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民粹主义传播策略对大学生的实证研究成果

网络民粹主义传播策略对大学生的实证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匿名性也是网络民粹主义传播使话语抢占经常使用的方式之一。网络民粹主义代表的是底层人民的社会心理状态,在传播过程中能够打破地域限制而自由进行言论表达,使人们在大范围内交换意见,并强化自身判断。网络民粹主义的交互扩散是指网民将特定事件引发的特别言论能及时通过互联网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

网络民粹主义传播策略对大学生的实证研究成果

(一)以“话语强占”为传播契机

在当前社会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类现象:某一个小事件在不经意间就会成为一个“沉默式螺旋”,在某一节点上就会突然爆发,以此引起巨大轰动效应,甚至从虚拟空间走向现实世界。网络民粹主义的话语体系,在近些年的变化发展中已经形成固定的套路化、模式化特征,当有事件发生时就会依照某种话语结构来进行解释、传播,话语权的强占给传播提供了契机。在传播过程中,随意“扣帽子”是最为常见的“话语强占”方式。“河北大学交通肇事案件”中,对于民众来讲“我爸是李刚”成为“欺诈百姓”的代名词,事件爆发后各种“扣帽子”式标题也都纷至沓来,比如“拿什么拯救李刚?”“李刚门前传”比“李刚门”更精彩等,这些话语方式使民众更加相信官二代、富二代果然“名不虚传”,在仇视官员,仇视商人、富人的氛围中,李刚成为当之无愧的“恶霸”,被赋予了反派的人物形象。

在对网络事件的传播当中,虚假信息的散布也会激起民众的强烈愤慨,使传播掀起层层波澜。在“河北大学交通肇事案”中主角被爆料时有网友传言其父有五套房产;“李双江之子打人案”中与李天一一起涉案的苏某在一开始还被说成是山西某厅长的儿子;郎咸平郭美美母女的专访当时有人造谣说是因为收了200万元的好处费,这些情况经过调查均属子虚乌有。然而,正是这些虚假信息的流传,才使网民情绪言论达到非理性状态高潮,使其更加愤怒。

在民粹化的声浪兴起后,限制理性多元声音自然成为一种最常见的现象。他们把不同的声音恶意地扼杀于萌芽之中,毫无包容性。在对药家鑫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公安大学的李教授对药家鑫整个犯罪过程进行了客观分析,批评犯罪现实的同时也不禁流露出对这一青年的同情和惋惜。不久李教授相关同情言论在网上被大量转载,包括大学生在内的诸多网民对李教授的言论表示不解,甚至出现了粗暴的谩骂,更有甚者还对李教授进行了人身攻击,称“李教授与嫌贫爱富的‘三陪小姐’一样会认人,碰上‘上等人’就得出‘上等’论断,碰上‘下等人’就得出‘下等’结论”。[10]可见,在民粹主义话语体系中,对不同的声音予以批判、抨击是常见手法。在极端化的网络言论中,我们既可以看到网络青年的愤怒,也可以看到作为知识分子的大学生群体的推波助澜,中国网络公共空间的民粹主义倾向已经表现极其尖锐,决定事件走向的往往是情感而不是理性。

匿名性也是网络民粹主义传播使话语抢占经常使用的方式之一。网络民粹主义代表的是底层人民的社会心理状态,在传播过程中能够打破地域限制而自由进行言论表达,使人们在大范围内交换意见,并强化自身判断。网络的隐匿性与表达的自由度,鼓励了意见的表达与情绪的宣泄。伊丽莎白·内尔—纽曼诺研究传播效果时发现,人们在意见表达时,总是跟随着绝大多数人的意见,担忧自己成为多数人对立的群体。而互联网的匿名性使网民打消此种顾虑,因而在网络空间,民众在表达意见时可以放心大胆,没有任何顾虑。互联网空间是一个开放的场域,匿名性的表达方式更是使参与进来的群众数量越来越多,将原本被排除在外的人群全部都拉拢进来,打破了现实社会的界限。现在的人们使用微博、微信以及上贴吧等活动,都会自己设立一个网络用名,目的就是方便自己自由表达。这种情况之下,一方面人们更加善于袒露心扉,但另一方面也使不良信息病毒式泛滥,同时也削弱了群众的社会责任感。(www.xing528.com)

(二)以交互扩散的方式进行传播

网络民粹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过程是一个内部各要素之间复杂的、动态的开放运动过程,可以从总体视域中进行窥探,也能从具体环节入手进行分析把握。从总体视域来看,网络民粹主义传播本身就是一个矛盾运动变化的过程;从具体视域分析,它同时又包含了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传播扩散过程相交互的运动过程。无论是传播的总体视域,抑或传播的具体进程,交互扩散始终是贯穿全过程的传播特点。

网络民粹主义的交互扩散是指网民将特定事件引发的特别言论能及时通过互联网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此类传播能在社会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造成影响,也会使人感到措手不及。当每一件网络事件发生时,就会随之带来铺天盖地的言论,特别是会针对每一个事件发明相应的流行语、“广告词”,这些接地气的语言就会通过各种互联网媒介形成交互式扩散,扩散的结果就会使相应的反应言论在极短时间内成倍增长及扩散。在这种病毒式扩散之中,有积极观点,但同时也有网络民粹主义言论,蔓延之后就会扰乱民众尤其是大学生群体自己的观点判断,在大众舆论的影响下会随波逐流,久而久之这种不理性言论就会引发非理性的大学生集体行动。

2012年4月,两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南加州大学的二手宝马车内被枪击身亡。事件发生之后,搜狐网报道《洛杉矶一男一女两南加州大学中国留学生在宝马车内遭枪杀》,《中国教育在线》报道《两名中国留学生在洛杉矶一辆宝马车内被枪杀》,新浪报道《两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被枪杀,凌晨死于宝马车内》,单看国内各大门户网站标题,基本都聚焦在“凌晨”“宝马”“一男一女”等敏感词上,而这几个词连在一起足以引发群体轰动,从网民的评论中可以窥探一二:在搜狐新闻中,有网友评论“这又是哪两个中国贪官子女遭此报应?”“大快人心”“活该”等等,有了第一波网友的评论,在网络传播之下,这种民粹批判情绪相互传染的越来越快,最后成功地把方向转移到了愤恨情绪之上,将事情逐渐扯到了“富二代、官二代”的头上。这种逻辑符合大多数人的思维逻辑,因为宝马车说明了一切,尚在读书的学生为何要买宝马车?完全忽略了该车只是二手车的事实,完全忽略了事件中受害人的真实情况,完全用猜测来评判受害者,很少有理性的声音在第一时间内抓住问题的实质来缅怀同胞生命、拷问美国校方的安保措施。惨案发生一周后,南加大留学生自制14分钟的视频《我们的声音——还原南加大4·11枪击案真相》,呼吁媒体、呼吁大众用自己的良知来反映两位学子在美国的生活,不要有任何的渲染、不要有任何的修饰。实际上这对情侣只是来自普通的工薪阶层,他们生活节俭、学习刻苦,买车也只是为了方便找工作。正是群体中的交互传播使得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以至于使大众都沦漠成冷漠的旁观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