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英督窑:制瓷工艺贡献、陶冶图说、瓷器实录

唐英督窑:制瓷工艺贡献、陶冶图说、瓷器实录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英督窑创造辉煌。唐英于御窑,有三大贡献:第一,制瓷工艺贡献。唐英在28年的御窑管理与烧制过程中,亲自督导和烧制的瓷器,数量大,质量优,精品多,影响大,因而被誉为“唐窑”。唐英当即返回景德镇。学苑出版社出版《唐英全集》对唐英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唐英完成20幅图,4500字说明,这就是著名的《陶冶图说》。唐英瓷艺著作,为当时御窑烧造57种陶瓷产品的工艺实录和经验总结。唐英制定《烧造瓷器则例章程》。

唐英督窑:制瓷工艺贡献、陶冶图说、瓷器实录

唐英初到御窑厂,完全外行,茫然无措。心里惴惴不安,唯恐有辱使命。怎么办呢?学习,学习,再学习!放下官架子,向工匠学习。他用杜门,谢交游,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其食息者三年。这就是说:

第一,闭门谢客,不应酬,不唱和,不访客,不出游;

第二,放下架子,与工匠,同吃饭,同劳作,同休息;

第三,刻苦钻研,用三年,学制胎,学色釉,学烧制;

第四,成为内行,会制胎,会彩绘,会釉料,会窑火。

三年之后,唐英学会全部72道制瓷工艺,得心应手,成为专家。

唐英督窑创造辉煌。他先后管理淮安关、九江关、粤海关,遥领陶务。到乾隆二十一年(1756)才获准辞职,同年去世。唐英于景德镇御窑及相关工作,乾隆朝时长达21年,加上雍正朝七年,共28年。在有清一代景德镇御窑督陶官员中,唐英任事最久,工作最勤,业务最精,贡献最大,烧制出举世闻名的“唐窑”瓷器。唐英于御窑,有三大贡献:

第一,制瓷工艺贡献。唐英在28年的御窑管理与烧制过程中,亲自督导和烧制的瓷器,数量大,质量优,精品多,影响大,因而被誉为“唐窑”。(www.xing528.com)

雍、乾二帝追慕宋瓷。于是复制宋代名窑瓷器,就成为唐英的任务。如雍正帝好钧窑,唐英就派幕友吴尧圃赴钧窑旧址,调查釉料配置方法。除了仿古,还有创新。乾隆时期的瓷母、转心瓶、轿瓶、西洋画瓷等,创新瓷器,不胜枚举。在唐英时,釉上彩、釉下彩、颜色釉均有新的突破。在他主持下,景德镇御窑厂创烧颜色釉几十种,各种色彩瓷器,几乎都能烧制。

唐英能文能诗,善书善画,兼事篆刻,精通制瓷。有一年乾隆帝写了一首诗,让唐英把这首诗烧到轿瓶上,挂在乘辇中,以便边览轿外景观,边赏轿内玩物,以诗配瓶,相得益彰。唐英当即返回景德镇。时已入冬,天寒地冻,工匠回家,窑厂停工。唐英紧急召集工匠,又急召“众多好手”,经过17天,而成完器12件。南京博物院收藏一对乾隆蓝锦地粉彩蝠桃如意云纹开光诗句双耳轿瓶,主题是福寿:瓶绘蝙蝠,寓意多福;又绘瑞桃,寓意长寿;合图寓意,福寿双全。蝙蝠呈红色,旁绘云纹,如在天空飞翔,寓意洪福齐天。下部绘山石、海浪,寓意福山寿海。在福寿环绕下开光题诗,唐英把所有美好祝愿都献给了皇上。

第二,学术创新贡献。唐英之前,瓷器工匠没有文化,不会著书立说;文人有文化,但不懂制瓷工艺。唐英既懂烧造瓷器工艺,又有较高文化素养,先后编写出《陶务叙略》《陶冶图说》《陶成纪事碑记》《瓷务事宜谕稿》等著作,从而对御窑瓷器制作及其发展创新,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学苑出版社出版《唐英全集》对唐英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

关于《陶冶图说》,先是,乾隆帝命宫廷画师孙祐、周鲲、丁观鹏,绘制《陶冶图》20幅,记录了御窑制瓷的工艺过程。乾隆帝命将此图交给唐英,按制瓷工艺顺序编排,并为每张图画撰写说明。唐英完成20幅图,4500字说明,这就是著名的《陶冶图说》。它以图像与文字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了陶瓷制作工艺过程,这是中国古文献中第一本完整记录景德镇制瓷工艺的专著。唐英瓷艺著作,为当时御窑烧造57种陶瓷产品的工艺实录和经验总结。

其三,制瓷精细管理。在他任内,人事、财务、生产、工艺,方方面面,都立规矩,既约束下级,也约束自己。这里着重讲财务制度。御窑开支浩大,财务制度不清。钱花了多少,花到哪里去了,缺乏统计;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缺乏标准。唐英制定《烧造瓷器则例章程》。唐英在200年前就实施成本核算,观念超前,制度完备,切实可行,成绩斐然。

在景德镇,唐英受到敬重。他从粤海关调回九江关,首次巡视御窑厂:“抵镇日,渡昌江,阖镇士民工贾,群迓于两岸,靡不咨嗟指点,叹余之龙钟老惫者,且欢腾鼓舞,颇有故旧远归之意。”(唐英《重临镇厂感赋志事》)唐英取得重大成就、受到尊敬的同时,也有内心的萌动与肺腑的心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