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雕塑故事-渎山大玉海:元世祖的瑰宝之作

中国雕塑故事-渎山大玉海:元世祖的瑰宝之作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北京北海团城承光殿前的玉瓮亭中,陈列着一件硕大的玉雕,每天向千万游人展现着它雄伟壮丽的风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渎山大玉海”。这件渎山大玉海又称“玉瓮”,其实是一件巨型贮酒器,是元世祖忽必烈在1265年令皇家玉工制成,意在反映元初版图之辽阔、国力之强盛。图262渎山大玉海的制作,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琢玉工艺上“量材取料”和“因材施艺”的传统技巧,在俏色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中国雕塑故事-渎山大玉海:元世祖的瑰宝之作

元代的雕塑技法有一定发展,更为圆熟。目前传下来的记载雕塑材料的专著《画塑记》,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表明元代泥塑像要使用黄土、各色颜料、条铁、好麻、胶、土布、木料等,可见当时塑像塑造情况的一斑。当时既有大型石雕、泥塑、铸铜,也有玉雕、银雕,留下不少雕刻佳作。如北京居庸关的云台,是元代泰安寺的遗物——青石台身,上有五边形门洞,浮雕佛教四大天王以及文官、力士等,刀法精细。天王有强大的体魄,和旁边的文官等相比更显得硕大,战袍铠甲细节突出,衣带飞举,富有动感。可惜那突凸的眼睛、神气活现的表情、处于剧烈动态之中的身体很是做作;淹没在繁缛的衣饰中的过于庞大的身躯和手腿也显得不太协调,仿佛其双腿无法支撑起这庞大的身体,显得外强中干。这和元朝统治正相仿佛,和元朝的时代精神是相契合的。

在北京北海团城承光殿前的玉瓮亭中,陈列着一件硕大的玉雕,每天向千万游人展现着它雄伟壮丽的风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渎山大玉海”。这件渎山大玉海又称“玉瓮”,其实是一件巨型贮酒器,是元世祖忽必烈在1265年令皇家玉工制成,意在反映元初版图之辽阔、国力之强盛。它重达3500千克,玉料取自新疆。从玉器发展史看,确系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图262(www.xing528.com)

渎山大玉海的制作,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琢玉工艺上“量材取料”和“因材施艺”的传统技巧,在俏色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它是由一整块黑质白章的椭圆形大玉石精雕而成,玉质斑驳变幻,玉瓮内部掏空,空膛深55厘米,体外周身饰波涛汹涌的大海图案,下部以浮雕加阴线勾刻的手法表现旋卷的波浪,上部以阴刻曲线勾画漩涡作底纹。周身浮雕没于海浪波涛中的龙、鹿、猪、马、犀、螺等,形体各异,神采俱佳,制作采用浮雕和线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既粗犷豪放,又细致典雅,动物造型兼具写实气质和浪漫色彩。(图262)

元代,玉海置于北海琼岛顶上的广寒殿,后历经战乱,至清代遗落于西华门外真武庙中,为道士作菜瓮用。清乾隆帝得知后,用重金将其收回,在团城承光殿前专建玉瓮亭珍藏,并亲制御诗三首,由玉工精工镌刻于膛内,并先后四次对玉瓮进行修饰。

令人意外的是,与元代玉瓮的玉质、玉色、雕刻风格等均浑然一体的原配底座,1988年在北京法源寺内发现。真是历经沧桑,珠联璧合,的确是一件盛事。更为珍贵的是,大玉海的腹内刻有清代乾隆皇帝的御诗三首及序文,概括了这件巨型酒器的形状、花纹和来历。序文说:“玉有白章,随其形刻鱼兽出没于波涛之状,大可贮酒三十余石,盖金元旧物也。曾置万岁山广寒殿内,后在西华门外真武庙中,道人作菜瓮……命以千金易之,仍置承光殿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