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阳窑瓷器:茶影涌动间的变幻

建阳窑瓷器:茶影涌动间的变幻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阳窑又称建窑、建安窑、乌泥窑,宋代黑釉瓷器的著名产地。无论是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等品种,其形成的机理都是氧化铁在窑炉高温下在釉面聚集,出窑冷却后析出赤铁矿和磁铁矿的结晶体而形成窑变的效果。其中油滴、鹧鸪、曜变等品种形成的机理更为复杂,因此传世量并不多,为建窑黑釉盏中的名贵珍品。因这些禅僧的修行地多在浙江天目山,因而他们把这类黑釉茶盏称为天目釉。其中油滴、曜变等品种在日本被当作国宝。

建阳窑瓷器:茶影涌动间的变幻

建阳窑又称建窑、建安窑、乌泥窑,宋代黑釉瓷器的著名产地。窑址在福建建阳水吉、芦花坪、牛皮仑、南山、大路后门等10余处。烧瓷时间上自晚唐、五代,下至宋、元,烧瓷品种有青釉、黑釉、青白釉等。主要器型以盏、碗、盘、碟为主,兼烧盒、罐、壶、灯、炉、钵、梅瓶、冥器等。宋代为其发展期,以烧黑釉器最为著名,以碗盏为多。兔毫斑、鹧鸪斑、曜变等釉色的茶盏名品就产在这里。在窑址发现有刻“供御”、“进盏”字铭的碗,是北宋后期为宫廷烧造的御用茶盏。

建阳窑黑釉碗的特点是胎体厚重坚致,胎色紫黑。胎土富含铁质,呈黑紫色。其造型口大足小,形如漏斗,有敞口和敛口两种,以敞口为多。底为浅玉环圈足,圈足小而浅,有旋坯纹。器内满釉,器外釉至近足部,釉色黑而润泽,有明显垂流现象,有的凝聚成滴珠状。釉面呈现褐黄色,银灰色和褐蓝色。因釉色细而下垂,酷似兔毫,故称“兔毫盏”,按其“兔毫”的釉色又叫“金盏”、“银盏”和“蓝盏”。其中“蓝盏”更为可贵。其流淌下垂的兔毫纹,呈现为浓淡深浅、曲曲弯弯不规则的纹理,宛如西北黄土高原的丘壑,呈色上浓下淡,以至消失,给人一种自然的美感。在太阳光下,其黑色釉面闪烁着金红色的光点,盛满茶水时光点在水中跳跃,其妙无穷。(图48)

由于宋代文人斗茶之风的盛行,而斗茶最讲究斗品“汤色”和“汤花”。建窑黑釉盏以黑色显衬白色的“汤花”,以变幻的结晶衬托“汤色”,更显异彩华丽,因而大受文人的珍爱并广为流行。此外,吉州窑磁州窑、耀州窑,以及浙江等地的一些窑口,也纷纷生产同类的黑釉盏。

无论是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等品种,其形成的机理都是氧化铁在窑炉高温下在釉面聚集,出窑冷却后析出赤铁矿和磁铁矿的结晶体而形成窑变的效果。其中油滴、鹧鸪、曜变等品种形成的机理更为复杂,因此传世量并不多,为建窑黑釉盏中的名贵珍品。(www.xing528.com)

这种黑釉瓷器在南宋时由来中国修行的日本禅僧连同茶道一起带回日本。因这些禅僧的修行地多在浙江天目山,因而他们把这类黑釉茶盏称为天目釉。日本和韩国的茶道都非常重视此物,并大量仿烧。其中油滴、曜变等品种在日本被当作国宝。

图48 建窑黑釉小盏/宋(广东省博物馆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