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史及活字印刷术的发展

元史及活字印刷术的发展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版印刷,然胶泥性脆,不耐久用,故宋元间有人又铸锡作字。这就成功地避免了前此的诸缺点,使活字印刷技术大大地向前推进。这个例子也表明,在元代,活字印刷术已从中土开始向西方传播。套色印刷术的出现也是元代印刷术发展的另一巨大成就。套色印刷使书籍的质量更为精美。元代的印刷业十分发达。在元廷设有兴文署,掌刻印经史。

元史及活字印刷术的发展

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版印刷,然胶泥性脆,不耐久用,故宋元间有人又铸锡作字。锡字的毛病是难于使墨,率多印坏,所以不能久行。王祯于是改用木活字。毕昇早试用过木活字,由于木质有伸缩,沾墨后产生高低不平,又容易沾药,不便取下,所以放弃使用。王祯通过木质的选择,防止了沾水产生伸缩的缺点,又把木活字排版后以竹片夹之,再用木㨝㨝紧,使字皆不动。这就成功地避免了前此的诸缺点,使活字印刷技术大大地向前推进。他用这种新法试印《旌德县志》,全书六万余字,不一月而百部齐成。稍后的马称德,镂活书版至十万字,印成了大部头的《大学衍义》等书。在甘肃敦煌千佛洞中,还发现过元代维吾尔文的木活字,它们是用硬木作成,用锯子精巧地锯成恰好同样高度与深度的音节,使维文的排印大趋简便。这个例子也表明,在元代,活字印刷术已从中土开始向西方传播。为了便于排拣活字,王祯又创造了可以自由旋转的轮形储字盘,盘内的活字按韵分存。这样,在排版时就可以以字就人,“不劳力而坐致”。

套色印刷术的出现也是元代印刷术发展的另一巨大成就。后至元六年(1340年)中兴路资福寺刻无闻老和尚注解《金刚经》,其首卷之灵芝图及经注皆用朱墨两色木刻套印。套色印刷使书籍的质量更为精美。它的出现,比起欧洲第一本带色印的圣诗来早出一百七十年。(www.xing528.com)

元代的印刷业十分发达。“元时书坊所刻之书,较之宋刻尤夥。”[1114]建安是宋以来最发达的刻书业中心,其中的余氏书业,直到元末明初始趋衰落。杭州、庐陵、麻沙镇、平阳、大都等处,都有书坊,从事刻印。在元廷设有兴文署,掌刻印经史。京师国子监与诸路儒学、书院也多竞相刻书。顾炎武说:“宋、元刻书,皆在书院。山长主之,通儒订之,学者则互相易而传布之。故书院之刻,有三善焉:山长无事而勤于校雠,一也;不惜费而工精,二也;版不贮官而易印行,三也。”[1115]元刻书籍,无论官私刻本,皆尚赵孟頫的字体,呈一种圆美的楷书,同宋版一样,都是精美珍贵的艺术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