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锦堂与慈溪锦堂师范学校的创办与发展

吴锦堂与慈溪锦堂师范学校的创办与发展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最负盛名的就是在家乡慈溪创办的锦堂学校。会上,吴锦堂把新购买的1200亩土地和千万元股票全部捐献给了学校,作为今后的运营费用。1949年年初,慈溪解放,5月21日,慈溪县人民政府接管学校,1952年易名“浙江慈溪师范学校”,此后又屡经改名,1984年夏,为表彰吴锦堂先生爱国爱乡之精神,纪念其兴学重教之壮举,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复校名“浙江省慈溪锦堂师范学校”。锦堂学校从创办至今,已逾百年。

吴锦堂与慈溪锦堂师范学校的创办与发展

吴锦堂(1855—1926),原名作镆,锦堂是他的字,清咸丰五年(1855年)11月14日出生于慈溪北乡海滨小村东山头(今慈溪市观海卫镇锦堂村)一个农民家庭。幼年进私塾读了两年书,后在耕稼之余从族伯读书。27岁时经乡人介绍去上海学生意,习算学文,揣摩商贾经营之方。30岁在友人的资助下东渡日本,先后在长崎、大阪经商致富,名重中外,素以桑梓为重,先后捐银数十万两,兴修水利,创办学校,泽被乡里,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华侨

侨居日本的吴锦堂亲眼目睹了这个岛国的崛起,深知教育对国家、民族振兴的重要性。他逐渐确立了教育救国的理念,并始终贯彻到他的办学实践中。在旅居国,他积极支持华侨的教育事业;在国内,他捐款3000银圆给宁波教育会及宁波旅沪同乡会用于办学,还资助创办效实中学。而最负盛名的就是在家乡慈溪创办的锦堂学校。

吴锦堂对如何改变家乡面貌、造福桑梓有全面的规划。根据自己在日本的亲身经历,他认为“日本富强,全靠教育”,把发展教育看成国家富强的最好途径。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在故乡东山头购地50余亩,创建锦堂学校,以图启迪民智,发展科学文化。该校选址于其故居附近,整体工程规模宏大,依山临水,由大门、操场、花园、主楼、蓄水池、学堂等组成。主楼平面为呈口字形,为两层西式建筑洋房,朱窗红墙,白灰嵌缝,分外夺目;东西、南北面阔各十五间,进深九檩,人字桁架结构。隔断、吊顶用板条抹灰。外墙红砖砌作,每间辟窗,隐出方柱、窗饰等。主楼正面中间出半圆形抱厅,用柱廊拱圈;下为门斗,上为训导台。主楼面向天井一侧,周圈设廊;二层用扁铁缠枝纹栏杆、车木廊柱等,工艺精良。历时3年,耗资23万余银圆,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落成。

同年冬,吴锦堂聘请清贡生楼艮为校长,编订学校章程,并于宣统元年(1909年)元月正式招生。锦堂学校最初为七年两等小学堂,当时被浙江巡抚呈光绪皇帝的请赏奏折中称为“浙江私立学校之冠”。学校虽建于晚清时期,但欧式风格的校舍、先进的教育设施、新颖的学科设置形式及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理念,令人耳目一新。学校开设几何、代数、外语、园艺等学科,科目齐全,体现了德智体美并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并重的教育思想。

同年5月26日,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仪式暨成立大会,吴锦堂亲临大会讲话,到会代表1000多人。会上,吴锦堂把新购买的1200亩土地和千万元股票全部捐献给了学校,作为今后的运营费用。1914年,吴锦堂向浙江省政府备案,所有校产后世子孙不得干预。吴锦堂的壮举,被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誉为与陈嘉庚、聂云台齐名的“办学三贤”。

吴锦堂还从社会实业需要着眼,调整学校培养人才的规划,注重培养农业方面的人才。1910年改两等小学为初等实业学校,并附设四年级简易科,添办蚕业讲习会及缫丝传习所,为便于实习,遂栽桑30余亩于学校附近之地,添造育蚕洋房五幢,储桑及器具等平房五间。为培养人才,振兴实业,吴锦堂不惜一再捐助巨资。蚕业科办有成效,即拟增设农业科。于是在1911年将锦堂学校改名为锦堂农业中学堂,开设农本科和蚕本科专业,学校的规模达到顶点。后来由于时局不稳,学校招生困难,又将学校恢复到两等小学的学制。同时亲选优秀学生去日本学农。(www.xing528.com)

吴锦堂对学校校长和教师的要求很高,聘请了学有专长的学者担任教师,而担任校长的也大多是当时有名望的人士,如慈溪鸣鹤楼艮、余姚童东迎、宁波李剑亭等。在良好的教育体制下,锦堂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如我省早期农民运动领袖卓兰芳、著名书法家沙孟海、著名画鸟大师陈之佛、江南笛王赵松庭,还有著名农学家卢守耕、童玉民、包容,等等。直到晚年,吴锦堂仍然关心学校建设,选送10余名学生到日本留学,在学校经费困难的情况下,设法筹资接济。1926年12月,吴锦堂在日本病逝。以后几年,学校虽仍为两等小学,然吴锦堂后裔远在日本,难以顾及学校管理。1930年其子吴启蕃呈请浙江省政府接收此校,但请保留校名以作纪念。翌年8月学校增设乡村师范科及初级农科,并更名为“浙江省立锦堂学校”,并将小学改称附属小学。1932年改称“浙江省立锦堂乡村师范学校”,1935年秋,农科停办,专招简师,学生来自宁波、台州、金华等地,毕业后服务社会,遍及全省各地。

全面抗战爆发后,鉴于学校濒海屡受威胁,乃迁至嵊县之长乐,并设分校。抗战胜利后,学校于1946年春迁回慈溪东山头原址。原有校舍虽幸得保存,但也损坏巨大,从此致力于修复校舍、整理校园、扩充图书设备等恢复工作,吴锦堂后裔及各界有识之士再次给予资助。

1949年年初,慈溪解放,5月21日,慈溪县人民政府接管学校,1952年易名“浙江慈溪师范学校”,此后又屡经改名,1984年夏,为表彰吴锦堂先生爱国爱乡之精神,纪念其兴学重教之壮举,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复校名“浙江省慈溪锦堂师范学校”。

1992年,因需将锦堂师范学校迁往浒山,原校址于1994年改建为锦堂高级职业中学,继承了吴锦堂办职业学校的传统。锦堂学校从创办至今,已逾百年。在漫长的岁月中,学校几经风雨,数易其名,但始终弦歌不绝,即使在最艰难的抗战时期,也未曾中辍,以其良好的校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锦堂学校的百年发展,一路艰辛,一路收获。细细体味它的经历,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教学界学习和借鉴。一是办学理念新颖。锦堂学校自办学以来,一直紧随时代步伐,添办蚕业,开设农业科等,无一不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是教育与实践结合的典范。二是重视名师教育。名师往往是某一领域的精英或有杰出成就的专家,锦堂学校聘请社会名师,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三是人民政府重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教育不放手,在硬件软件上兼下功夫,使锦堂学校风采再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