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生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研究成果

网络生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生活方式在大学生生活中的普及使大学生参与不同的网络群体,并对大学生的群体心理产生着深刻影响。网络生活方式导致的大学生群体极化心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因此,在网络群体中,一些大学生不畏惧失去自我,心甘情愿地服从群体,盲目从众,不利于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刻薄地谩骂、讥讽,这些在网络生活中频繁出现的负面宣泄严重危害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网络生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研究成果

网络群体是指具有共同特质、归属感,并且维持着形成社会实体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群体。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网络群体是指一种心理群体,有条件地以虚拟的形式分化出来,相对独立地存在,与网上的、地域的和社会的群体相关的心理群体。群体心理是指一定人群所结成的社会共同体的共同意识和心理倾向。网络生活方式在大学生生活中的普及使大学生参与不同的网络群体,并对大学生的群体心理产生着深刻影响。

(一)从积极方面来看,网络生活方式增强了大学生的群体心理归属感

网络生活方式的出现将长期封闭在 “象牙塔”中的大学生释放了出来,为大学生提供了在群体中进行角色实践的训练场,允许他们在网络群体中从不同方面展现自己,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会角色的需求和情感,明白群体的规范,适应群体对个体的期待,学习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并借助网络群体成员间的互助检验自己,进而提高把握各种社会角色的尺度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由于网络去抑制效应的存在,提供讨论个人观点的适宜环境氛围使得群体成员对这个群体感到满意,这也正是他们觉得有组织归属感、形成群体内聚力的原因。网络群体成员在意识和爱好等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彼此之间非常信任,大学生加入网络群体,可以增强心灵的归属感,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同时,在这种角色体验过程中,大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优越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从消极方面来看,网络生活方式导致了大学生的群体心理极化

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凯斯·桑斯坦教授认为:“毫无疑问,群体极化正发生在网络上。网络对许多人来说是极端主义的温床。因为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在网上轻易且频繁地沟通但听不到不同的看法。持续暴露于极端的立场中并听取这些人的意见,会让人逐渐相信这个立场。”网络生活方式导致的大学生群体极化心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从众心理(www.xing528.com)

从众是指在任何形式的群体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观点、态度或行为,采取与多数人相一致的观点、态度或行为的现象。群体中的个体会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在群情激奋的气氛中的个体,又会清楚地感到自己人多势众,因此他们总是倾向于给自己的理想和偏执赋予十分专横的性质”。在网络生活的环境中,非常容易形成人多势众的局面,这给偏激者以一种力量感。由于网络世界缺少社会约束力,匿名状态使很多大学生失去责任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持续处于群情激奋的偏激的气氛中,很容易产生错觉和盲目的力量感。因此,在网络群体中,一些大学生不畏惧失去自我,心甘情愿地服从群体,盲目从众,不利于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

2.非理性心理

非理性是一种难以控制的情绪状态。受众在网络中表达批判意识时,往往会丧失理智。网络信息的爆炸和虚假信息的存在使网络群体在网络生活中失去了理性。大学生参与网络群体,也会产生非理性心理。每个置身于网络虚拟群体中的大学生,都像是参加了一场假面舞会,这样的隐蔽性使部分大学生弃伦理道德于不顾,自由发布信息,包括一些暴力、色情等垃圾信息,在网络生活中失去了理智。网络生活的隐匿性使得网络虚拟群体的规范制定变得困难,容易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滋生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非理性心理。

3.无意识心理

有研究者认为网络群体心理极化现象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心理的反映。网络传播的低成本、低风险与网民身份的隐匿性以及网络中最初出现的网络事件触动并激活、唤起众多网民的潜意识,从而引发网络暴力。刻薄地谩骂、讥讽,这些在网络生活中频繁出现的负面宣泄严重危害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