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钦县羊拉乡学生入学率情况及教育困难

德钦县羊拉乡学生入学率情况及教育困难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乡的情况分别为:甲功乡入学率70%;羊拉乡入学率95%;归吾乡入学率67%;茂顶乡入学率75%。据县文化程度统计:羊拉乡当时有初中毕业生40人,小学毕业生311人。羊拉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困难主要是交通闭塞,通信落后,学校教育起步晚,全民办学意识和接受教育意识低下。辍学学生甲功村6人,规吾村4人。

德钦县羊拉乡学生入学率情况及教育困难

1965年11月16日,据茂顶乡的统计:入学83人,学龄儿童占51%。

1965年7月,全区公办全日制学校4所,其中完小一所,简易完小3所,现有学生509人,其中全年高小毕业生一班,学生63人,包括简易完小毕业班2班。

1965年10月,羊拉乡校区在校学生131人,占适龄儿童的64%。至1965年底,全区新入学儿童339人,占适龄入学儿童的81.5%,其中新增的9所学校,共招收学生155名,占9所学校所在地适龄入学儿童的79%。全区在校生总数达到648名,比原来493名增加了31.5%。

1966年2月,现有公办学校4所,新办定点学校7所,适龄儿童499人,现入学儿童388人,占适龄儿童数的77.6%,望在70年共达到23所学校,入学适龄儿童达到95%。

1972年6月,全区在校学生共493名,其中新入学学生251名,占适龄入学儿童的83%。

1974年9月,全公社的731名适龄儿童,已入学705名,入学率已达95%,至此,普及小学五年级教育已经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该项工作成绩的取得,与公社党委、大队支部和贫管组织部重视分不开,与各校的贫管组织的工作分不开。以“尼米”为例,原学生入学率只能达到50%~60%,但通过贫管小组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教师不辞辛苦地下乡动员,破除藏族民间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残余,使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了100%。此后,全公社适龄儿童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1984年12月,全乡在校生487人,其中全寄宿制学生29人。参加当年“小升初”县级考试的7人,三门课总分最高为245分,最低分为205分,被县重点中学和州民中录取。

据1985年全乡33所学校统计:全乡12~15周岁的适龄儿童578人,已入学465人,入学率达80%。四乡的情况分别为:甲功乡入学率70%;羊拉乡入学率95%;归吾乡入学率67%;茂顶乡入学率75%。甲功乡:适龄生93人,入学64人,入学率68.6%归吾乡:适龄生88人,入学50人,入学率56.7%茂顶乡:适龄生174人,入学136人,入学率78%羊拉乡:适龄生83人,入学64人,入学率81.9%

1990年,羊拉乡在校学生356人,其中女生数132人,少数民族267人,毕业生7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72.8%,巩固率90.9%,毕业率88%。据县文化程度统计:羊拉乡当时有初中毕业生40人,小学毕业生311人。

1998年,全乡适龄儿童875人,入学率为59%,巩固率为79%。

1999年12月,在校生365人,入学率仅为59%,比全州平均水平低35.5个百分点。羊拉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困难主要是交通闭塞,通信落后,学校教育起步晚,全民办学意识和接受教育意识低下。虽然乡党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仍然有许多农民不愿送子女入学,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仍然难以突破60%。一方面,学生家庭困难,难以支付就学、升学费用,新的文盲日益增多。同时,大部分校舍陈旧,危房比例大,其中羊拉完小因校舍濒临倒塌无法开展教学。羊拉乡小学在校生辍学率高达21%,其主要原因是农村生产力低,初级小学的适龄儿童升到高小后,大部分学生要离家到寄宿制高小就读,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高小生多数已能承担家庭的一般性劳动,再加上对宗教的信仰,许多家庭都不愿意让子女继续求学而退学入寺为僧。

2000年,在校学生52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6.3%,普及率为96%,巩固率为98%,升学率为100%。

2002年,羊拉乡甲功村委会采取各种办法积极动员适龄儿童入学,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支持下把三个小学点重建起来,设15个班级,招录了全村176名学生,使全村入学率达到98%,比上年增加了2个百分点,只办理了4名学生的退学申请。

2002年,羊拉乡规吾村认真宣传和落实好各种教育法规政策,解决入学难及无故退学现象。新建2个校点,使校点达到4个,招收适龄儿童入学率98%,巩固率98%,达到了国家对普六工作的要求。自“普六”工作开展以来,羊拉乡积极推动入学率,全乡小学共有58个班级,2000年适龄生114人,已入学112人,入学率为98.2%,达到了“普六”的基本标准要求。全校区巩固率达到98.7%。辍学学生甲功村6人,规吾村4人。

2002年,羊拉校区应届毕业生36人,实际毕业生36人,毕业率达100%。本年度按语文、数学两门课程计算学生平均成绩及格,其中,茂顶村平均分61.8分,甲功村平均分76.4分,规吾村平均分68.9分,羊拉村平均分64分。全校区综合平衡后,教学第一名甲功,第二名归吾,第三名羊拉,第四名茂顶。毕业生中能够就读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有14人,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和劳动力紧张,大部分未能读上初中。

2003年,羊拉校区毕业学生66名,55名升学到德钦一中就学。(www.xing528.com)

2005年,通过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全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改善,师资力量得到充实,教学质量得到充分提高,教育事业得到很大发展。全乡在校生67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5.1%,适龄少年入学率46.4%,升学率100%。

2006年,全乡在校学生86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7.71%,升学率为81.8%。

2007年,全乡在校学生90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63%,升学率为100%。

2008年,全乡在校学生56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7%,升学率为95%。中师高中毕业16人,高中以下的1人。

2009年,全乡在校学生98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3%,升学率为99.6%。

2005至2009年,羊拉乡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收回各村流失学生正常入学,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入学率,努力巩固“普九”成果。通过集中规模办学及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全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改善,师资力量得到充实,教学质量得到充分提高,教育事业得到稳步发展。

2009年新学期,县政府对辍学现象较为严重的燕门乡(28名)、羊拉乡(9名)、拖顶乡(15名)、其他乡镇(9名)采取督察建议的方式,责县教育局配合县检查局对六乡两镇下达了限期动员返校的通知。

2009年9月,甲功村尼米小组斯南都吉考入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成为羊拉乡第一个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2010年,全乡在校学生90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36%,升学率100%。

2011年,为确保实现德钦中学和德钦县第二小学的集中办学工作目标,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按照《德钦中学和德钦县第二小学集中办学学生转移方案》,针对羊拉乡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学生转移工作难度大的现实状况,深入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大力宣传集中办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终顺利完成了学生转移目标工作任务。

2012年,羊拉乡适龄儿童467人,入学467人,入学率达100%。羊拉乡共派出工作人员43人次,接送学生4次,接送学生2566人次。

2013年,全乡小学入学适龄儿童467人,已入学467人,入学率100%,辍学0人,辍学率0%;中学入学适龄儿童207人,实际入学212人,入学率103%,辍学6人,辍学率2.9%。全乡动员辍学学生返校21人次,开展中小学学生接送9次。

2014年,羊拉乡在做好保证中、小学生入学率的基础上,开展学前动员21次,动员21名辍学学生返校,免费接送学生9次,安全送达学生2628人次。

2015年,羊拉乡在做好保证中、小学生入学率的基础上,开展学前动员12次,动员12名辍学学生返校,免费接送学生9次,安全送达学生2628人次。

2016年,羊拉乡在做好保证中、小学生入学率的基础上,开展学前动员15次,动员15名辍学学生返校,免费接送学生9次,安全送达学生2752人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