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科技创新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科技创新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文化、科技事业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勃发生机,从而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显现出中国文化和综合国力之强盛。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世界大国崛起和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创新文化不仅是构建创新型国家不可或缺的关键资源,更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科技创新

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认为:“各个民族国家的文明在表层上可能出现认同,但在内核上则难以兼容。一个不属于任何文明的,缺少一个文化核心的国家,不可能作为一个具有内聚力的社会而长期存在”。因此,在当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中,建设中国的科技创新文化环境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历来包含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大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我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文明成就,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的解放,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医学天文历法、物理等方面的科学论著和创造发明不断涌现,同时,科技的进步又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从那时起,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开始领先世界。秦朝都江堰工程是世界上第一个生态水利工程汉朝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革新和创造,尤其是对实用性科学技术更是大力支持。还设立专门机构和官员,向全国推广天文、历法、造纸术、司南等划时代的科学发明。汉朝所取得的一系列科学成就,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标志。魏晋南北朝的科学技术出现“实用与理论结合”的趋势。刘徽的《九章算术注》祖冲之父子推证球体体积的方法、以及对圆周率的推算,均有高度的理论概括水平。此时的天文、历法、化学和医学也取得了新的成就。宋朝四大发明演进,火药配方的改进,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指南针的改良,开始应用到航海事业上;出现了活字印刷和铜版印刷技术,纸张质量提高,还可以以纸制成衣服。明朝科举制度规范化,书院教育兴盛。多种宗教的并存与融合,西学输入,中医药学达到鼎盛,造船业达到高峰。连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也认为,公元1100—1450年中国的海上船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

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文化,需要我们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深刻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真正认识和发挥传统文化在促进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当代文化思想融会贯通,构建具有丰富思想内涵和科学实践性的现代创新文化。中国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生生不息、绵延至今,依然富有生机和活力,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不竭源泉,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宝贵财富。

(二)有利于实现国家富强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的传统文化维系了中国数千年的社会变迁。特别是面对外来入侵,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力融合力和进取力,使中国一次又一次地渡过难关。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文化、科技事业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勃发生机,从而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显现出中国文化和综合国力之强盛。因此,文化的强弱是国力盛衰的标志之一。

一部人类发展史证明: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创新,打破了中世纪的黑暗;启蒙运动的文化创新,揭开了思想解放的序幕。这些思想文化观念的创新,成为推动这些国家走向兴盛的先导。工业化的历程告诉人们:越是创新活跃的地方,就越容易形成产业革命的广阔前景;一旦丧失创新活力,就面临着竞争出局的危险。18世纪以来,世界的科学中心和工业重心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看似地理位置上的更迭,实质上是创新能力强弱的转换,其中无不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世界大国崛起和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在法兰西思想与精神的圣地先贤祠,正门上铭刻着这样一句话:“献给伟人,祖国感谢他们。”这里安葬了72位法国历史人物,其中只有11名政治家,其余大多是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多少年来,法兰西共和国一直以其卓尔不群的文化影响力,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其根源也就在于此。

当今时代,国家间的竞争,已从单纯的经济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创新文化成为一个国家最核心的软实力,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高低、创新精神的强弱,日益成为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关键因素。创新文化不仅是构建创新型国家不可或缺的关键资源,更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1998年)中指出:“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

(三)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www.xing528.com)

建设创新型国家,主要是要加强体制创新。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来聚集资本,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比纽约证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还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并发明了我们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荷英美三国为经济发展都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障和体制创新。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具体来说,创新型国家应至少具备以下4个基本特征: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6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其中,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国家之间经济科技竞争的重点已前移到原始性创新方面。发达国家用技术控制市场、资源、媒体。以美国为例,通用公司在中国销售量占3%,盈利却达25%。

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要建设创新型城市。2005年4月,世界银行曾发表一份关于“东亚创新型城市新加坡:创新型产业视角的探索性研究”的研究报告,其中提出了一系列成为创新型城市的先决条件。如:拥有优良的交通电信基础和功能完善的城市中心区;拥有充足的经营、文化、媒体、体育及学术活动的场所设施;拥有研究、开发与创新能力;拥有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队伍;政府治理有效,服务高效;拥有多样化的文化事业基础设施和服务;拥有多样化的、高质量的居住选择;切实重视环保,在这方面有良好口碑;社会多元,能接纳各种观点的碰撞,各种文化的融合和各种体验的交汇等等。2005年5月,我国深圳率先提出建立“自主创新型城市”口号。2006年,北京、天津、沈阳、上海等许多城市也明确提出要建立创新型城市。目前全国已有200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

随着国际科技创新的飞速发展,目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又增添了新的内容。“智慧地球”,简单说来就是物联网与互联网的结合,就是传感网在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我国一些城市也提出要建设“智慧型城市”。所谓智慧型城市,就是运用智能设备组成的“物联网”对城市运行的各项关键信息进行实时感测,利用“互联网”及时将其传递和融合,通过城市核心信息的分析与整合,对包括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从而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运作效率,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四)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

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科技革命的思想启蒙和精神动力。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一次大繁荣,为后来汉唐中华盛世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基础。从人类历史发生的四次科技革命看,每次科技革命都是以科学理论的创新推动了工程技术上的一系列发明,进而使人类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得到巨大的成就和发展。

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以英国的工业革命为起点,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以电动机为代表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结束于20世纪初,科技进步是这次革命的全部基础。以原子能、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等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的40年代,主要集中在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海洋等领域。21世纪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以知识经济创意产业为主要标志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将主要集中在生物工程技术、纳米技术、数字化以及其他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科技领域。

在新的科技革命阶段,一些重大的科技成果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创新的时间越来越短。例如,摄影是112年,电话是56年,收音机是35年,雷达是15年,电视是12年,原子弹是6年,晶体管是5年。技术创新的迅猛发展也加速了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周期。18世纪前一般是80年—90年,19世纪到20世纪初,一般是30—40年,20世纪初到50年代,一般是15—20年,20世纪50年代后,一般是5—10年。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时代的变速加快。人类经历了百万年蒙昧、数万年游牧、几千年农耕、几百年工商,现在正以半个世纪的速度由工业社会跨入信息社会。从过去的蒸汽机动力每小时6公里,到现在的磁悬浮动力每小时400多公里,人类世界正凭借着不断创新的高科技向着美好生活的未来飞驰。

今天的大国需要市场。而占领市场的秘诀就是拥有这个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那就是科技创新的能力。从长远来看,一个只能够提供廉价产品的国家不能成为强国。只有这个国家内部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能够自主研发新产品,具有强大的人力资源,它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人看到美国钢铁工业重工业的衰落就认为美国要衰落了。但是他们没有看到美国在新兴的信息技术中的兴起。1945年9月6日,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提出了“21点战后复兴计划”,明确指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当今世界上维持领袖地位,除非它充分开发了它的科学技术资源”。1993年,美国克林顿总统利用互联网革命把美国带出当时的经济低谷,并实现空前的经济繁荣。2008年,美国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Smarter Planet)”发展战略,受到美国府的高度重视。2009年,奥巴马总统就利用“智慧的地球”重振美国经济。“智慧的地球”的核心是:无处不在的智能对象,被无处不达的网络与人连接在一起,再被无所不能的超级计算机调度和控制。与这一战略相关的前所未有的“智慧“的基础设施,为创新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空间。作为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波IT技术革命,其对于人类文明的影响之深远,将远远超过互联网。预期其中投资于新一代智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能够有力地刺激经济复苏,而且能为美国奠定长期繁荣的基础。始终引领科技创新的世界潮流,这是美国在20世纪后期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的重要原因。今天,它在科研和开发上的投入仍居世界首位,相当于其他最富裕的西方七国的总和。

美国咨询专家吉福德·平肖在《创新者与企业革命》中说:“将来,先进国家生产的产品价值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从蓝领工人的劳动及从资本物中得来,而主要是从设想和创新中得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