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雕塑故事:隋唐敦煌莫高窟彩塑的珍宝

中国雕塑故事:隋唐敦煌莫高窟彩塑的珍宝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敦煌石窟艺术,在唐代也获得空前发展,所留下的塑像值得大书特书。敦煌一带的山脉缺乏岩石,所以造像都是泥塑彩绘。敦煌至今还留下2000多尊彩塑,弥足珍贵。敦煌彩塑的题材也有慈祥的佛、侍立的弟子、秀美的菩萨和威武的力士。敦煌的大佛都塑造于唐代。敦煌的标志性建筑九层楼,就是为了保护它而修建的。

中国雕塑故事:隋唐敦煌莫高窟彩塑的珍宝

甘肃敦煌石窟艺术,在唐代也获得空前发展,所留下的塑像值得大书特书。

敦煌一带的山脉缺乏岩石,所以造像都是泥塑彩绘。一般先做骨架,再塑形,再用贴压削刻等种种技法精心塑造;先采用圆雕、浮雕、阴刻等雕刻手法,再涂染、勾描、敷彩,最终完成一件精美的佳作。

北魏前的敦煌塑像敷彩显得素朴,用土红、石绿、石青、白、黑等色深浅叠染。隋唐时的彩绘则应和盛唐的风韵,变得辉煌灿烂了。到了五代后,彩绘就清雅一些。不论哪个时期,都充分体现了我国雕塑和彩绘相结合的艺术特色。这种彩绘技法,古称“妆銮”。如肤色,按菩萨洁白,弟子、天王肉红、赭红来表现,唇是红的,眼珠是黑的,衣物多只塑出外形,以青绿加彩绘表现锦绣,勾画细致。铠甲上的甲片使用彩绘,用金装饰,宛如真正的金属甲胄。色彩虽然夸张,倒更好地表现了人物。所用颜料是珍贵的矿物颜料,如石青、石绿、朱砂,甚至云母等。敦煌至今还留下2000多尊彩塑,弥足珍贵。菩萨的璎珞有着华美的色彩,织锦、刺绣满身叠绕,后来还加以贴金,金碧辉煌,风采独特。

敦煌佛窟内塑像的安排,一般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或二力士,以及供养人、狮子等,并且和壁画结合,如迦叶、阿难背后画上八弟子,菩萨像背后画上天龙八部。虽然是佛教题材,但多从现实中汲取人物的真实容貌,传达出各种人物的心理和外貌特征。隋代的塑像风格已经十分成熟,盛唐的塑像则在写实基础上得心应手地加以适当的想象和美化。

敦煌彩塑的题材也有慈祥的佛、侍立的弟子、秀美的菩萨和威武的力士。弟子以阿难、迦叶比较常见。阿难多是青年体貌,迦叶则多是老年形象。青年阿难是朝气蓬勃、腼腆的,是辛勤好学、谦和微笑、思维活跃的,往往眉清目秀、垂着眉眼的样子。老年的迦叶满脸风霜,却是睿智、成熟和从容。但同是阿难、迦叶,又各有不同。如第45窟年轻的阿难(图183),高176厘米,衣饰花团锦簇,双手搭在腹部,举止潇洒。同窟的迦叶(图184),高172厘米,身躯瘦硬,袈裟素朴,一手张开,唇角微启,目光深邃,双眉紧锁,额上刻着深深皱纹,显出果断而从容的神情。第220窟的迦叶则是位中年僧人,他蹙着眉峰,满额皱纹,俯视众生

图183 阿难像

图184 迦叶像

青春、智慧、美丽,无声的音乐、春天的魅力、诗歌的意味,这就是敦煌的菩萨。敦煌菩萨留给我们无限的美妙,它们是唐代一个个肌肤丰润、服饰华美的妙龄女郎,或盘膝坐,或游戏坐(一腿盘曲,一腿下垂),或站立,或半跪,各具神采。《释氏要览》记载“菩萨如宫娃”,此言不虚。

第45窟的两尊文殊、普贤菩萨,十分精美。其中一尊脸型丰圆,披碧纱小圆花腰裙和红纱裙,身形微侧,一手下垂,一手微举,细眉凤目,微微含笑,折射着细腻的心绪。衣纹层层皱叠如“曹衣出水”,宝冠冠带迎风飘拂。它的身体为典型的S形三道弯形式,优雅曼妙。(图185)

第196窟的一尊菩萨,袒露上身,静坐莲台,一腿盘起,一腿下垂,一手臂微举,脑袋微侧,沉浸于思虑之中。少女娴雅圣洁,其体态和心理完全一致。华丽的裙衣,飘垂而下,更显皮肤润泽。(www.xing528.com)

图185

图186

第194窟的菩萨,是各种美术史著作必提之作(图186)。它高143厘米,衣裳华丽,仪态温文尔雅,面部丰腴而秀丽;脖子留下数层圈线,显得丰腴,但身躯又婀娜修长。它是唐代的宫娃,欢快的纯情少女,健康美丽、落落大方。它穿布满小簇花朵和卷草纹样的圆领衫,披帛轻垂,两道弯眉呈绿色,眼睑微闭,神情含蓄。

第384窟的一尊菩萨,衣裙生动,合十而跪,梳着高发髻,眼睑下垂,嘴角含笑。这娇柔的少女跪了下来,向佛合十祈祷,十分虔诚。它在祈祷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舞蹈,如飞翔,如天花乱坠,如美锦舒展。各式各样、各种心性的菩萨,被隋唐时期的艺人们用泥土和色彩塑造出来。通过艺人们的巧手,佛经文字记载的美景,被塑作实在的佛境。佛家的极乐世界,其实就是人间世俗景象的再现,没有热爱生活的心灵是塑造不出这么美的西方净土的。

佛像等也有佳作。第45窟的佛像,衣褶紧贴莲座,如湿纱未干而垂下。第194窟八面威风的天王一张丰圆大脸,带着和蔼的笑容,是位外柔内刚的将军。力士像多赤裸大半身,怒目圆睁,眉毛张扬,充满力量。

敦煌的大佛都塑造于唐代。如北大佛和南大佛,都是弥勒佛。唐代,弥勒佛修造十分突出,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武则天专权,唐代和尚怀义、法朗为了讨好武则天,伪造了《大云经疏》,宣称武则天是弥勒转世。因此,武则天时代弥勒佛造像盛极一时。

敦煌北大佛是武周证圣元年(695)禅师灵隐、居士阴祖塑造的,先雕成石胎,再加泥塑彩绘,高达35.5米。敦煌的标志性建筑九层楼,就是为了保护它而修建的。北大佛为坐像,右手上举作说法印,左手抚膝作降魔印,神态威严。可惜它毁损较严重,虽历代都有修补,但至今只有双足仍保持着盛唐丰腴的风格。

第130窟的南大佛是唐开元九年(721)僧处谚和乡人马思忠开凿,高26米,与北大佛相似,但保存较好。它丰满的脸颊、略显夸张的一双凤目、挺直的鼻、微抿的厚唇,显示出崇高气魄,令人生出崇敬之心。其眼睑和唇部都被有意塑造得较厚,是为了方便信徒能在下面看清楚佛的容颜。

第158窟的释迦牟尼涅槃像也是伟大的制作。释迦牟尼像长达15.8米,安详地躺着,头上有高肉髻,一手支颐,以袈裟为枕静静躺倒,柔和的线条表现似睁似闭的双目,脸面平和宁静,略带微笑。它似乎超脱得无所牵挂,又似乎有所期盼。它身上的红色袈裟随着体态一圈圈地舒展开来,神情体态无不蕴含着宏大深沉的精神内涵。佛像后边画着各族王子举哀图,图中人物无不悲痛哀哭,有的甚至拿着利刃刺胸割耳,令人惊心动魄。弟子在佛涅槃时天崩地裂般的哀痛场景和佛的静穆神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