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施工现场管理的成本控制及效益

施工现场管理的成本控制及效益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施工的环境以及工序发生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的有效控制。项目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是在各种管理手段的控制下,实现目标成本的最低化。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合理考虑施工现场设施以及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工程成本。不合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成本。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为管理当局提供有用的信息,为成本管理、预测、决策服务。

施工现场管理的成本控制及效益

1.成本计划

成本计划是根据企业的竞争战略和所处的经济环境制定的,主要包括确定成本管理的重点,规划控制成本的战略途径,提出成本计算的精度要求,确定业绩评价的目的和标准。

成本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总预算的一部分,它以货币形式规定企业在计划期内产品生产耗费和各种产品的成本水平以及相应的成本降低水平和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的书面方案。成本计划属于成本的事前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成本的计划与控制,分析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指出有待加强控制和改进的领域,达到评价有关部门的业绩,增产节约,从而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成本计划编制方式有统一编制和分级编制。统一编制以企业财会部门为核心,在其他有关部门的配合下,根据综合经营计划的要求,编出产品成本计划。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编制方法,主要适合于中小型企业或品种较少的企业。分级编制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是一种参与性的编制方式。高层管理下达成本控制指标,下级单位在根据这一指标,按成本计划的要求,通过同级间,上级与下级间的沟通、协调,最后形成总体成本计划。

2.成本的控制

成本控制就是指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

工程成本控制是指为实现工程项目的成本目标,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耗费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控制与纠正即将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即将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费用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工程成本控制应当遵循以下的原则。

(1)全面控制项目成本原则。项目成本的控制是全过程和全员控制的过程,项目成本的控制涉及项目组织中各个业务部门的工作,做到全员参与,每个人都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积极调动每个员工关心成本和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健全责权利一体的管理机制,做好监督和考核,并给出相应的奖罚措施。随着施工的环境以及工序发生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的有效控制。

(2)成本最低化原则。项目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是在各种管理手段的控制下,实现目标成本的最低化。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合理考虑施工现场设施以及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工程成本。

(3)动态控制原则,工程成本控制除了要按计划严格控制成本外,还应加强对工程开始后各项环节的过程检查和过程监控,做到动态控制成本,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成本误差。

(4)统一领导和分级归口管理相结合原则,其目的是正确处理工程项目内部的各项关系,将成本控制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各层级和各岗位,从而明确各级人员的权限和责任,实现全过程、全员的成本控制。

3.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主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

从生产费用发生开始,到算出完工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止的整个成本计算的步骤,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支出,应根据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本企业的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严格审核,以便对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费用,以及各种浪费,损失等加以制止或追究经济责任。

(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也就有所不同,应根据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并根据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3)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对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进行汇总,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计入有关的生产成本明细账。对能确认某一成本计算对象耗用的直接计入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对于不能确认某一费用,则应按其发生的地点或用途进行归集分配,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综合费用账户。

(4)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对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账户的综合费用,月终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并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5)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通过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均已归集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的产品本明细账中。在没有在产品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总成本;在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就需将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划分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6)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品种法、分批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计算出的完工产品成本即为产品的总成本;分步法下,则需根据各生产步骤成本明细账进行顺序逐步结转或平行汇总,才能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品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

在计算项目的成本过程中,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1)合法性原则。指计入成本的费用都必须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规定。不合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成本。

(2)可靠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和可核实性。真实性就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与客观的经济事项相一致,不应掺假,或人为地提高、降低成本。可核实性指成本核算资料按一定的原则由不同的会计人员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结果。真实性和可核实性是为了保证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确可靠。

(3)相关性原则。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时性。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为管理当局提供有用的信息,为成本管理、预测、决策服务。及时性是强调信息取得的时间性。及时的信息反馈,可及时地采取措施,改进工作。而过时的信息往往成为徒劳无用的资料。

(4)分期核算原则。企业为了取得一定期间所生产产品的成本,必须将川流不息的生产活动按一定阶段(如月、季、年)划分为各个时期,分别计算各期产品的成本。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须与会计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这样可以便于利润的计算。

(5)权责发生制原则。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不论是否已经支付,都要计入本期成本;不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即已计入以前各期的成本,或应由以后各期成本负担的费用),虽然在本期支付,也不应计入本期成本,以便正确提供各项的成本信息。(www.xing528.com)

(6)实际成本计价原则。生产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要按实际耗用数量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要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计算。虽然原材料、燃料、产成品的账户可按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加、减成本差异,以调整到实际成本。

(7)一致性原则。成本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以使各期的成本资料有统一的口径,前后连贯,互相可比。

(8)重要性原则。对于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作为重点,力求精确。而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的琐碎项目,则可以从简处理。

4.成本分析与考核

成本分析是按照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利用成本计划、成本核算和其他有关资料,控制实际成本的支出,揭示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查明成本升降的原因,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以达到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对全部项目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的评价,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在核算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提高企业和职工讲求经济效益的积极性。

第二,揭示成本升降的原因,正确地查明影响成本高低的各种因素及其原因,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第三,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成本分析还可以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变化,正确选定适应新情况的最合适的成本水平。

成本分析方法主要分为对比分析法,连锁替代法,相关分析法。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通过成本指标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况)的数据的对比,来揭露矛盾的一种方法,成本指标的对比,必须注意指标的可比性。

(2)连锁替代法

也称连锁置换法、连环替代法。它是确定引起某经济指标变动的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计算方法。

适用范围:在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共同影响着某一指标的情况下,可应用这一方法来计算各个因素对经济指标发生变动的影响程度。

(3)相关分析法

企业的各种经济指标,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一个指标变了,就会影响到其他经济指标。例如:生产数量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成本的相应变化,利用数学方法进行相关分析,找出有关经济指标之间规律性的联系,即为相关分析法。

成本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资料对成本指标所进行的分析。其包括成本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成本的事前分析是指在成本未形成之前所进行的成本预测。进行事前成本分析,可使企业的成本控制有可靠的目标。成本的事中分析是指对正在执行的成本计划的结果所进行的分析。事中分析主要是为了进行成本控制,防止实际成本超过目标成本的范围。成本的事后控制是指对成本实际执行的结果所做的分析。事后分析主要是对成本执行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总结成本降低的经验,以利于下一期的成本控制活动的开展。

成本考核是指定期通过成本指标的对比分析,对目标成本的实现情况和成本计划指标的完成结果进行的全面审核、评价,包括以下内容:评价企业生产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评价有关财经纪律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激励责任中心与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责任中心是指与其经济决策密切相关的,具有责、权、利相结合的部门。根据企业授权的范围不同,责任中心又分为收入中心、成本中心、费用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成本考核重点是对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的考核。

成本考核主要内容如下:

(1)编制和修订责任成本预算,并根据预定的生产量、生产消耗定额和成本标准,运用弹性预算方法编制各责任中心的预定责任成本,作为控制和考核的重要依据;

(2)确定成本考核指标,如目标成本节约额(即预算成本—实际成本),目标成本节约率(即目标成本节约额/目标成本);

(3)根据各责任中心成本考核指标的计算结果,综合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各责任中心的成本管理工作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1.成本的构成包括哪些?

2.成本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