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体育理论:体质与健康的含义及重要性

高校体育理论:体质与健康的含义及重要性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健康的含义世界卫生保健组织在其宪章中明确提出了健康的概念。社会健康包括参与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与人和睦相处,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靠的关系,以及健康的性行为。体育的基本任务在于使人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人体的健康不仅是指躯体上、生理上的健全,还包括正常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因此,心理健康对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躯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健康是躯体健康的保证和动力。

高校体育理论:体质与健康的含义及重要性

(一)体质的定义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性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体质是人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它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阶段性。在人的生命活动的各个阶段,从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体质状况不但仅有某些不同的特征,而且是不断变化的。

一个人体质的好坏,既受先天因素又受后天因素影响。遗传是人体发展变化的先天条件,对体质的强弱有很大影响。但它对体质的影响只是提供了可能性,而体质的强弱,则有赖于后天的环境条件,即生活环境、营养卫生、身体锻炼等因素。人们可通过改善物质生活条件,增强健身意识并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体质状况,并使体质不断地增强,减少疾病,同时对各种自然环境也有了较强的抵抗力和适应力,使人能精力旺盛,体力充沛地投入学习中去。

(二)体质的范畴

体质的范畴包括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心理发育水平、适应能力五个方面,一个人体质的强弱,也是从这几个方面综合反映出来的:

第一,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即体格、体形、营养状况及身体组成成分等方面的综合水平;

第二,生理功能水平,即机体的代谢水平和器官系统的工作效能;

第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即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性、柔韧性等素质,以及走、跑、投、攀登等身体活动能力;

第四,心理发育水平,即智力、情感、行为、感知、个性、意志等;

第五,适应能力,即对各种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应急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上述五个方面的状况,决定着人们不同的体质水平。所以在进行体质的测量和评价,检查增强体质的实际效果时,应采用以上几个方面的测定指标来衡量和评价。

(三)健康的含义

世界卫生保健组织在其宪章中明确提出了健康的概念。健康是身体的、精神的,以及社会的完全良好的状态,不能说没有病、不虚弱,就是健康。这一概念表明,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伤病,而且还包括精神的完满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明确地将人体的健康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因素联系在一起

21世纪,世界卫生组织拓宽了健康的含义,健康的标志如下:

第一,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学习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第二,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第三,改善休息,睡眠良好;

第四,能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应变能力强;

第五,能够抵御一般性的疾病和传染病:(www.xing528.com)

第五,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第七,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

第八,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色正常;

第九,头发光泽,无头屑;

第十,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

“健康”一词含有强壮、结实、完整和安宁之意。

(四)健康的分类

1.躯体健康

躯体健康是指没有需要医治的疾病,且每天的生活都充满热情和活力。为了达到最理想的健康状态,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摆脱疾病,走向健康。我们必须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要,经常锻炼,避免不良行为,警惕疾病的早期信号,并且要注意防止发生事故。

2.社会健康

社会健康指的是能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培育满意的人际关系并实现社会角色。社会健康包括参与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与人和睦相处,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靠的关系,以及健康的性行为。

3.智力健康

头脑是唯一有自知力的器官。我们每天利用大脑收集、处理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行动,利用大脑思索自己的价值,做出决定,制定目标,计划如何应付问题或者应对挑战。智力健康包括拥有思考和在生活经验中学习的能力、思想对新事物保持开放以及对信息提出疑问、进行评估的能力。在一生中,每一个人都要借助思维的能力,其中包括评估健康信息以保证个人健康的能力。

智力健康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情感智力”,情感智力对个人生活及事业的成功也有很大影响。情感智力包括自知力、利他主义、个人动机、移情、爱以及为朋友、伴侣和家人所爱。

4.环境健康

我们生活在物质的和社会的环境中,环境能影响健康的各个方面。环境健康指的是周围环境对个人健康的影响。环境健康意味着通过防护空气、水和土壤污染以及所使用的产品带来的对健康的危害,保护自己,同时要为保护环境本身而努力。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的那样:“健康的环境不仅是我们的需要,而且是我们的权利。”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都有责任维护健康的环境。

5.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有时又称精神健康,指的是人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包括自身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的和谐状态。体育的基本任务在于使人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人体的健康不仅是指躯体上、生理上的健全,还包括正常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仅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因此,心理健康对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躯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健康是躯体健康的保证和动力。如果人的心理不健康(或不正常),一方面会因心理障碍而影响生理功能,对人的躯体健康造成危害,导致疾病,特别是各种常见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溃疡病,严重的会导致癌症的发生等;另一方面,人的心理一旦失常(轻者如神经官能症或病态人格,重者如各种精神疾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会遭到破坏,严重者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不仅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幸,还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