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严范孙变革封建科举制度的重要贡献

严范孙变革封建科举制度的重要贡献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3岁应顺天乡试,正考官徐桐对他的经艺卷击节赞赏,中举人。35岁授贵州学政。到达贵州后,亲眼看到边省贫穷,士习闭塞,又使他受到新的刺激。过去按照贵州惯例,补禀一名,需交上费、封印等费银10余两。他到任后,明令革除。严范孙在学政任上,亲身感受到封建科举的严重弊端。不变革科举,兴学育才就是一句空话。1897年10月19日,他酝酿多日的《奏请设经济特科折》上奏。梁启超称严范孙的《奏请设经济特科折》为“戊戌变法之源点”。

严范孙变革封建科举制度的重要贡献

严范孙,名修,号梦扶:别号缇屚生,幼名玉珪。他的书室名恒斋、蟫香馆、毋自欺室。先世浙江慈溪人。清顺治年间,其七世祖经商北来,定居天津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联军入侵,全家避居直隶(今河北省)三河县。1860年4月2日严范孙就诞生在这里。

严范孙先生

严范孙青箱传世,饱读经书。23岁应顺天乡试,正考官徐桐对他的经艺卷击节赞赏,中举人。回津后受到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接见。次年赴京应会试,中进士。此后他曾请教张之洞为学之道。张的治学思想对他很有影响,从此转向以实用。他研读占书多注重有裨世用的,并以很大精力学习《勾股举隅》、《数理精蕴》、《地球新录》、《天文启蒙》、《格致入门》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这对他接受资产阶级思想,产生重要影响。1886年4月授翰林院编修,8月正式入都供职,以后又任会典馆评校官等职。35岁授贵州学政。1894年10月离京,踏上黔轺五千里的征途

这时,中日甲午战争已经爆发。一路上,严范孙不断听到清军战败的消息,“嗒然若丧”。到达贵州后,亲眼看到边省贫穷,士习闭塞,又使他受到新的刺激。他到任后,立即赴各州县考验生员,了解当地文化教育情况。针对学用脱节、言行不一等“方今士习之蔽”,颁发劝学告示,提出“敦品励学,讲求实用”,并以此作为选科取士的标准。考试时一改旧规,考题力避纤仄,策论重时务,令考生“畅所欲言,无所逊避”,并加考算学。优贡、拔贡的考选,不但进行笔答,他还亲自面试,深入乡里察访考生品德。同时,大胆变通书院旧法,仿照经世学堂改组学古书院,选拔优秀青年入学。学习课程经学外,增设格致、算学等西方科技知识和英文,使之成为晚清贵州的第一所近代学校。(www.xing528.com)

为启迪民智,开拓学风,他宣布读书要法,以看书多寡作为士子勤惰的标准、学官奖惩的参证。他还将自己的14箱书籍,大部捐存学舍,供众阅览,并亲捐俸银1000两,筹开书局。从通都大邑购进西方科技书籍及报刊,亲往书院为学生解答算题,风雨无阻,十数月如一日,使学风为之一振。

严范孙大胆革除积弊。过去按照贵州惯例,补禀一名,需交上费、封印等费银10余两。出贡花费更多,贫寒之士有苦难言。他到任后,明令革除。每到一地主持考试,他力请府州降低供给,不可铺张糜费,严禁随员、家人索要受贿。他任满还京不仅未能因官致富,而且负债银4000两。离黔之后,贵州学界为他立“去思碑”与“誓学碑”,称他为“经师兼为人师”,“二百年无此文宗”。

严范孙在学政任上,亲身感受到封建科举的严重弊端。尤其《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他深感“厝火积薪,危若燕幕”。不变革科举,兴学育才就是一句空话。1897年10月19日,他酝酿多日的《奏请设经济特科折》上奏。梁启超称严范孙的《奏请设经济特科折》为“戊戌变法之源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