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敬爱堂和追慕堂在村落中的关键位置

敬爱堂和追慕堂在村落中的关键位置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间性分析表明,敬爱堂和追慕堂都位于村落中被途经可能性最高的街道上,在村落空间的认知结构中处于最易被感知的关键位置,有利于这两座地标建筑实现其作为宗族象征的对外展示功能。历史上的西递村作为以居住功能为主的聚落,其中不存在现代城市中复杂的社会经济和功能联系,但并不表示村落的营建是一种随意的行为。

敬爱堂和追慕堂在村落中的关键位置

本章以黟县西递村为例对传统村落中的地标建筑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解析。借助可达范围和中间性两类中心性分析,发现村落主要地标建筑——敬爱堂和追慕堂的空间分布与村落宗族文化具有密切关系。

(1)可达范围分析显示,村落呈现以祠堂建筑为核心的组团结构,印证了村落按照宗族世系关系分组团营建的观点。作为地标的祠堂建筑不仅是村民文化心理上的核心,其位置也是宗族活动联系的核心。研究中通过对敬爱堂和追慕堂在中心性上的差异及它们营建历史的分析,还发现上述规律受到村落发展过程的影响,村落空间发育成熟后祠堂建筑的位置选择将会受制于现状的约束。

(2)中间性分析表明,敬爱堂和追慕堂都位于村落中被途经可能性最高的街道上,在村落空间的认知结构中处于最易被感知的关键位置,有利于这两座地标建筑实现其作为宗族象征的对外展示功能。同时,村民不仅据此进行重要祠堂建筑的选址,而且村落的营建和发展也受其影响,使建设较早的敬爱堂在村落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保持了空间布点的中心地位。(www.xing528.com)

历史上的西递村作为以居住功能为主的聚落,其中不存在现代城市中复杂的社会经济和功能联系,但并不表示村落的营建是一种随意的行为。作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聚族而居为特征的聚落,宗族文化内化在看似无序的街道网络之中,构造了村落空间的深层结构,深刻影响了村落建设的方方面面,也支配着祠堂建筑的造型、分布,使其成为村落中的地标。地标的形成也成为深层结构的一部分,影响后续的村落街道、建筑的营建,持续维护、构造、强化着这一结构,直到宗族文化的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