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美术史中的宗教雕塑与莫高窟彩塑中的典范之作

中国美术史中的宗教雕塑与莫高窟彩塑中的典范之作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形象体现了雕刻者对佛教经义的独特诠释,反映了那一时代广博而崇高的审美理想,成为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典范之作。莫高窟唐代洞窟约210个,占总数的近一半,其彩塑以规模的宏伟、制作的精美、内容的丰富成为莫高窟彩塑中的精品。值得一提的是,同一宗教人物在不同时期、不同洞窟中

中国美术史中的宗教雕塑与莫高窟彩塑中的典范之作

明清时期,由于人们敬神意识的逐渐淡薄,一些反映神权与皇权的雕塑作品虽规模宏大,制作精致,但却流于形式,而无新意。这一时期的宗教雕塑主要表现在佛教雕塑上,其雕塑艺术整体上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现存明代佛教遗址主要有两种风格:一种是继承唐宋以来汉式造像风格,略有变化;一种是融合了喇嘛教样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汉、藏艺术的交融。明代寺庙中的雕塑作品数量较多,以泥胎彩塑为主,如山西平遥双林寺的千手观音像(图8-32)。这一时期罗汉是人们所崇敬的偶像,因此盛行在寺庙中塑罗汉像、建罗汉堂等。这一时期的罗汉像更加生活化和世俗化。这一类的代表作有山西平遥双林寺罗汉殿的彩塑罗汉、韦驮像,广州华林寺的罗汉像,四川新津观音寺罗汉像,陕西蓝田水陆庵的壁塑等。

清代佛教雕塑大致有三种样式:汉式、汉梵融合式和喇嘛教式。由于统治者的重视,清代佛教雕塑中木雕与铜铸的喇嘛教造像逐渐增多。如河北承德普宁寺的千眼千手观音高22.28米,是中国最大的木雕彩漆像。北京雍和宫大佛楼中用白檀木刻制的弥勒佛像(图8-33),也是这一类型中的重要代表作品。乾隆年间编译了《造像量度经》,对佛教雕塑的材质、姿态、服饰、比例、尺寸等做了严格的规定,并将其作为官私工匠制作佛像的准则。这些准则给佛教雕塑带来了严重的束缚,限制了工匠的想象力。

图8-32 山西平遥双林寺千手观音像(www.xing528.com)

图8-33 北京雍和宫大佛楼白檀木弥勒大佛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