顺利交接皇权,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这是因为他的弟弟陈顼。

陈顼从北周好不容易回到建康后,陈文帝非常高兴,任命陈顼为侍中、中书监,将其作为自己的主要助手,后来又晋升他为司空、尚书令,权势越来越大,这让陈蒨感到了些许不安,但碍于手足之情,他并没有对陈顼采取什么措施。

病重之际,这更成为陈文帝的一块心病,当时太子陈伯宗才十三岁,而安成王陈顼正值壮年,陈蒨很担心陈伯宗坐不稳天下,于是便做了一次测试。他对陈顼说:“我想效仿当年吴太伯传位于其弟。”陈顼听后伏在地上痛哭流涕,坚决推辞不受。陈蒨对身旁的孔奂、到仲举说:“如今三国鼎立,国家事务繁重,应当册立年长之君,你们要体察我的心思。”孔奂哭道:“陛下饮食一时失调,不久即将痊愈,皇太子年纪虽轻,但每天都有进步,安成王是陛下的弟弟,足以成为辅佐幼主的周公。如果陛下有废立之心,臣等愚昧无知,实在不敢遵旨。”陈蒨看到弟弟和大臣们如此表现,觉得他们顺利通过了测试,颇为宽心道:“古人正直的风范,在爱卿们身上体现出来了。”

天康元年(566年)四月二十七日,陈文帝陈蒨去世,遗诏皇太子陈伯宗继承帝位,时年四十五岁,谥号文皇帝,庙号世祖。

陈文帝算是一个有为的皇帝,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他励精图治,平定割据势力,改变了“陈朝号令不出建康四里之处”的窘境。在治理国家方面,他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使得受到战乱破坏的江南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他处理朝政十分勤奋,每天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很晚才吃饭,成语“宵衣旰食”便由此而来。

《陈书》说陈文帝:“起自艰难,知百姓疾苦。国家资用,务从俭约。常所调敛,事不获已者,必咨嗟改色,若在诸身。主者奏决,妙识真伪,下不容奸,人知自励矣”。意思是说:“(陈文帝)从艰难中发迹,了解百姓的疾苦。国家的用费,定依俭约的原则。善辨真假,不容臣下奸巧,使得人人知道自励。”唐朝的虞世南评价他说:“文皇聪明睿知,纂承洪绪,群贤毕力,宇内克清,爵赏无偏,刑罚不滥,政事明察,莫敢隐情。国史以为承平之风,斯言得之矣。”他统治时间不过七年,但在陈朝历史上,算是一个不错的年代。

但陈蒨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在遗诏中说:“朕疾苦弥留,遂至不救,修短有命,夫复何言。但王业艰难,频岁军旅,生民多弊,无忘愧惕。今方隅乃定,俗教未弘,便及大渐,以为遗恨。社稷任重,太子可即君临,王侯将相,善相辅翊,内外协和,勿违朕意!山陵务存俭速。大敛竟,群臣三日一临,公除之制,率依旧典。”他表达了三个意思:一是连年战争造成百姓苦难,自己处处小心谨慎。现在国家虽安定,但教化未行,自己却要长辞人世,感到十分遗憾。二是希望朝臣好好辅助太子,君臣同心协力治理好国家。三是自己死后要薄葬,不要给朝臣和百姓增加额外的负担。这份遗诏可以充分体现陈文帝的贤君本色。

不过,后世不少人对他治国理政不大了解,一提起这位皇帝,想到的却是他与美男子韩子高之间所谓的“桃色故事”。

韩子高是当时的“花样美男”,《陈书》中形容他“容貌美丽,状似妇人”,美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在他十多岁时,遭遇战乱,跟随父亲逃命,乱兵想抢走他的财物并杀了他,见到他的容貌后却惊呆了,没想到世间竟有如此美男,于是将他放了,并将所抢财物悉数返还。

“侯景之乱”平定后,时任吴兴太守的陈蒨遇到了韩子高,或许因为容貌的原因,陈蒨对他很有好感,于是问他:“能事我乎?”韩子高爽快地答应了,于是从此伴随在陈蒨左右。他精心服侍陈蒨,得到高度信任。但韩子高不想一辈子都做贴身秘书,他“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想做一个将帅。陈蒨奉命讨伐杜龛时,把他带在身边,让他有了一些沙场经验。陈蒨后来给他配备了一些兵士,在平定张彪叛乱时,韩子高受陈蒨委托,在乱军中闯过敌营联络周文育,为平定叛贼立下了大功。

陈蒨登基后,任命韩子高为右军将军,让他完成了从秘书到将军的华丽转身。韩子高此后投身于平定割据势力的斗争中,征讨留异时,他跟随侯安都屯兵在桃支岭岩下,统率一营人马,单马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发髻也被削掉一半。平定留异后,他担任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接着又参加征讨晋安的战争,因平叛有功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增加食邑,连同旧邑共四百户。后被征召回朝担任右卫将军,镇守领军府,成为禁军主要将领。

陈蒨病重时,韩子高入内侍奉医药。陈文帝驾崩后,新皇帝陈伯宗升任韩子高为散骑常侍,仍为右卫将军,移营驻兵于新安寺。当时陈顼控制朝政。韩子高害怕因兵权过重而遭其忌恨,于是请求外调出京。但即便是这样,也没有逃过厄运,后有人诬告他阴谋作乱,被陈顼赐死,只活到了三十岁。

陈蒨和韩子高的关系,从当时的史书记载来看,就是君臣关系。当秘书时,韩子高“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就是说,韩子高常常带着刀为陈蒨防身,也常为陈蒨端盘子送酒食。陈蒨性子急,韩子高总能领悟其意。后来,韩子高驰骋沙场,屡立战功,可以说他的步步升迁,不是靠色相,而是靠军功。

但一切到了明朝便变了味道,王世贞编写的《艳异编》中有《男宠》一章,写了隋唐以前十几个男宠的故事,其中就包括韩子高。对于韩之高的容貌,王世贞在《陈书》八个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演绎:“容貌艳丽,纤妍洁白,如美妇人。螓首膏发,自然娥眉,见者靡不啧啧。”进一步把韩子高女性化。对陈蒨与韩子高的关系,王世贞更是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说得艳情暧昧,使人感觉有鼻子有眼,并且首次提出了“男皇后”这一概念。冯梦龙编写的《情史》中专门选录了历代同性爱情故事的《情外类》,里面也对两人的关系进行渲染。

登峰造极的是王骥德创作的杂剧《男王后》,完全为韩子高做了变性手术,戏中出现了这样的场景,陈蒨说:“我后宫妃嫔虽多,看来倒没有你这么一个姿色。你明日若当得我意,就立你做个正宫王后,你意下如何?”韩子高急忙叩头道:“愿大王爷千岁!古有女主,亦当有男后。只怕臣妾出身寒微,称不得大王爷尊意。”后来韩子高真的做了“男王后”。

明代对陈蒨和韩子高关系的演绎步步升级,说到底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迎合市民阶层求新、求异、求刺激的欣赏趣味。不过,这样一来却把真实的韩子高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