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滇缅抗战文献的变迁与可视化统计

滇缅抗战文献的变迁与可视化统计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滇缅抗战期间,由于战争正在继续,人们的关注焦点在如何积极参加这场战争,而不是记录这场战争。表4-9滇缅抗战时期文献内容变迁的编码数据统计表图4-12滇缅抗战时期文献内容变迁示意图滇缅抗战期间,滇缅抗战文献共计生产14篇(部),平均1.75篇(部)/年。地方名人筹备物资,参战将士开赴战场,他们都会在历史上留下足迹,所以滇缅抗战的文献生产数量在这一年变得格外打眼。

滇缅抗战文献的变迁与可视化统计

滇缅抗战期间,由于战争正在继续,人们的关注焦点在如何积极参加这场战争,而不是记录这场战争。因此,这时期的文献生产者很少研究关注滇缅抗战本身。由于这时期的文献生产者不是主动的历史建构者,因而他们生产出的滇缅抗战文献也就不太关注历史事件,而只是历史进程留下的档案。审视这些档案文献的题材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地理空间和历史人物是这一时期滇缅抗战文献的关注焦点,历史事件则属于缺项。在地理空间这一题材内容上,路桥是最突出的关注对象。这一时期涉及滇缅抗战地理空间的文献共计5篇,其中,关注路桥的文献就有4篇,而且都聚焦在滇缅公路上,如萧乾的《血肉筑成的滇缅路》、杜运燮的《滇缅公路》、谭伯英的《修筑滇缅公路纪实》等。在历史人物这一题材内容上,除华侨这一项之外,将军、士兵、部队、名人和百姓也均有涉及。反映抗战名将的文献有2篇,为贵阳中央日报社编印的《缅甸作战时期戴安澜将军日记》和戴广德的《我们怎样打进缅甸——随孙立人将军远征缅甸纪实》。反映历史名人的文献也有2篇,即尹明德的《宣慰日记》和张问德的《答田岛书》。反映普通百姓的文献也是2篇,它们是李根源的《告滇西父老书》和美国记者瓦尔特·乌勒的《日军慰安妇》。反映部队情况的文献有2篇,主要文体是歌词,即孙立人作词的《知识青年从军歌》和简立作词的《中国驻印军辎重兵暂汽一团团歌》。

表4-9 滇缅抗战时期文献内容变迁的编码数据统计表

(www.xing528.com)

图4-12 滇缅抗战时期文献内容变迁示意图

滇缅抗战期间,滇缅抗战文献共计生产14篇(部),平均1.75篇(部)/年。滇缅抗战文献生产的高峰年是1942年。这一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持续进行的第五个年头,也是中国孕育力量准备反攻的年份。1941年12月,中英双方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军队开始动员入缅参战。1942年,中国远征军正式进入缅甸,拉开了滇缅抗战的序幕。地方名人筹备物资,参战将士开赴战场,他们都会在历史上留下足迹,所以滇缅抗战的文献生产数量在这一年变得格外打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