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滇缅抗战文献的舆论引导功能

滇缅抗战文献的舆论引导功能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舆论引导功能是指文献被作为一种舆论话题引导意识形态主导权的作用。怎么样引导社会舆论,怎么样发挥地方文献的舆论引导功能,这是在特定舆论场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前所述,滇缅抗战文献的社会功能包括历史证据功能、文化展示功能和舆论引导功能。

滇缅抗战文献的舆论引导功能

舆论引导功能是指文献被作为一种舆论话题引导意识形态主导权的作用。从地方文献与社会地理空间关系来看,舆论引导功能是最为宏观的一种作用形式,体现了地方文献与社会舆论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也体现了作为历史事实的地方文献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一种逻辑关系。从主流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地方文献提供的历史事实和榜样人物是建构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资源,主流意识形态希望通过这种历史资源来引导社会舆论导向,从而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占领舆论制高点和主导权。作为一种舆论资源,地方文献所记载或蕴含的历史事实和榜样人物是党和国家正面引导社会舆论的最佳话题。虽然历史已经过去,战火烽烟不再,但是,在意识形态上思想斗争仍然很激烈,有时候甚至是事关国家命运的没有硝烟的思想战争。怎么样引导社会舆论,怎么样发挥地方文献的舆论引导功能,这是在特定舆论场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社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意识形态机制,意识形态机制的核心在于以社会主流价值观教育社会,而教育社会的核心在于帮助公民树立一种共同理想,建立一种社会信仰。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社会信仰都是凝聚社会、构建民族共同体的社会文化心理纽带。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没有力量的民族,没有信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我们只要审视一下民族发展史就会发现,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很多民族都是依靠宗教来建构自己的民族信仰的,都是依靠宗教信仰构建民族共同体的。对于已经不再宣扬宗教信仰的国家来说,怎么构建民族信仰,怎么帮助公民树立信仰,这是在当前思想多元化社会语境中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艰巨任务。所以,在当前思想多元化的社会,确立一面以共同理想为核心的思想旗帜,明确一种能够为最广大多数人民所接受的价值准则,让公民按照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要求向着共同理想前进,这是当前我们构建民族信仰和国家信仰的必然选择。帮助公民树立信仰,明确社会主流价值观,这就需要我们以具有最大社会共识的思想和文化来教育社会,以公民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他们,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无疑,滇缅抗战文献所能提供的历史事实和榜样人物就是具有这种共识性特质的教育资源。

社会信仰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流价值观。教育社会,我们必须首先要遴选出能够为最广大人民所接受的社会价值观,而这种遴选必须遵循历史的规律,因而是一种优胜劣汰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地方文献就是这种历史规律的必然产物。在优胜劣汰的历史进程中,只有被最广大人民所接受的思想和文化才能够进入地方文献生产者的视野,才会被地方文献生产者记录下来,传播下去。而且,成为地方文献之后,这种优胜劣汰的机制还在发挥作用,即只有符合社会发展历史趋势、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地方文献才有可能进入主流社会,才有机会成为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才有资格被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反复传播。对于公民的信仰教育而言,什么样的地方文献有利于建构社会主流价值观呢?历经历史风雨积淀而成的文化经典早就告诉我们,凡是记录历史真相、反映人民愿望、揭示历史规律、弘扬爱国精神的地方文献一般情况下都会被历史进程大浪淘沙,成为建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首选对象,这是因为这类地方文献所记录的历史事实和榜样人物大多包含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思想文化基因。例如,最初作为地方文献的《离骚》就是蕴含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世名篇,其中就包含了伟大诗人屈原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作者执着构建民族共同理想的生动心灵写照。因此,依托蕴含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地方文献开展公民信仰教育,以地方文献所记载的历史故事和榜样人物开展社会主流价值观教育,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必由之路,也是地方文献发挥舆论引导功能的必由之路。(www.xing528.com)

滇缅抗战文献发挥舆论引导功能必须把握好历史时机、舆论场域和政治导向。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说什么话,这事关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掌控问题,也事关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问题。统一战线理论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内容:“一个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实现大陆范围人民的团结;一个是以拥护祖国统一为基础,实现大陆同胞与港澳台同胞的团结;一个是以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基础,实现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4]根据统一战线团结层次理论,我们可以把舆论场域分为大陆层面的社会教育场域、民族层面的统一战线场域和国际层面的政治博弈场域。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舆论场域选择最佳的时机,讲好特定主题的中国故事,努力以符合特定舆论场域语境需要的中国故事来正面引导社会舆论,从而把握意识形态与社会舆论的主导权。在大陆层面的社会教育场域,我们应该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共同理想,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准则,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思想旗帜,以公民的日常生活为舆论阵地,时时刻刻开展公民教育。在民族层面的统一战线场域,以实现祖国统一为共同理想,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教育内容,以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为思想旗帜,以港澳台为舆论阵地,抓住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族节日为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民族爱国教育。在国际层面的政治博弈场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共同理想,以历史正义和国际合作为教育内容,以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思想旗帜,以世界各国为舆论阵地,抓住世界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关节点开展国际主义教育,从而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和国际友人。例如,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我们就可以立足于政治博弈场域,公开滇缅抗战的历史档案,以揭露日本军国主义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从而主导中日历史观的博弈,争取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与支持。

如前所述,滇缅抗战文献的社会功能包括历史证据功能、文化展示功能和舆论引导功能。滇缅抗战文献的历史发展进程告诉我们,以地方重大历史事件为核心的地方文献在社会功能上具有特殊的价值和作用:它们不仅能够作为构建符合主流价值观需要的历史证据,而且还能够作为社会公民教育的历史学习教材,开展历史观教育,加强文化旅游开发;不仅能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内容,而且还能够作为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爱国教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能够作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材料来源,而且还能够作为社会舆论引导的正面话题,开展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增强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把握能力。总之,滇缅抗战文献发挥社会功能的领域是多方面的,不仅能够服务社会公民教育、爱国统一战线、舆论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而且还能够服务文化旅游、影视产业、文化品牌塑造、文化设施建设等经济文化建设层面。我们要充分认识滇缅抗战文献的这种功能辐射效应,把握滇缅抗战文献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在搜集整理与研究的基础之上做好滇缅抗战文献的社会服务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