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滇缅抗战文献的可视化统计分析成果

滇缅抗战文献的可视化统计分析成果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每一个层次上,我们再根据文化系统论区分滇缅抗战文献的结构要素,分门别类对滇缅抗战文献文本形态、行为形态和观念形态的具体要素进行统计分析,探寻滇缅抗战文献系统内各个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数量关系与特征。总之,运用人本主义文化系统论审视与思考滇缅抗战文献系统,阐释地方文献生产传播的一般规律,这将贯穿于搜集、整理与研究滇缅抗战文献的整个过程中,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学术理论基础。

滇缅抗战文献的可视化统计分析成果

图书馆工作当中,地方文献建设是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主要路径,也是图书馆特色建设的着力点。通常而言,图书馆工作者一般都会根据自己的业务和专业背景,运用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的专业理论来审视和思考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是运用历史学、史料学和文献学的学科理论来思考和分析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问题。当然,除了这些传统的学术理论视野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学科的理论视野呢?鲁迅曾经在《〈绛花洞主〉小引》一文中指出:“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但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的不同: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23]这说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于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来说,针对地方文献建设的学术研究也同样存在着这种规律。“由于研究需要和研究者的客观条件不同,针对相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者会得到不同的认识。”[24]因此,以其他学科的理论视野来审视和思考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问题,其结果就是地方文献研究必然会呈现出别有洞天的面貌。

哲学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个世界由意识世界和物质世界构成。人本主义哲学坚持从人的角度考虑和思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认识论原则。“站在人的角度来看,文化系统包括人本身、人的生存环境和人的意识。文化系统是作为生存环境的物质世界、作为人本身的行为世界和作为人的意识的观念世界的统一体。因此,任何文化都是由与物质世界对应的物质层、与行为世界对应的行为层和与观念世界对应的观念层所构成的。”[25]这种运用人本主义系统论来审视和思考文化的理论就是人本主义文化系统论。事实证明,文化系统论在揭示与阐发地方文献的文化本质上具有较高的理论阐释力度,能够深入清晰地阐释地方文献及其地方性、地方权、地方化的本质内涵。[26]正是在地方文献的人本主义文化系统论的烛照下,滇缅抗战文献研究才能够跳出传统学术理论视野的局限,浮出传统文献学研究的水面,找到能够形成文献统计学理论初步框架的学术理论,从旁观者清的客观视角审视和思考地方文献建设问题,反思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www.xing528.com)

如果我们运用系统论来研究滇缅抗战文献,那么作为理论视野的人本主义文化系统论就像一个学术研究的聚焦镜,让我们学会利用文化系统论的层次结构来分析滇缅抗战文献,将文献整体划分为局部要素,然后以结构要素进行深入的剖析。根据文化系统论的层次结构理论,我们把滇缅抗战文献视为一个以人的文献生产传播活动为核心的文献系统,然后再将滇缅抗战文献系统分为文本形态、行为形态和观念形态这三个层次结构:文本形态对应于文化系统论的物质世界或物质层,行为形态对应于文化系统论的行为世界或行为层,观念形态对应于文化系统论的观念世界或观念层。在每一个层次上,我们再根据文化系统论区分滇缅抗战文献的结构要素,分门别类对滇缅抗战文献文本形态、行为形态和观念形态的具体要素进行统计分析,探寻滇缅抗战文献系统内各个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数量关系与特征。从知识的学科层次来看,文化系统论属于哲学,是人们从宏观层次来把握滇缅抗战文献系统的学术理论视野。总之,运用人本主义文化系统论审视与思考滇缅抗战文献系统,阐释地方文献生产传播的一般规律,这将贯穿于搜集、整理与研究滇缅抗战文献的整个过程中,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学术理论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