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的作用

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的作用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优化将促使高校各类无形资产的富集,这有利于高校良好声誉的形成,并构建高校的品牌竞争力。未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国际化挑战,优化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优化有助于其树立以顾客为导向的价值观,即树立面向顾客、服务顾客、顾客至上的信念。

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的作用

通过改革开放后三十余年的加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幅提升,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在新的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即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嬗变。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面对全球制造业强国给予的压力,我国要努力实现由普通制造向精密、精益制造的升级;另一方面,面对与创新强国的差距,我国要奋力实现超越。这将是一个挑战传统、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凤凰涅槃过程,其中的艰难与困苦可想而知。

为了实现这一跨越式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思路必须从依赖体力、依赖资源、依赖消耗向依赖智力、依赖技术、依赖品牌转型。这一转型的实现离不开高端人力资本、高精尖技术、良好的声誉等无形资产的积淀与开发。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专业技术及知识等无形资产集聚的区域,在国家未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必将扮演无形资产形成与开发活水源头的重要角色。只有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坚的高校担纲这一历史重任,经济发展转型才有持续的动力。此情之下,全方位地加强和完善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就显得非常关键

一、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优化有助于其管理科学

我国大多数公立高校的资产管理主要还是侧重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任务,而既有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主要偏重于物质资产的管理,并且注重数量管理。另外,我国许多民办高校同样存在“重有形、轻无形”,“重数量、轻价值”的资产管理倾向。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优化就是要将无形资产纳入资产管理体系,而且要变数量管理为价值管理。在这一过程中,高校还要动态地吸纳新兴无形资产,使其管理规范化。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优化有助于高校更全面、更科学地管理各类资产,提升高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优化必然要求其价值理念、管理制度、组织结构、战略定位、考核方式、薪酬福利制度、运行管理等做出适当调整。上述诸多方面的改进与完善,将实现高校管理从理念到行为、从制度到机制、从战略到运行、从结构到功能的全面超越,将促进高校管理科学化。这一过程中既需要制度、战略、结构、考核等大跨度的激进式变革,也需要理念、价值观等微步调整的渐进式变革。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优化有助于其权益的维护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优化有助于无形资产产权在不同主体之间做出适当分解,以此理顺政府部门与高校、高校与校办企业、高校与合作单位、高校与教职工、高校与学生之间关于无形资产的责、权、利关系,避免因无形资产产权主体“缺位”、而非产权主体“越位”造成的无形资产流失。高校无形资产产权主体各司其职,行权充分且相互制约,将有助于维护高校对于无形资产的合法权益。

高校是提供准公共物品的组织,既不提供纯公共物品,也不提供私人物品。这一性质定位,决定了其不能完全以盈利为目的,但不是说不可以有收益。事实上,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困扰高校发展的制约因素,仅仅依靠政府拨款或全日制学生的学费显得捉襟见肘。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优化,就是要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的无形资产,在社会服务功能上痛下针砭,获取高校持续发展所需的资金。也就是说,高校要通过无形资产管理的优化,改变过去“一等、二靠”的状态,向内挖潜,盘活无形资产存量资源,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三、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优化有助于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各个领域的国际化程度都显著增强。尤其是近十几年来,我国高教领域正面临国际化浪潮席卷的冲击,出国留学人数及归国人数都逐年增加,国内高考、国内名校不再是中学生的唯一选择。在市场环境变化的背景下,国内高校不得不面临国际同行的竞争。而且,随着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和家庭财富的进一步积累,留学生在一定时间阶段将呈加速增长态势,国内高校与国际同行之间的竞争将愈演愈烈。从高校国际排名来看,除少数高校排名尚可外,我国大多数高校在国际上可谓名不见经传。因此,我国高校核心竞争力亟待提高。

高校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无形资产拥有数量、质量及其利用效率之间的竞争。优化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有助于提高高校将有形资产转化为无形资产的效率与水平,并以此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高端人力资本的竞争是高校之间竞争的重中之重。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优化将有助于构建一流的教研团队及管理团队,提升高校的高端人力资本层次。其次,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优化将促使教研团队多出以顾客为导向的高质量科研及教学成果,逐步彰显办学特色,构建核心竞争力。最后,良好的声誉是高校之间竞争的又一利器。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优化将促使高校各类无形资产的富集,这有利于高校良好声誉的形成,并构建高校的品牌竞争力。

未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国际化挑战,优化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只有这样,高校才能突破“重有形、轻无形”、“重理论、轻应用”、“重短期、轻长期”的藩篱,在转型中构建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竞争力。

四、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优化有助于“政产学研用”的有效结合

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构筑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要构建卓越的国家创新体系需要政府、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等主体的良性互动,即“政产学研用”的有效结合。高校是“政产学研用”联合体中的关键一环,只有高校承担起为社会提供必需的教学及科研服务的重担,“政产学研用”联合体才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以此推动社会进步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优化不仅只涉及高校微观层面,而且还涉及高等教育领域宏观层面,即政府管理高等教育领域无形资产的体制机制要做出适当调整,尤其在公立高校这一板块中进行宏观管理体制机制调整显得尤为必要。也就是说,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优化蕴含着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调整,高校在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的责权利将更加统一。此背景下,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优化将有助于理顺政府、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利于“政产学研用”的有效结合。(www.xing528.com)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优化有助于其树立以顾客为导向的价值观,即树立面向顾客、服务顾客、顾客至上的信念。在上述价值观的引领下,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既有的无形资产资源,为企业等主体的现实需求提供智力服务,在对环境进行充分扫描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市场调研及预测,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使其尽快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推动技术知识使用者和生产者的互利互惠,促进“政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形成教学培养人才,科研创造成果,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的“转化链”。

五、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优化有助于国家科技水平的提升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优化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其自身范围内,而是具有极强的正的外部效应,这一效应首先表现在对国家科技水平的推动作用上。许多高校承担了大量的科研任务,部分高校还承担了基础研究的任务,这些研究的成果会通过多种途径向外溢出。随着高校无形资产管理规则的进一步健全、管理部门的进一步专业化、绩效考核方案的进一步完善、薪酬设计方案的进一步科学,高校一定能将最合适的高端人才配置到最恰当的研究岗位上去,并使其平心静气、立足长远地进行颠覆式创新,这将极大地推动国家科技水平迈上新台阶。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此种科研环境下,一些担当基础研究任务的高校科研人员将渐入佳境,其研究动力源于对科研的热爱及献身精神,极有可能取得划时代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优化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在技术应用方面的互动。高校与企业在技术应用方面的互动加强,这将加速技术的溢出过程,提升企业及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高校积极参与企业的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等应用性研究,有助于缩短开发的周期、提升开发的效率。从总体上看,上述过程有利于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并推动国家各产业技术水平全面升级。

高校培养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到工艺设计的各层次专门人才,他们源源不断地流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优化将使这些专门人才的培养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他们将分布于各行各业,成为国家科技水平提升的倍增器及放大器。在一批批的人才涌入企业及产业的背景下,国家科技水平将面临全面升级。

六、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优化有助于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源于改革开放的措施,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加入世贸组织等。正是这一个又一个措施的出台,我国经济规模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为了推动经济进一步转型发展,我们必须再次释放改革红利,其着力点就应放在推动高等教育领域改革,尤其要以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优化为着力点。围绕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优化的一系列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举措是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应有之意。

人类社会发展大体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三个重要阶段,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经济发展方式。我国即将步入知识经济社会,经济发展方式面临艰难转型。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高端人力资本等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要素。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优化足以引爆知识、高端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创生的一场革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供应链和价值链的角度来看,高校是教育系统与社会连接的关键链环。启动以无形资产管理优化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改革,一方面有利于拉动教育系统的变革,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变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导向、社会服务方式等贴近社会的变革将拉动中等、初等教育系统做出调整,整个教育系统顺应社会的转变为经济发展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注释】

[1]单位人指的是这样一种群体,即知识、技能明显老化,与工作岗位的新要求已不相适应,而用人单位却由于诸多原因难以将其替换的一类群体。

[2]徐凯.浅析高校无形资产流失及防范.企业家天地,2009-2.

[3]刘仁.校名抢注引发高校商标保卫战.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7-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