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世勣苦战平高丽,隋唐韬略揭秘!

李世勣苦战平高丽,隋唐韬略揭秘!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李世民亲自到达辽东城外围后,李世勣即指挥部队向辽东城发起总攻,经十二天激战,终于用抛石车和撞车撞开城门,大军一拥而入,遂占领全城。不久,李世勣与李世民一道率军在安市城与高丽援军十五万进行了一次大会战,李世民采取惯用的伏兵夹击战术,大败敌军。随后,李世勣亲引大军连下周围十余城。李世勣让庞同善率军正面迎击,派大将薛仁贵率军绕过敌后回击,大败高丽军,斩首五万。

李世勣苦战平高丽,隋唐韬略揭秘!

李世勣是唐代可与李靖相提并论的军事家之一,曹州(今山东曹县)人,原为李密手下大将,后投降唐朝,受到李世民重用,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先后参与了统一全国和征服突厥战争,屡建战功。特别是在唐朝征服高丽的前后五次东征中,他作为主帅,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古代的朝鲜半岛分为高丽、百济新罗三国,高丽即今朝鲜共和国,百济即今韩国西南部,新罗即今韩国东南部,一直是中国各王朝的附属国。

贞观十四年(640),高丽国大臣盖苏文杀死唐朝敕封的国王高建武,自封为莫离支,这个官儿,大致相当于唐朝的兵部尚书中书令

盖苏文威武雄壮,有文武才,慨然有称霸东亚之志,大举兴兵进攻新罗,南联百济与日本,北结我东北的靺鞨,准备与唐朝抗衡。

新罗则屡屡到长安告状,李世民为之屡次遣使劝说盖苏文不要攻击新罗与百济,盖苏文不仅不听,反而将唐使者扣押起来。

李世民此时已先后征服突厥和西域等西北部边疆民族,此时开始将扩张矛头指向辽东——当时将今长白山以东的朝鲜半岛称为辽东。

他认为:“辽东本来是中国的领土,隋代四次出兵征讨,都没有收回。我如今东征既是为中国报子弟之仇,也是为高丽雪君父之耻。而且,国家四夷已宾服,唯有此一方未平,所以,现在趁我未老之时,借用文臣武将余力以平定之。”

李世民遂于贞观十八年(644)七月,大举出兵进攻高丽,具体部署如下:

命令将作大匠阎立德和太常卿韦挺在河北和江浙负责造船和督运粮草;

命令大将薛万彻等镇守太原和灵州(今宁夏灵武),以防突厥等;

任命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道宗为副,率步骑六万从幽州直趋辽东;

任命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水军四万从山东出海直趋平壤;

李世民自己则率后续部队从洛阳直趋幽州为后援。

当时,唐军远征高丽,出营州(今辽宁朝阳)遇到的第一个敌方重镇便是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北)。辽东城南有盖牟城(今辽宁盖州)、安市城(今辽宁抚顺东北)、建安城(今辽宁大连金州区),北有后黄城(今沈阳北)、银城(今辽宁铁岭南)、扶余城(今吉林四平)等。

次年二月,李世勣率军到达柳城,一面令副将李道宗、张俭率兵分两路向新城、建安、盖牟城以断敌援路,一面虚张声势,装出要北出怀远镇,而暗中则悄悄从北面隋代所筑甬道中东趋辽河,从通定镇渡过辽河,出敌不意,兵临辽东城下,将辽东城团团围住。(www.xing528.com)

高丽守军见唐军突然而至,满城惊骇,闭门坚守,以待援军。

李道宗则先后攻破盖牟城、建安城等,以阻击敌方从国内来援。

三月中,高丽四万援军渡过鸭绿江,直扑辽东。李世勣果断决定围点打援,先吃掉援军,再回头攻城,遂命李道宗率部阻击敌军,自己则随后率部侧击,在李道宗部开始败退之际,李世勣率军赶到,然后两军夹击,大败敌军,有效地阻挡了辽东城的后援。

在李世民亲自到达辽东城外围后,李世勣即指挥部队向辽东城发起总攻,经十二天激战,终于用抛石车和撞车撞开城门,大军一拥而入,遂占领全城。

这一战,得力于李世勣、李道宗预先充分估计到了敌军的增援可能,抢先占领或截断了辽东城南北两翼,并在敌大批援军赶到后,又果断地实施“围点打援”的战略,集中兵力击溃了高丽四万援军,这不仅严重削弱了敌方势力,而且也断绝了辽东城守军的待援希望,打击了守军士气,因而总攻辽东城时才比较顺利。

不久,李世勣与李世民一道率军在安市城与高丽援军十五万进行了一次大会战,李世民采取惯用的伏兵夹击战术,大败敌军。但由于李世民晚年持重,一反年轻时奇策制胜的做法,坚持正面一城一地的进攻,屡次拒绝李道宗等人所提出的关于分兵直趋平壤、先捣毁敌根本的策略,李世勣无法自如地实施自己的战略计划。

结果,围攻安市城三个月,不能攻克,只好在冬季到来之前撤军退兵,第一次东征就这样中途流产。

后来,李世民及继位的李治又连续三次试图东征高丽,都因各种原因或谋而未发,或发而未果。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五月,高丽盖苏文去世,三个儿子泉男生、泉男建、泉男产相互争权,其中,长子泉男生派人入唐求援。这对于一直想征服高丽而不能遂愿的唐朝来说,当然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十二月,李治任命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郝处俊、契必何力、庞同善等大将再次远征高丽。次年九月,李世勣率水陆大军渡过辽河。

这一次,李世勣首先集中兵力对新城(约在今辽宁海城)展开攻击。不到十天,新城守军力屈而降。随后,李世勣亲引大军连下周围十余城。高丽泉男建在海城东面的金山城集兵决战。李世勣让庞同善率军正面迎击,派大将薛仁贵率军绕过敌后回击,大败高丽军,斩首五万。

此后,李世勣派郭待封率水军从辽东半岛泛海直趋平壤,命薛仁贵率三千精兵为先锋从陆路向前推进,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打过鸭绿江,进至平壤城下,与先期到达这里的水军会师。

月余后,高丽国王高藏与泉男产率军民出城投降,泉男建自杀。至此,高丽被彻底征服,唐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分高丽旧地为九个都督府、四十二个州、一百个县。任命大将军薛仁贵为安东都护,统兵两万镇抚高丽。

李世勣一生用兵有两个特点:一是“行军用兵,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变,与人图计,识其臧否,闻其片善,扼腕而从”。这就是说,他用兵既善于精心谋算,随机应变,也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不固执己见,不拘泥成法。二是善于抚御士兵,推重情义,与士卒同甘苦,共患难,史称他“前后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于将士”“大捷之日,多推功于部下,因此,将士皆为所用,战无不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