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斜拉桥构造特点及优势

斜拉桥构造特点及优势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构件的工厂制造化程度较高、易于组装,结合梁斜拉桥的建造费用较低。图8.54斜拉桥结合梁示例斜拉桥主梁与梁桥的主梁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必须仔细考虑拉索在主梁上锚固部位的构造。钢斜拉桥可采用钢塔。比照混合梁斜拉桥的定义,可将这类索塔称为混合塔。

斜拉桥构造特点及优势

1.主梁截面

斜拉桥的主梁截面形式根据所用材料(混凝土、钢或两者)及索面的布置方式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在主梁的横截面形式方面,梁式桥主梁的不少横截面形式都可用于斜拉桥,但需注意到由于梁在跨间支承在一排或两排拉索支点上,因此要求横截面的抗扭刚度比较好,而且便于拉索与主梁的连接。因此一般不用T形截面。

混凝土主梁的常用横截面形式如图8.51所示,图(a)为板式截面,结构最简单,为了锚固拉索,板边时常需要加厚。它的建筑高度小,在索距较密而桥宽不大的情况下,尚能满足一定的抗扭能力要求,因此在条件适合时可采用。图(b)是经过风洞试验分析得到的一种风动力性能良好的半封闭箱形截面。此截面两侧为三角形封闭箱,端部加厚以锚固拉索。两三角形间为整体桥面板,除个别需要的梁段外,不设底板。此种截面在满足抗弯、抗扭刚度的要求下,有良好的抗风动力性能,适合于索距较密的宽桥。图(c)为板式边主梁截面,为常用双主梁截面的一种改进形式。双主梁可靠边布置,也可向里布置(外侧形成人行道悬臂板);视桥面宽度,可设(或不设)横梁以及两主梁之间的小纵梁。这种截面形式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用料较省。图(d)的闭合箱形截面有极大的抗弯和抗扭能力,尤其适用于拉索为单平面布置的斜拉桥。将外侧腹板做成倾斜式,既可改善风动力性能,又可减小墩台宽度。其缺点是节段重量较大,若采用悬臂浇筑,内模装拆较麻烦。图(e)为较典型的单索面单室箱形截面,箱室内沿纵向设置一对应力加劲斜杆,借以将索力有效地传至整个截面。将中间腹板改为斜撑并增设横撑,可以减轻梁体重量。图(f)为挪威的斯卡尔桑德桥(主跨530m)的主梁截面,其为倒三角形,对抗风特别有利。图(g)表示两个索面靠近桥中央而两侧伸出较长悬臂肋板的截面形式。图(h)为利用三角形构架将两个箱梁连接在一起,加大桥面宽度的一种截面设计。

图8.51 混凝土主梁常用截面形式

钢梁的常用横截面形式主要有双主梁、钢箱梁、桁架梁等。双主梁一般采用两根工字形钢主梁或钢箱梁,上置钢桥面板,主梁之间用钢横梁连接。钢箱梁截面的形式多样,有单箱单室、多箱单室、多箱多室等布置;为提高抗风稳定性,大跨度钢斜拉桥往往采用扁平钢箱梁。斜拉桥采用钢桁梁则主要是为了满足布置双层桥面(公铁两用)的需要。图8.52给出了几座实桥的截面形式。

图8.52 钢主梁常用截面形式

钢斜拉桥(以及后述悬索桥的加劲梁)的桥面往往采用正交异性板(orthotropic plate),其一般构造见第六章图6.8(a)。图8.53所示诺曼底大桥采用正交异性桥面板的钢箱梁透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组成扁平钢箱的各板上均设置了纵肋,沿梁纵向间隔设置横隔板。为保证横隔板的稳定,也需在板上设置水平及竖向加劲肋。

图8.53 钢箱梁透视图(诺曼底大桥)

结合梁(钢梁与混凝土桥面板)斜拉桥在20世纪80年代才得到发展。与混凝土主梁相比,结合梁自重较小、施工方便;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相比,混凝土桥面板耐磨耗、造价低。由于构件的工厂制造化程度较高、易于组装,结合梁斜拉桥的建造费用较低。

图8.54(a)所示为加拿大阿克列福拉瑟斜拉桥的主梁截面。拉索锚于两片钢主梁上,钢主梁之间设钢横梁,钢主梁外设人行道钢悬臂梁,梁顶铺设预制混凝土桥面板。图8.54(b)为上海杨浦大桥的主梁截面。主梁采用两个钢制边箱梁与混凝土板叠合的结合梁体系。钢箱梁内设锚箱,两主梁之间设工字钢横梁(纵向间距4.5m)及一根小纵梁,外设人行道挑梁。

各纵横梁的顶面焊有抗剪栓钉与混凝土桥面板连成整体。

图8.54 斜拉桥结合梁示例

斜拉桥主梁与梁桥的主梁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必须仔细考虑拉索在主梁上锚固部位的构造。限于篇幅,这里不作赘述。

2.索 塔

斜拉桥索塔的主要构件是以承受压力为主的塔柱。如图8.50所示,塔柱可竖直或倾斜布置,可取单根或多根。当采用多根时,各塔柱之间需布置横梁。图8.55为混凝土斜拉桥常用的花瓶形索塔,整个塔柱由上、中、下三段组成;为简化设计和施工,拉索锚固区可集中布置在上塔柱内。主梁的中间支座布置在下横梁上,该横梁不仅为主梁提供支承,还得承受塔柱因转折而产生的拉力。上横梁主要起联系作用,有必要时,也可在塔顶增设横梁。

图8.55 索塔组成示意

根据材料划分,有混凝土塔、钢塔和钢-混结合的索塔。

混凝土斜拉桥和一部分钢斜拉桥采用混凝土塔,其优点表现在:塔身刚度较大,造价较低,易于成形,养护简单。索塔或塔柱的基本截面形状是矩形,在此基础上,可变化为五角形(矩形靠桥外侧的一边形成转折)、六角形(矩形靠桥上、下游侧的两边均形成转折)、八角形(去掉矩形的四个角)等。对中小跨度的斜拉桥,多采用实心截面;对大跨度斜拉桥,宜采用空心截面。当塔柱为空心截面时,横梁也多如此。沿塔柱高度,可保持截面不变(对中小跨度)或有所变化(尤其对下塔柱)。另外,在拉索锚固区,应水平设置井字形或双U形预应力钢筋,以保证传力可靠,避免混凝土受拉而沿塔柱竖向开裂。

钢斜拉桥可采用钢塔。钢塔柱的基本截面是带竖向加劲肋和水平横隔板的箱形。国外(如日本德国等)采用钢索塔的实例较多,近年来,我国也开始尝试。(www.xing528.com)

钢-混结合的索塔指出于某种需要(如防撞、防混凝土开裂等),让索塔的下塔柱采用混凝土,其余为钢(如南京长江三桥);或让拉索锚固区为钢,其余为混凝土(如苏通长江大桥)。比照混合梁斜拉桥的定义,可将这类索塔称为混合塔。其关键技术是要处理好钢-混结合段的设计与施工。

3.拉 索

(1)拉索的构造

拉索对斜拉桥的工作状态影响很大,而且其造价一般占全桥的25%~30%,因此对其构造要予以高度重视。

斜拉桥的拉索材料一般采用平行钢丝索、钢绞线索和封闭式钢索等,在某些斜拉桥上也用过高强钢筋和型钢。我国斜拉桥常用 φ5~φ7mm 高强钢丝组成的平行钢丝索或 φ15mm钢绞线组成的平行钢绞线索。

平行钢丝股索(Parallel Wire Strand,简称PWS)是将一定根数(19,37,61,91,127,…)的(镀锌)钢丝平行地捆扎成股,钢丝顺直无扭转,截面为六边形。在大多数情况下,每根拉索由若干股PWS组成。一根PWS的截面如图8.56(a)所示。平行钢丝索(Parallel Wire Cable,PWC)的截面如图8.56(b)所示,它由若干平行钢丝组成,截面不要求是六边形,钢丝根数可按受力要求选定。对较长的拉索,为满足运输要求(可缠绕在卷筒上),需要使拉索具有一定的扭角;而为了维持拉索的物理性能,扭角不能大(一般小于4°)。这样的PWS和PWC就称为新型PWS和螺旋形PWC。

若将7丝钢绞线按PWS的排列方法布置成六角形截面,即为传统的平行钢绞线索(Parallel Strand Cable,PSC),见图8.56(c)。用7根钢绞线(每根包含7丝,或19丝,或37丝等)在工厂扭结而成的钢绞线索称为螺旋形钢绞线索(Spiral Strand Cable,SSC),也可用于斜拉桥的拉索。目前采用的钢绞线拉索体系则以群锚(夹片锚)为基础,拉索由多股7丝钢绞线组成,其排列方式与锚板孔位一致,无需彼此密贴。

封闭式拉索(见图8.56(d))最早由德国生产,并用于悬索桥和斜拉桥中。封闭式拉索的中心有一些圆钢丝,外面则由几层楔形和 Z 形的异形钢丝组成。这种拉索的材料密度达到90%,由于其构造紧密,表面封闭,因此运输、安装和防锈蚀都较简便。虽然其刚度大,但做成螺旋形后,也具有一定的柔软性。

图8.56 拉索的截面

用平行排列的粗钢筋作为拉索,在少数斜拉桥中有过成功的运用。粗钢筋抗锈蚀能力好,便于锚固是其优点,但强度较低,材料长度较短(有时需要接长),运用有一定困难,故在斜拉桥中用得较少。

平行钢丝索在工厂制造,通常配合具有良好抗疲劳性能的冷铸镦头锚使用。它是先在锚板上钻孔(孔径稍大于钢丝直径),然后穿过钢丝,使用镦头机在每根钢丝的端头镦头,最后进行整体张拉锚固,镦头就被支承在锚板上。图8.57(a)为冷铸镦头锚示意图。平行钢绞线索在工厂制成半成品(指对每股钢绞线均进行了防护处理),在现场装配成整索,需配合夹片锚使用。拉索用夹片锚为群锚体系,挂索张拉时,需先对每股钢绞线单独施锚,并采取措施保证各股钢绞线受力均匀、保证夹片在低应力状态下不松脱,然后按要求进行整体张拉。图8.57(b)为平行钢绞线拉索体系示意图。

图8.57 拉索锚具体系

(2)拉索的防护

为了提高拉索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养护工作,对拉索的防护要倍加重视。防护工作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拉索锈蚀,重点在拉索两端锚固区,为此要求锚固区防护体系的构造合理,防护层有足够强度而不致开裂,有良好的附着性而不脱落,有良好的耐久性以延长使用寿命。由于拉索的构造不同,防护方法也有所不同。

防护分为钢丝的防护和拉索(索体及锚固区)的防护。钢丝的防护主要采用镀锌或环氧涂层的办法,以便在制造过程中钢丝不致锈蚀。注意在防护前应将表面油脂及锈迹去掉,但不要用喷砂或抛丸的办法,以防损伤钢材表面形成应力集中,也不要用酸洗的方法以免发生氢脆。

索体的外层防护分柔性索套、半刚性索套和刚性索套三种。

柔性索套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用复合材料做成。其可分为压浆和非压浆拉索。早期斜拉桥采用过压浆拉索。一般做法是:在拉索外层用沥青或树脂材料涂抹,然后用玻璃丝布和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或环氧—聚硫橡胶等)缠涂三层,最后外套聚氯乙烯套管(简称PE 套管,其与拉索间留有空隙),并在管内压入水泥浆或树脂。目前采用的拉索为非压浆拉索。对平行钢丝索而言,其防护体系在工厂制造时就已完成。一般先用防腐卷带(玻璃丝布等)将排列成六角形的镀锌钢丝包扎定型,然后在外热挤PE护套,形成如图8.58(a)所示的圆形截面。对平行钢绞线索,先在工厂对各股镀锌或环氧钢绞线挤涂油脂并热挤 PE 护套(图8.58(b)),再在工地安装钢绞线索的 PE 外护管。上述防护方法使索仍能有较大的横向变位,因此称为柔性索套。

图8.58 拉索的防护

半刚性索和刚性索的索套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或钢材做成。这些材料做成的套管,若容许拉索有一定柔性的则是半刚性的,否则为刚性的。采用混凝土索套时,需要对其施加预应力,以免在反复荷载或动力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开裂。半刚性索套的实例极少,刚性索套可以减小体系挠度,节省用钢量,但施工较复杂,索套迎风面积大(对抗风不利),曾用于矮塔斜拉桥中。

拉索锚固区应设置密封装置,装置内灌注防腐油脂等进行防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