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砖厂的时代痕迹:方志成华第五辑

三砖厂的时代痕迹:方志成华第五辑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保和场在当时还是农村地区,交通不甚方便,为了便利职工出行往来,经与有关部门协调,成都市特意开通33路公交车直达三砖厂。时间的浪潮裹挟着社会不断前进,有关三砖厂的历史,在成都创新现代化的风貌中走向尾声。今再说起三砖厂,除了前文提及的三砖厂防空洞,仅余经过多次合并、改名后保留下的原三砖厂子弟校尚保留了一丝三砖厂的遗绪。

三砖厂的时代痕迹:方志成华第五辑

《周易》中有一言:“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之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意思是说人类之初并不知道如何建造房屋,原始人是直接住在野外的洞穴里,直到后世中出现这一方面的先驱圣贤,建造了房屋,提升、改变了居住环境,人们才始有居所可躲避风雨。

春秋时期先人起脊搭建草房,后逐渐演变成砖瓦房,日月推移,砖瓦房从古代家底丰厚的象征,发展到近现代交接之际较为普遍的建筑

新中国成立初的成都东郊,田野荒地中零星分布的民居建筑多是草房,遇上恶劣的风雨天,“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引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农夫东放盆西搁桶接屋顶漏水是常有的事,天晴后又紧急修补漏室。为使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大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在党中央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等主持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从1951年开始便边建设、边编制。成都市将东郊打造成工业基地的规划也落子定局。

20世纪五六十年,建房造厂成了“一五时期”东郊的主旋律,为了保障东郊工业基建有足量的砖瓦,成都市先后修建了几个大型的砖瓦厂,位于今成洛大道槐树店路与建材路跨线桥交叉口西边附近的成都市第三机制砖瓦厂(下简称“三砖厂”)正是这一阶段立项建厂的。

《成华年鉴》中有记载,成华区土壤肥沃,地表广布黏性土层,土层深厚,在保和境内分布有再积黄泥水稻土、再积黄泥土、红泥紫土等。而黏性土层是烧制实心黏土砖(即过去我们常见到的小红砖,因一块红砖要几倍于其体积的土地做原料,无形中也会占用大量耕地,世纪初已逐步淘汰)主要原料之一,所以在综合交通道路、土壤资源等因素后,成都市在保和境内建起这座砖厂,并于1956年正式投产。

早期的三砖厂是成都市重要的劳动改造场所之一,工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认清事实认罪的地主官僚资本家和改过自新的“三反”“五反”分子(三反和五反运动是在1951年底至1952年10月在反腐败、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反贿赂、反偷税、反欺诈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建设、反窃取国民经济情报的私营部门发起的)。此外就是原先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力车夫、挑夫这类,以及被占了地的当地农民和本身就没有生计活路的乞丐等,到1958年原公私合营的蜀华砖瓦厂解体后,又转入原蜀华砖瓦厂部分制砖工人、技术人员和职员。

随着东郊工业区建设脚步的加快,砖瓦使用量不断增加,三砖厂不仅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又陆续从什邡峡马口煤矿、江油矿山、保和本地接收或招收劳工,形成几千人的规模。保和场在当时还是农村地区,交通不甚方便,为了便利职工出行往来,经与有关部门协调,成都市特意开通33路公交车直达三砖厂。(www.xing528.com)

砖厂工作是比较繁重的体力劳动,且最初砖瓦窑设备简陋,基本都是手工操作,遇到夏天高温淌汗不止,但厂里的薪资福利还算不错,其时保和地区有民谣唱:“小女子,快快长,长大嫁给砖瓦厂,三天吃回肉,七天关回饷。”到20世纪七八十年,砖厂配套的子弟校、附属幼儿园、职工宿舍、职工食堂等也都前后修建成砖瓦房或红砖楼房投用,七八十年代的红砖有价又有市,所以供应很紧张,当年420厂分管生活后勤的副厂长李立德为了解决职工宿舍问题,多次到三砖厂打探行情,才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些因不同情况缺角报废的瑕疵红砖建房。当时的农村仍是土房居多,房顶的“墙头草,那边风大那边倒”,不论红砖、青砖,都不是人人消费得起的,所以即便是废砖修建的住房,在当时、当地也算是让人羡慕的好房子了。

20世纪70年代东郊很多这样的红砖房

除以上所陈,砖厂还利用自有的资源,修建了防空洞,2020年成华区在梳理文化遗产目录便列出了三砖厂防空洞(尚未核定为保护单位),并在成华区人民政府官网、《成华年鉴》公开列表。修建防空洞是1968年后苏联多次对中国进行核威慑,毛泽东依古代明王朝创基时采用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于是,不论工厂还是学校,都行动起来开挖防空洞。按工事挖开泥土后,就需要用砖将洞顶盖上,三砖厂本身就是制砖基地,取土用砖比起其他单位都有很大的优势,这便在今槐树店路12号留下这样一处特殊历史背景下开设的遗址。

话又回到正轨上说,三砖厂在火热的三线建设时期风头无两,据新华社成都1972年11月2日电,三砖厂自当年3月大搞技术革新,把原先的小型旧轮窑改建成为四条道的隧道砖窑。隧道砖窑形状和铁路隧道相似,可直接沿着铁轨将砖送进、送出窑炉,显著提高了机械化;烧窑的热源也改为煤矸石和炼焦洗选时排除的煤渣,在统购统销的票证年代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好煤。改建后的砖窑日产量从5万匹红砖增加到22.6万多匹红砖,产量提高3倍半,产品合格率提至99.73%,一级产品到87.8%,实现高产、优质、低耗的目标。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由于东郊工业基地基本建成,对砖瓦的需求下降,三砖厂经济效益逐渐下滑,再加上大环境中工业技术、工业机械的不断发展对三砖厂形成的竞争冲击,三砖厂最终破产改制,厂址被同样需要窑炉才能出产品的成都市玻璃厂、成都市玻璃纤维厂、西南玻璃厂划分利用。到20世纪90年代基本在龙泉驿大面镇、同安镇及锦江区三圣乡一带才能找到稍微大型的砖厂经营。

时间的浪潮裹挟着社会不断前进,有关三砖厂的历史,在成都创新现代化的风貌中走向尾声。槐树店路18号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间曾兴起一家成华区东升农贸市场,当地人习惯称“三砖厂菜市”,但因提升城市品质所需,亦在2020年底布告全面关闭。今再说起三砖厂,除了前文提及的三砖厂防空洞,仅余经过多次合并、改名后保留下的原三砖厂子弟校(今成都市华建学校)尚保留了一丝三砖厂的遗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