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滇缅抗战文献可视化统计分析

滇缅抗战文献可视化统计分析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滇缅抗战文献的生产要素是指影响文献生产的主要因素。从传播文献学的角度来看,客观世界、文献生产者、文献加工者和文献文本这四个因素毫无疑问才是文献生产传播的要素。第二是对历史文化的持续关注度。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文献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意义文本的写作表达上。在滇缅抗战文献的文本生产上,相较于其他历史事件或是其他重要战争历史,其政策因素的影响可能更为巨大。文献生产需要花费开支的地方很多。

滇缅抗战文献可视化统计分析

滇缅抗战文献的生产要素是指影响文献生产的主要因素。从传播文献学的角度来看,文献传播主体、文献传播内容、文献传播媒介、文献传播受众和文献传播效果是文献传播过程的主要因素。这些传播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就是文献传播过程。那么,这些要素是不是就是文献传播的生产要素呢?当然,不可否认,这些要素肯定与文献生产传播有密切关系,但是,由于生产要素是特指影响文献生产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就必须把生产要素放置到文献生产过程中来考察和认识,而不是扩大到整个文献传播过程中。正如前面所述,文献生产传播过程主要是特指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生产阶段,包括社会调查、意义表达和意义存储三个阶段,包括客观世界、文献生产者、文献加工者和文献文本这四个因素。从传播文献学的角度来看,客观世界、文献生产者、文献加工者和文献文本这四个因素毫无疑问才是文献生产传播的要素。但是,如果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那么,滇缅抗战文献的生产要素包括人力因素、财力因素、物力因素和政策因素。

文献生产的人力因素主要是指影响意义文本写作表达的传播主体因素,包括文献生产者和文献加工者。文献生产者主要是指意义文本的生产者。文献加工者主要是指媒介文本的生产者。人们是否能够成为文献的生产者,需要具备几个条件:第一是基本的文化教育程度和水平。只有接受过一定的教育、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这种人才可能真正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才有可能对历史文化感兴趣,才能够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具有意义文本的思维表达能力,才可能深刻认识到意义文本写作表达的的意义和价值。第二是对历史文化的持续关注度。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对现实问题和社会现象没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那么,人也就不会对客观世界产生有价值的看法和态度。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长期跟踪了解历史文化,深入关注,积累多了,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才能自然产生。很多地方的基层专家和学者就是因为持续关注本地的历史文化,日积月累,才逐步成长起来。第三是意义表达的需求驱动。当然,有文化水平,有持续关注,这还不够,还需要有意义文本的表达动机。没有表达动机,看法和主张永远都只能停驻在口头上,永远都只是一种夸夸其谈的空中楼阁,而没有办法转化成能够进一步进行传播的意义文本。因此,必须在本职工作的要求中,必须在自身利益的逼迫下,必须在他人的强烈刺激下,意义表达的冲动才有可能转化成为具体的写作行动。第四是意义表达的专业素养。意义表达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才能,必须掌握意义表达的写作技巧。术业有专攻,业务需训练。如果没有经过专业学习,那么,就必须在现实生活和本职工作中长期摸爬滚打,用实践试错的办法锻炼和提高。不过,这个过程比较漫长,是自学成才者经常走的道路。经过专业学习的人,更容易掌握意义文本的文本写作流程和技巧,意义表达的写作训练更容易见成效,上手也快。特别是与意义文本的影像表达相关的现代媒介传播技术,如果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单靠自行摸索,其成效很难出来。而且,不同的专业学习形成的专业背景,不同的专业素养形成的专业技巧,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文献生产者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进行符号化表达。因此,文献生产者和加工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提高意义表达和意义存储的技能技巧,使自己成为文献生产的专业能手。

文献生产的政策因素是指影响意义文本写作表达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体现为意义文本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需要的关系问题。文献生产不能够脱离整个社会大环境,不能够脱离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虽然出版规范和技术标准也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文献生产的一个方面,但是,这个困难因素可以通过改变符号技术手段和媒介文本形态得到克服。而且,这种出版规范和技术标准主要是一种宏观的社会管理与控制,不会具体到意义文本的写作表达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文献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意义文本的写作表达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提倡什么思想,关注什么议题,谈论什么问题,文献生产一般情况下也要紧跟这种形势,体现到意义文本的建构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批驳什么观点,控制什么议题,禁止什么言论,文献生产就要尽量避开这种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背离的倾向,选择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需要的内容来建构意义文本。如果文献生产能够紧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那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就会根据自行确立的奖励激励机制给予文献生产以精神肯定、物质奖励和经济补助。否则,文献生产的有关主管部门就会采取社会控制手段,或者禁止印刷出版发行文献文本,或者封杀文献文本的市场出版发行,或者是引导安排专家批驳文献文本的错误观点和态度。虽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文献生产的影响不如人力因素、财力因素和物力因素的影响那么直接明显,但是,对偏离正常轨道的文献生产的态度就不同,直接封杀、要求下架等直接控制手段都会被用到某一部不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需要的文献上。政策因素的影响之所以这样巨大,关键原因是意义文本的言论力量能够左右社会舆论。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2]司马迁的《史记》也产生过这样的名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3]三国时期的文学批评家曹丕也曾经指出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4]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作为以言论为核心的文献生产,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其重视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滇缅抗战文献的文本生产上,相较于其他历史事件或是其他重要战争历史,其政策因素的影响可能更为巨大。在后面的文献统计分析中,我们将会看到政策因素对滇缅抗战文献生产历史进程的具体影响。

文献生产的财力因素是指影响意义文本写作表达的经济成本因素,主要体现为保障文献生产所必须花费的开支和付出的经济成本。文献生产需要花费开支的地方很多。在社会调查阶段,文献生产者进行实地考察需要开支差旅费、设备采购费、资料复印打印费、照片拍摄洗印费、调研生活费和向导劳务费等。在文本写作阶段,文献生产者需要开支会议讨论费、专家咨询费、文稿誊写打印费、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费、信息查阅咨询费、图书资料采购费等。在文本存储阶段,文献加工者需要开支编辑校对设计排版人工费、印刷设备采购费、影视制作设备采购费、油墨纸张材料费、光盘刻录转录费等。每一个媒介文本的生产,每经过一个阶段都要付出许多成本。所以,从文献生产确定课题的第一步起,文献生产者就要开始考虑文献生产的成本因素,就要考虑版面费、稿费、印刷费、出版费、发行费等成本开支。从媒介类型来看,文字文献的生产成本最低。如果仅仅是写成原始文字资料,那么,其成本开支主要就是文献生产者的社会调研成本和生活保障成本;如果是拍摄成图像资料,那还必须考虑照相机的设备采购成本;如果是拍摄成影像资料,那还要增加前后期制作成本。一般来说,单位和组织进行文献生产,他们一般会安排一笔工作经费来保障文献的生产。而作为个人的文献生产者恐怕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他必须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或者争取有需要的单位和组织支持,不署名地参与文献生产;或者申请有特定指向的基金项目,按照基金项目的要求争取调研出版资金;或者是与相关单位和组织合作,采用共同署名或出卖著作使用权的方法争取调研出版资金。在很多情况下,文献生产者由于缺乏财力和资金支持,自己写好的意义文本也只能深藏在柜子里,难见天日。特别是处于民间底层的地方文化专家和学者,由于争取资金的渠道少,自己的财力又有限,很多接地气的原始文本都没有办法与需要这些意义文本的人见面。实际上,地方专家和学者由于生活在熟人社会,持续关注本地的历史文化,其意义文本的写作表达不脱离历史文化现场,所以,其开支花费的成本也最少;其缺点就是缺少专业素养,意义文本的表达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学者和专家稍微要好一点,各种科研课题可以争取,各种出版基金可以申请,各种成果奖励可以补助,因此,高校专家和学者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文献生产的主要动力。在某种程度上,财力因素决定着文献生产的动力。(www.xing528.com)

文献生产的物力因素是指影响意义表达和意义存储的物质技术因素,包括文字符号表达技术、图像拍摄技术、影像拍摄技术、印刷技术、影像刻录技术、文件传输技术、网络技术等,或者说是采访写作工具、打印复印设备、摄影摄像设备、印刷刻录设备、网络传输设备等。最简单的意义文本的写作表达就是手写,其写作工具只需要一支笔几张纸。但是,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手写稿已经不再是出版文本和资料文本的主流形态。现在,电子稿已经是意义文本能够被认可采用的主要生产形态,这就需要电脑、打印机和网络。在物质技术条件上,文献生产者必须精通掌握电脑技术,会打字,会使用复印机和打印机,会用QQ或微信传递电子稿件,会发送电子邮件。在出版印刷阶段,雕版印刷技术、活字印刷技术、铅字印刷技术和滚筒印刷技术都已经过时,激光照排和全息印刷技术已经成为出版印刷的技术主流。在记录存储意义文本的物质载体上,虽然纸张还是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对于网络信息时代来说,尤其是大数据时代而言,无纸化办公是大趋势,电子图书是大潮流,网络文本是大阵地,数字阅读是大格局,云盘存储是大方向,网络传输技术则成为这个时代文献生产的技术表征。每一种媒介技术的进步都体现了物力因素的巨大促进作用。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早就已经看到了这种技术因素的决定作用,就曾经提出过媒介技术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主要因素,甚至是决定因素。但是,我们要永远明确这一点,这就是:无论媒介技术多么发达,最原始的口头表达仍然是人类传播意义文本的最主要表达方式。所以,正如前面所述,意义文本先于视觉物质文本,意义文本的符号化写作决定文献在流通传播中的媒介形态,因此,在文献文本的生产上,物力因素的重要性肯定比不上人力因素。

总之,厘清滇缅抗战文献生产传播的生产要素,阐述影响文献生产的基本因素,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文献生产主体和文献生产分期具有特殊的意义。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滇缅抗战的文献生产上,人力因素的重要性居首,持续关注的专家越多,文献生产的力度也就越大;政策因素其次,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越是关注,文献生产也就越活跃;财力因素和物力因素居其后,财力越雄厚,技术手段越发达,文献生产也就越具有生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