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田野研究基础上的理论提升:艺术人类学的中国建构

田野研究基础上的理论提升:艺术人类学的中国建构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且能够在田野研究的基础上,提升并归纳出理论,这是研究的应有之义。宋兆麟的观点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在田野调查资料收集充分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做理论上的提升。当然,理论的提出并非易事,这其中需要多学科知识视野的介入,因此研究者需要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提升理论素养,在此基础上方能达致研究的深入和理论的提升。

田野研究基础上的理论提升:艺术人类学的中国建构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全球化时代,艺术研究领域每年都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涌现出来,但是当我们去仔细品评这些研究著述时,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著作或论文会让人感觉学术质量和理论水平不高,甚或被学者们诟病为“学术垃圾”。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可谓相当之多,在这里笔者并不想展开谈及之,而是打算将此背景之下的学术生产状况切入到艺术人类学研究领域,如何将研究水平往前推进一步的问题。固然,研究者做了大量的田野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我们不可否认他们的工作对学术研究的价值意义。但人类学强调的是在田野调查基础上的“解释”,这就要求我们对某一艺术事象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能够对调查对象给出合理的解释,挖掘其背后的意义世界,对调查对象之所以存在、为什么会呈现出人们看到的情况、历史发展变迁等等问题,给出来龙去脉的清晰论证。而且能够在田野研究的基础上,提升并归纳出理论,这是研究的应有之义。宋兆麟认为,“田野调查之后贵在理论升华,就是要在田野调查之后,趁热打铁,继续搜集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写出杰出的田野调查报告或学术专著。如果仅仅停留在调查资料堆中转来转去,只能是一个搜集资料的匠人,如同考古界有一种‘考古匠’一样。搜集资料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在大量掌握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将上述资料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来认识,也就是说,要把所得的资料一一破译,做出科学的解释,此时不仅需要历史学考古学知识,有时还需要美术学、宗教学的帮助,因此要读许多书,进行大量比较研究,才能有一个科学的结论。田野调查亦不能一次了结,而要进行跟踪调查,分为田野跟踪调查、进行综合性研究、完成有关学术著作三个步骤”[9]。宋兆麟的观点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在田野调查资料收集充分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做理论上的提升。当然,理论的提出并非易事,这其中需要多学科知识视野的介入,因此研究者需要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提升理论素养,在此基础上方能达致研究的深入和理论的提升。

如何将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往前推进一步?除了国外理论的引介与学习之外,可能更多的要取决于中国艺术田野工作的深化与拓展,将艺术的田野调查真正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在田野中发现新的材料,掌握更多的源自田野的知识,才是研究的正途。作为研究者而言,也要积极转变思考方式,田野调查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资料收集的过程,也是一个与研究对象知识交流互补和现实场景与文献对应研究的过程。(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