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滇缅抗战文献可视化统计分析成果

滇缅抗战文献可视化统计分析成果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文献文本的整体结构来看,滇缅抗战文献的传播类型就是根据流通范围、流通状态和传播类型分析研究滇缅抗战文献的文本形态。经常刊登滇缅抗战文献的期刊主要有《保山学院学报》《云南档案》《云南教育》《文史博览》《文史月刊》等。总之,大众媒体的发行销售量决定着所刊登的滇缅抗战文献的流通传播范围,决定着受众是否能够消费阅读滇缅抗战文献。

滇缅抗战文献可视化统计分析成果

滇缅抗战文献的传播类型是指依据文本结构的流通形态给滇缅抗战文献文本进行分类所得到的文本类型。它的理论基础是文献文本的整体结构。从文献文本的整体结构来看,滇缅抗战文献的传播类型就是根据流通范围、流通状态和传播类型分析研究滇缅抗战文献的文本形态。这种文本类型不仅考虑文献传播媒介的视觉结构,而且还考虑文献传播媒介的意义结构,体现的是文献市场供给与消费的结构功能主义哲学观。根据传播学研究,传播类型有助于我们把握历史的作用、史料的价值和文献的生产传播。对于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等专业馆藏机构来说,这种文本类型将有助于指导它们科学采购搜集各种文献文本。如果我们立足于文献文本的整体结构,以文献传播文本的具体流通状况为分类标准,那么,我们可以把滇缅抗战文献文本分为出版文本、资料文本和档案文本。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对应于传播类型的滇缅抗战文献文本分为大众媒介、内部资料和档案史料。

出版文本是指经国家出版授权能够进入出版发行市场进行公开流通传播的文本形态。出版文本存在出版时间的周期问题。出版周期是指公开出版物连续出版的时间间隔。根据出版物的周期规律,大众媒体可以分为图书、期刊和报纸。图书是指非连续出版的有一定纸质厚度的一次性文本,是从古至今最有代表性的大众主流媒体。图书的流通样式有手抄本、影印本和印刷本。其中,在古代,线装印刷本最为流行;在当代,胶装印刷本最为经典。图书在出版发行市场公开流通,由出版社发行到书店,再由书店面向读者发行。读者需要按照图书的定价向书店购买。按照市场发行情况分类,图书可以分为畅销书、长销书和滞销书。畅销书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在图书市场销售量排在前列的图书,受读者欢迎程度最高,如《亮剑》《狼图腾》《藏獒》等。长销书是指从出版以来就一直保持着较高销售量的图书。长销书一般是经典品牌图书、工具书、普及书,如《三国演义》《平凡的世界》《宋词鉴赏辞典》等。滞销书是指不受读者欢迎的销售量较低的图书。这类图书主要是以学术论著、论文集、画册等为代表。在滇缅抗战文献中,《正面战场·远征印缅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中国远征军》等少数几本文史类图书算得上是这个领域的长销书。期刊是以一定时间单位为出版周期连续出版的册页文本。按照期刊的出版周期,期刊有年刊、季刊、双月刊、月刊、半月刊、旬刊、周刊这样几种类型。期刊主要发表单篇文章为主,而且文史资料是最常见的文本。经常刊登滇缅抗战文献的期刊主要有《保山学院学报》《云南档案》《云南教育》《文史博览》《文史月刊》等。报纸是指按照一定出版周期连续出版的散页文本。根据报纸的出版周期来看,报纸一般有日报和周报,如《贵州日报》《昆明日报》《南方周末》等。从报纸的市场流通来看,报纸一般分为以单位订阅为主的机关报和以市场零售为主的都市报等,如《新华日报》《海南日报》《西部时报》等。经常刊登滇缅抗战文献的报纸是《云南政协报》《云南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总之,大众媒体的发行销售量决定着所刊登的滇缅抗战文献的流通传播范围,决定着受众是否能够消费阅读滇缅抗战文献。

资料文本是指不能够进入出版发行市场但却可以公开流通传播的文本形态。和大众媒介相比,这类文本的传播范围受到极大的局限,只能在小范围流通,主要局限在具体单位和一定的组织范围之内。根据文本的传播范围大小,资料文本可以分为单位资料、组织资料和民间资料。单位资料是指在某一单位内流通传播的资料文本。单位资料一般包括单位在日常工作中自然形成的来往文书、规章制度的正式文本,用于处理日常内部事务的工作计划方案与总结,以及与单位成员沟通的会议文稿等。从单位成员的角度看,单位资料还包括成员提交给单位以证明自己取得工作资格和业绩的各种证书、申请表格和重要工作手稿。单位资料一般以文件档案的形式存放保管在本单位的资料室和档案室。单位资料以散页的形式为多,也有整理编辑成装订本形式的指南、手册、年鉴和汇编等。以高校为例,单位资料就有《学生指南》《教学工作手册》《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学校大事记》《学校办学质量报告》《学科建设白皮书》《学校校史》等。单位资料主要供本单位的成员查阅使用。例如,涉及滇缅抗战文献的单位资料有《保山地区林业志》《保山公路志》《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军事》等。

组织资料是依托特殊组织征集稿件定期或不定期印刷出版,面向组织成员流通传播的资料文本。特殊组织一般是由众多单位组成的党群组织和专业文史机构。这种组织一般需要用媒介来沟通联系,指导推进组织工作。根据文本的出版周期,组织资料可以分为固定出版的内部期刊,根据专业文史机构的特殊任务印刷出版的内部图书,组织举办各种会议形成的会议资料等。地方各级文联机构都会出版文学内部刊物,如保山市文联编辑出版的《高黎贡》、保山市隆阳区文联编辑出版的《永昌文学》、腾冲县文联编辑出版的《腾冲文化》等。地方各级学会也会编辑出版内部期刊,如保山市史志学会编辑出版的《保山史志》等,保山市档案学会编辑出版的《记忆保山》等。专业文史机构基本上以搜集整理地方史料为主要任务,因此,它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不固定编辑出版内部图书,一年之内编辑出版一本、两本或多本,以资料汇编、文辑、文史资料选辑或丛书的名义不固定编辑出版,如《保山地区史志文辑》《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九辑):滇西抗战》《保山市大事记资料汇编》等。为了纪念抗战胜利,地方党政机构也会举办各种会议,这时就会产生会议指南、会议讲话稿、会议文集、会议报道、会议综述等会议资料,这些会议资料不仅仅由会议举办单位保存,会议参加者也可以获得。例如,1994年,保山市就举办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战场国际学术讨论会,林超民教授就撰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战场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赵世林教授撰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战场国际学术讨论会概述》等。模仿大众媒介的内部图书和期刊,也需要国家授权,但不是正规的书号和刊号,而是内部准印;其流通方式也不像大众媒介那样采用购买、订阅等市场化手段,而是以免费赠阅和索取为主,主要面向组织内部的机构和人员,社会也可以通过索取形式使用组织资料。在滇缅抗战发生地,上述所有组织资料都涉及滇缅抗战文献,只是有的包含内容多、有的包含内容少而已。

民间资料是指通过搜集记录地方民间文化形成的资料文本。地方民间文化以口头创作流传和群众表演为主,大多以村落为主要流通范围,以民间文化传承人为载体进行传播。这些民间文化主要体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神话史诗、传说、故事、音乐、舞蹈、美术、戏曲、体育、游戏、谚语、俗语、医药、民俗仪式等。根据搜集和整理的目的,民间资料可以分为史志、名录、集成等。民间资料不仅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还有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文物实物。地方史志机构会根据修史需要,组织地方文化学者就近采风,将本区域内的各种民间口碑史料记录下来,将文字图片资料搜集起来,按照史志结构汇集成册,形成以民间资料为主的地方史志,如《保山市志》《保山县志稿》《潞江乡志》等。文化机构也会不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田野调查,进行文化普查和文物考古,记录地方的民间文学和文物古迹,形成文化专题类资料,如《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隆阳民间文学集成》《保山碑刻》等资料文本。民间资料散落流传在民间,最能够生动具体地解释地方文化现象和传承地方历史文化。相对于单位资料和组织资料来说,民间资料是最为丰富多彩的资料文本。如果不能够被记录存档,那么,民间资料就不能够进入出版流通领域。(www.xing528.com)

档案文本是指既不能够进入出版发行市场也不可以公开流通传播的文本形态。档案文本一般是单位资料、组织资料和民间资料被收藏或被转移到专业馆藏机构之后形成的文本。档案文本的核心是要给每一个文本进行编号,按照编号进行管理,方便复印、拍照和查阅。根据文本的媒介形态,档案文本可以分为实物档案、文书档案和音像档案。实物档案是指以实物形式收藏、保存和展示的档案文本。民间资料有一部分就是可移动的实物资料,如墓碑、民族服饰、劳动工具、原始石器、青铜器等。在没有被收藏之前,这些可移动的实物资料可能会在公开或地下文物市场被交易买卖;在被文物博物馆或民俗博物馆收藏之后,这些实物资料就变成了实物档案,就变成了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一般以固定展示为主,不进入流通领域进行买卖交易。例如,《一枚烟标见证“中国远征军”》中的“烟标”,《发掘出土抗战火炮》中的“火炮”,《军服见证抗战历史》中的“军服”,这些实物都可以被看作是滇缅抗战的实物档案。文书档案是指收藏保存的单位资料和组织资料的纸质文本。文书档案以往来文电等正式官方文件最具有代表性,是最具有历史可信度的权威史料。文书档案一般由单位和组织按时主动移交形成。根据档案的公开程度,文书档案有公开档案、秘密档案和绝密档案之分。公开档案的调阅复印拍照有严格的审批程序,秘密档案只向特定的人员开放查阅而不能复印拍照,绝密档案没有解密之前任何人都不能够调阅。例如《滇西抗战期间李根源信函五件》中的5件“李根源信函”,《滇军抗战密电集》中的密电,《抗战时期的云南——档案史料汇编》中的《曾应焘建议以美丰财产抵押买矿炼锡密呈》(1939年7月15日)等档案文本就体现了文书档案的情报性质。音像档案是指以音像媒介形式收藏和保存的档案文本。音像档案主要是电影带、录音带、录像带和影视光盘,一般属于公开资料,没有密级管理的要求,但是音像档案转化为可接受的音像资料比较困难,一般个人不具备这个条件,而且也没有办法将其放入文本写作当中,因此,音像档案的外借率很低。专门收藏音像档案的专业馆藏机构极为少见,目前广为常见的是中国电影资料馆和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出过的《滇西1944》《中国远征军》和《锻刀》等滇缅抗战题材电视剧的音像文献,应该在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中有收藏。

表2-10 滇缅抗战文献的传播类型

滇缅抗战文献的传播类型以文本的整体结构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以文本的流通传播为落脚点,从文本接受者的角度分析研究了文本类型问题,揭示了文本的公开性特点。从文本的公开性程度来看,出版文本的公开性最高,可以被广泛利用,是社会普遍流通的主流文本,最能够实现和体现文献的价值;资料文本的公开性居中,有一定的流通传播范围,是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的资料基础;档案文本的公开性最低,基本没有多少社会流通性,只有学术研究价值和官方修史价值。总之,正确认识滇缅抗战文献的传播类型,对于滇缅抗战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具有特殊意义,对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和历史文献资源建设将会提供巨大便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