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氏大宗祠修缮:传统与现代技术融合,保护古建筑

陈氏大宗祠修缮:传统与现代技术融合,保护古建筑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历百年风雨的陈氏大宗祠出现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及构造与装饰装修等不同区域的剥落残损,令其安全性与实用性受到严重威胁。陈氏大宗祠修缮启动仪式当天,危地马拉华侨总会副会长陈璧洪组织同乡专程前来见证这一历史时刻,还动员乡亲捐款助建。修缮过程充分保存传统工艺与建筑材料,并不断融入现代技术。

陈氏大宗祠修缮:传统与现代技术融合,保护古建筑

经历百年风雨的陈氏大宗祠出现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及构造与装饰装修等不同区域的剥落残损,令其安全性与实用性受到严重威胁。

2008年9月,顺德区政府、乐从镇政府、陈氏族人共同出资,以一期、二期、三期的程序开展修复工程,同时,根据陈氏大宗祠面积广阔、工艺精湛、布局清晰等特点,按头进、二进、三进的次序推进修复工程。

陈氏大宗祠修缮启动仪式当天,危地马拉华侨总会副会长陈璧洪组织同乡专程前来见证这一历史时刻,还动员乡亲捐款助建。

根据《中国文化报》报道,“本次修缮工程应用了建筑定向静压注浆处理地基成套技术,满足了文物古建筑地基处理的特殊要求,有效解决了古建筑地基下沉导致墙体变形倾斜的安全隐患。技术成果获2013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科技创新成果奖。”

▲图2-18 陈氏族人在商讨修缮细节 冯海棉 摄

▲图2-19 专家与族人反复讨论修缮细节 冯海棉 摄

此外,据《中国文化报》介绍,此项工程采用古建筑变形墙体保护修复技术,无需拆除旧墙体,彻底解决墙体倾斜、扭曲、鼓胀等问题,令墙体及其装饰构件和图案保存完好,走出大拆大卸、古貌荡然无存的传统弊端。

修缮过程充分保存传统工艺与建筑材料,并不断融入现代技术。对褪色、残损、风化、剥落的灰塑艺术构件进行有效的清洗、排盐、修补、矿物颜料上色等修复工程,最大限度地保存与恢复这些古老而精致的装饰艺术原貌,令人目睹装饰一新的灰塑仍觉古风扑面。

同时,对门堂、中堂、后堂、衬垫、青云巷等单体建筑进行全面的揭顶重铺,彻底解决屋瓦下滑与开裂、屋顶漏雨与透光等老旧问题。(www.xing528.com)

▲图2-20 精心修缮 冯海棉 摄

此外,对宗祠历次修缮中不符合古建筑形制的墙体、构件、装饰力求清除,令其恢复历史原状,并以传统手法对破损地面进行修复,保持百年前那平整古朴的风貌。此外,更对祠堂四周环境进行清洁修整,令这座古老祠堂再度获得宁静、整洁、幽清、开阔的环境。

2017年4月18日,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经验交流推介会在河北省曲阳县举办,乐从陈氏大宗祠与上海四行仓库、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湖南通道坪坦风雨桥群等十个项目获评“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奖项,成为广东此届唯一一个获奖项目,可以见出当时推进项目时政府、专业队伍、乡人的认真、谨慎以及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与精神。

历经百年风雨的陈氏大宗祠,继续其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图2-21 精致的修缮令陈家祠重焕夺目姿彩 冯海棉 摄

【注释】

[1]此处食为米饭,馔为糕点,牲仪为鸡鹅鱼,刚鬣为猪,柔毛为羊。

[2]彭兆荣:《饮食人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26页。

[3]彭兆荣:《饮食人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2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