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秦安地域文庙,珍贵的文物,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甘肃秦安地域文庙,珍贵的文物,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庙是甘肃省仅次于武威文庙的保存较完好的孔庙,文物价值极高。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文庙遭到了较大程度毁坏。在文庙的西街口原有一座牌坊,是进入文庙的第一道门,牌坊左右两侧各有一幢下马碑,上书“文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所有来文庙祭孔的人员,无论地位高低,身份尊卑,来到孔庙需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孔子的尊重。

甘肃秦安地域文庙,珍贵的文物,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文庙,即孔庙,位于县城中心新华街东学巷内,占地3000余平方米(约4.5亩),保护范围6666.7平方米(约10亩),是祭祀孔子的庙宇,也是秦安县最早官办兴学立教的学堂,因又常称县学,门前街道叫学巷。现存建筑大成殿、东西庑、崇圣祠、名宦祠、乡贤祠、泮池等。文庙是甘肃省仅次于武威文庙的保存较完好的孔庙,文物价值极高。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7月,秦安县委、县政府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秦安文庙历史悠久,据史料和现存《重修文庙之碑》碑文记载,早在金大安年间就已存在,具体修建年代不详,元大德元年(1297年)、元至正元年(1341年)和明洪武初年(1368年)三次重修,后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多次维修。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又增修;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大地震,大部分殿宇被毁。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进行修复,此后又经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嘉庆八年(1803年)、道光十七年(1837年)维修。文革期间,文庙遭到了较大程度毁坏。2003年,国家文物局将秦安文庙维修保护工程定为重点帮扶项目,2004年、2006年分别对大成殿、崇圣祠投全资进行了维修。[6]

秦安文庙庙内旧有建筑达30余座,包括1殿(大成殿)、1堂(明伦堂)、1舍(学舍)、1阁(尊经阁)、1亭(敬一亭)、1池(泮池)、1桥(状元桥)、1壁(九龙壁)、2库(祭器库、乐器库)、2坊(云路坊、凤凰池坊)、2庑(东、西庑)、2楼(钟、鼓楼)、2牌坊(德配天地牌坊、道贯古今牌坊)、2宅(训导宅、教喻宅)、2斋(穷理斋、主敬斋)、3门(仪门、棂星门、牌坊门)、5祠(崇圣祠、名宦祠、乡贤祠、忠义祠、节孝祠)等。鼎盛时期文庙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今天文庙的规模虽与古代已无法相比,但仍然可感受到殿宇巍峨,雕栏玲珑,格局堂皇,古柏苍苍,泮池如月,虹桥飞架的古风韵味。

大成殿内原有神龛,龛内有孔子、四配和十哲塑像,可惜没能保存下来。

在文庙的西街口原有一座牌坊,是进入文庙的第一道门,牌坊左右两侧各有一幢下马碑,上书“文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所有来文庙祭孔的人员,无论地位高低,身份尊卑,来到孔庙需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孔子的尊重。

现存的文庙分前后院,前院又分两进院落。第一进院落中的主建筑为崇圣祠,崇圣祠前有一半圆形的池子叫泮池,因其形呈半月形或月牙形,所以民间称其为半月池、月池或月牙池。池上建有单拱石桥“状元桥”,民间也称泮桥,只有考中状元的人才可过此桥,以示“青云直上”“金榜题名”之意。现在的泮池是2006年在清代泮池原址上恢复的,汉白玉栏杆,杆头雕刻祥云纹。泮池为孔庙所特有,“泮池”来源于《周礼》中的“辟雍”,原意是周天子设置的四面环水的大学堂,设池为圆形,如同玉壁,而文庙用其圆池的一半,以示区别。在科举时代,文人举子在临考前,都要去孔庙祭祀许愿,考取秀才或举人后要游泮池还愿,称为“入泮”。清代,将考中秀才称为“入泮”,并要举行一定的仪式,所谓“泮水生香”。

崇圣祠又称“启圣祠”,是专门崇祀孔子五代祖先的地方。为明代建筑,座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琉璃瓦屋顶,5檩10柱抬梁式结构,檐下布麻叶不出踩斗拱。

崇圣祠两旁对称的两座建筑,左边为名宦祠,右边为乡贤祠。名宦祠和乡贤祠,用以祭祀在本地政绩卓越的官员以及在教育、道德、治学上卓有成效的地方名人,以激励后人。

过了崇圣祠,就到了文庙的第二进院落,此院是文庙的中心院落,大成殿就建在此院北端,左右两侧分别是东西庑,是供奉历代先儒圣贤的殿宇。大成殿后是第三进院落,建有尊经阁,已毁圮。(www.xing528.com)

此院原有古柏4棵,左右对称分布,现存2棵,其中2棵枯死于上世纪80年代。位于大成殿右前方的一棵老柏,经专业人士测定,寿龄上千,价值连城。树高38.6米,下身合围8.3米,形若丛生,参天蔽日,枝叶相围,如亭如盖,苍劲挺拔,耸立院中,成为文庙古老的象征。此柏现有一奇观,主干上部自分四枝,象征陪伴孔子的“四配”(子思、曾子孟子、颜子),其中一枝尤为高大繁茂,枝身笔直,又微向大殿躬身,两支叉枝平直伸向圣殿,枝端枝叶合拢,活生生一幅圣人膜拜造像,引人入胜,令人遐想。明人称其为“学宫柏盖”,并列入秦安八景之一。[7]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也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坐北朝南,面阔五间,通长14米,进深四间,宽10.3米,雄伟宽敞,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十分壮观。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重建,大式土木七檩抬梁造,单檐歇山顶,上覆琉璃瓦,斗拱华丽交错,梁枋构件施彩画,收山、出檐较深,脊饰龙、凤、牡丹、菊等纹饰,正脊两端是高高翘起的大吻,中置三兽宝瓶火珠,垂脊和戗脊端口均装饰脊兽。两稍间槛墙嵌有琉璃盘龙各一条,左为火龙,右为水龙,盘绕升腾,神态各异。大成殿梁架彩画尤为有名,是甘肃省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建筑彩画,文物价值极高。大成殿名称来源于《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之句,宋崇宁三年(1104年),诏名文宣王(孔子)殿曰“大成殿”,以后各地就沿用这一名称。

大成殿

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子均大力推崇。自清康熙皇帝开始,历代皇帝即位,必亲临北京国子监“辟雍”讲学一次,称为“临雍”,随后到孔庙大成殿悬匾一方,并要求各地文庙效仿摹制。沿至清末,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大成殿内已聚集了由康熙至宣统九代皇帝御笔木匾九方,题字依次为“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与天地参”“圣集大成”“圣协时中”“德齐帱载”“圣神天纵”“斯文在兹”和“中和位育”。

“中和位育”巨匾

秦安文庙大成殿前门额上悬挂一方“中和位育”巨匾。“中和位育”为清末皇帝溥仪(宣统皇帝)题字,中和位育出自《礼记·中庸》,“中”者,平衡也;“和”者,协调也。殿内正中悬挂的一方大牌匾,上题“万世师表”四字,雕龙贴金,精美华丽。这是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御笔题书,封孔子为“万世皇帝之师,千古人类之表;皇帝的老师,做人的表率”。[8]

殿内正中供奉的孔子塑像,是在2006年重塑的,其原版为山东曲阜孔庙中的孔子塑像。龛中的孔子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殿内四壁上绘有孔子圣迹图壁画,反映的是孔子出生、求学、问道、传道、周游、仕政、归安、门徒纪念等一生的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