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升课程设置

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升课程设置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外,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升课程设置

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原有的专业设置受到挑战,且传统的课程体系也遇到新的问题,由此,需要在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内、外部资源,进而构建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课程。

1.遵从教学规律,完成基础课程升级

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日常教学中,学生是高等职业教育水平、质量提升的主体。只有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情况,才能为学生设计并构建出符合其实际需要的基础课程。正如学校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培训及心理健康引导方面具有重要权责,只有真正建立起符合企业岗位职业技能、知识需要的教学协同机制,才能真正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基础性课程的教学一体化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基础性课程主要指基础知识、文化水准、理论等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作为相对定型、相对成熟、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基础课程体系的优化可以尝试使用水平统测、教考分离的方式来提升教材规划和编制的水平及质量。因此,在基础性课程体系优化时,需要基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员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设计和构建。基础型课程在实践时,需要按照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来实施准确、科学的教学方法,具体可以高中教学要求为基准,按照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来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以提升学生学识水平、专业素养,并夯实专业基础等。

2.适应岗位需求,完成专业课程优化

专业性课程体系的优化可鼓励行业或者学校的教育指导委员会共同编制专业教材,或邀请教学水平较高的院校联合编写教材,要求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等。除基础性课程必须按照企业岗位设置的需要进行针对性教学外,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和优化同样需要遵从此项要求。在具体设计时,可融入职业教育的特性,面对行业、产业、岗位的要求尝试调整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www.xing528.com)

在面向社会方面,专业课程的设置和优化需要坚持遵守开门办学、开放办学、适应社会需求、自觉研究的原则,以提升专业课程的社会适应性。在面向行业办学方面,专业课程的设置和优化需要立足产业和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不断调整、开设、优化、更新专业设置,以调整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和体现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特色、区域特征及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要求。对于岗位设置的需求,在主干核心课程等方面的设置,专业课程的设置和优化必须立足产业和行业发展中岗位动态变化的情况,需要强调实践和理论知识的紧密联系性,如将情境教学、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三者相结合,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按照岗位的工艺、岗位的工作流程、岗位的与时俱进性等,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以做到课程体现教学,学用一致,知行统一,实践检验知识及知识指导实践。

3.提升技能水平,完成拓展课程转型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育特性决定了其教学所具有的极为明显的职业性,在具体进行丰富课程时,需要从一线岗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需要角度入手,着重强调一线岗位需要的技能、动手操作能力等的对应性教育。考虑到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育需要以技能的培养和对应操作水平的提升为目标,因此,课程本身可与专业性考试相挂钩,尝试构建拓展型课程架构,以提升课程体系的质量。由此,在教学项目设计和教学内容的统筹研究方面,可结合职业岗位和行业企业所需要的技能操作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安排相应的考核、教学、训练等。在技能操作方面,可使用课内知识和技能培训与课外自练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练三者的统一,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此外,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各地区、各高校要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