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活安全现状及新编教育

大学生活安全现状及新编教育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间彼此个性差异过大时,往往难以合作、出现冲突。当前,大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现象。大部分学生不清楚自己所在的宿舍楼和教学楼有几个安全出口,也很少关注安全出口的标志。另外,有些学生还在宿舍偷偷地使用“热得快”、电磁炉等违章电器。这些“热得快”、插线板大多质量低劣,价格便宜,包装简单,没有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生产合格证。学生作为“热得快”的消费主体,无疑成为潜在的最直接的受害人群。

大学生活安全现状及新编教育

(一)学习安全——学习目的功利化和兴趣下降危及学籍

学习是大学生活的核心内容,随着学分制教学管理机制的推进,在给学生更多自主权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指导体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不足、依赖性强,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大幅下滑、补考门数较多,或旷课、违纪,因违纪、学业问题等延迟毕业、受学籍处理乃至被淘汰的人数持续增多。同时,学生学习动机复杂多样、学习目的功利化,又导致学习兴趣降低,致使学生在实用的、感兴趣的课程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多,势必造成那些必修的、无兴趣的课程成绩不理想,从而危及学籍。据有关调查显示,仅有30.9%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所学的知识有兴趣,20%的学生承认自己是被动学习型的,7.3%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无所用心型。在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中,选择“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占72.5%,选择“为了找个好工作”的占72.1%,选择“回报家庭”的占43.2%,而在“你最想学习的知识”的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实用技能和科技知识”“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人文知识”,所占比例分别为59.9%、53.2%、52.7%,而“国家的方针政策”由于缺乏实用性而不被学生重视,只有11.8%的学生选择了此项。

(二)身心健康安全——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压力引发身心亚健康状态

对于告别了中学时代的大学生而言,大学阶段意味着远离家庭和父母,意味着自主安排生活,特别是高考的成功使他们增强了自尊心与自信心,从而强烈地要求独立性,竭力想摆脱家长。此时,不良的生活习惯也趁机侵入了自制能力较低的大学生的生活。调查显示,在大学校园的男生群体中,承认自己吸烟的占11.7%,承认自己饮酒的占34.2%;在体育锻炼方面,有26.5%的学生以“没有时间”“缺少运动伙伴”为理由基本不参加体育运动;关于身体不良症状的调查显示,61.4%的学生感觉自己“注意力不集中”,59.8%的学生感觉自己“情绪低落”,35.7%的学生感觉自己“记忆力下降”,还有28.7%的学生有“失眠多梦”等现象出现。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身心状态不容乐观,这不仅仅是由于“吸烟饮酒”或是“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带来的影响,更是因为学习、生活所带来的心理上的压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生活状态。

(三)财产安全——缺乏社会阅历和安全常识,造成财物损失

大学生入学之前,基本上都是从家门到校门,多数又是独生子女,生长在父母亲庇护的环境中,与社会接触少,比较单纯,对社会的复杂性了解不够,因此,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借此行骗牟利。一些大学生在免费赠送、摆棋局、免费抽奖、电话或信息中奖、通知银行卡被盗刷、网络游戏赌博等形形色色的骗局中上当。同时,由于他们较少独立参加社会活动,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常识,往往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另外,麻痹大意、财物保管不当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为了图方便而短暂离开宿舍时不锁门,给夜归室友留门,将笔记本电脑手机和钱包等贵重物品随意丢放等。

(四)人际交往安全——人际冲突危害自我或他人的安全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与其他社会群体不同的特点。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心理素质所具有的恒常性较差,在校园生活中容易因为沟通因素、个性因素、利益因素、环境因素、恋爱因素、情绪因素引发人际冲突。

(1)沟通因素。在大学生间的一种普遍表现是由于信息少,一叶障目,个人形成对事物的歪曲看法,再加上与别人沟通得不够,误解对方,酿成冲突。

(2)个性因素。大学生间彼此个性差异过大时,往往难以合作、出现冲突。(www.xing528.com)

(3)利益因素。大学中,在分配有限资源如自习室座位,争取各种荣誉如学生干部岗位、参赛名额、奖学金时,一旦双方成为竞争者,人际冲突极易发生。

(4)环境因素。多数大学生入学前没有经历过集体宿舍生活,一般处在家庭的呵护下,习惯于家庭环境下的关心和体谅。同一宿舍的同学常常来自不同的地方,由于文化差异、习惯不同,加上沟通不及时,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导致冲突。

(5)恋爱因素。当前,大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现象。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生理上已发育成熟,但社会经验相对缺乏,一些同学心理发展相对滞后。恋爱双方有可能在交往过程中因为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兴趣爱好方面的差异而导致感情不和,由此引发冲突。另一种情况是双方同时追求一个恋爱对象,因为争风吃醋而产生冲突。

(6)情绪因素。对某人或某事的喜好不同也会引起冲突。冲突双方各站在自己的立场,以个人喜好作为评判的出发点。有时,大学生之间发生冲突仅是因为自己的情绪不好,或者对某一类人或事物特别地不喜欢,意气用事。

人际交往冲突处理不当,势必会使情绪波动,继而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如导致心理压抑紧张,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继而出现意志消沉、人格扭曲等一连串反应,甚至出现聚众打架、投毒杀人等恶性事件,严重危害自我或他人的安全。

(五)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常识缺乏,自救互救能力低下

大学校园是人员高度集中的公共场所,教学区教学仪器多、科研设备价值昂贵,用电量大,宿舍等生活区易燃物品多,极易发生火灾事故。校园内几乎每栋楼都配备有灭火器,学生虽知道灭火器,但对其关注很少,也不注意或不知道所在楼层是否有消防栓。大部分学生不清楚自己所在的宿舍楼和教学楼有几个安全出口,也很少关注安全出口的标志。不少学生为了使用方便,将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手机放在床边。因此,私自乱拉电线的现象非常普遍,插线板随手扔在床上,有些插线板还存在质量问题。另外,有些学生还在宿舍偷偷地使用“热得快”、电磁炉违章电器。这些“热得快”、插线板大多质量低劣,价格便宜,包装简单,没有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生产合格证。学生作为“热得快”的消费主体,无疑成为潜在的最直接的受害人群。虽然高校重视消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给学生发放了安全手册,通过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安防知识讲解,出版安全展报、展板,甚至定期组织宿舍检查违规用电,但学生们往往不重视,手册到手后,都只是随便翻几页,随后便束之高阁了。同时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使用违规电器,只要注意,不会那么容易着火,即使检查也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查措施,如将电器放在隐蔽处或锁在衣柜里,避免被发现。这些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当遇到火灾时,学生扑救初起火灾和逃生自救互救能力低下,更容易受到危害。

(六)网络安全——普遍密切接触网络,网络行为亟须引导和规范

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课余休闲的一个主要内容,无论是“看书学习”或是“谈论聊天”,网络都被当作一种主要的生活工具,越来越多地侵占着大学生的生活空间。有调查显示,65.9%的学生每周平均上网时间为7小时以下;25.5%的学生为7~14小时;8.5%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2~4小时,甚至有少数学生平均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关于学生上网的目的,72.3%的学生为了查资料,28.7%的学生为了“聊天”,26.1%的学生为了“了解时事”,12.2%的学生为了“打游戏”。另外,大学生在遭遇情感危机、学习危机、就业危机时,往往把网络作为宣泄情绪、逃避现实的工具。长时间上网容易使人的新陈代谢、正常生物钟遭到破坏,使人身体虚弱,严重者还会出现神经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同时还会引发焦虑症忧郁症。同时,沉迷于网络容易挤占原本属于学习的时间,出现厌学、逃课等现象,更有甚者在网络游戏和暴力、色情网站中放纵自己,弱化道德意识,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