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等县革命老区的形成、建设、发展与保卫斗争

天等县革命老区的形成、建设、发展与保卫斗争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日,在北帝庙前举行龙茗县农民协会成立大会,有添等圩附近村屯农会会员及群众1000多人参加,委员廖道兴宣布龙茗县农民协会成立。同时,根据右江苏维埃政府的指令,汤学礼在会上宣布成立“三属”农民运动办事处,汤学礼任主任,负责领导“三属”地区的农民运动。为了统一指挥,1月20日,汤学礼、马镇武等农军领导人在添等圩牛行街召开全县农军誓师大会,宣布成立“龙茗县农民自卫军纵队”。

天等县革命老区的形成、建设、发展与保卫斗争

(一)向都、龙茗两县农协会的成立

向都县农民协会。1928年至1929年,因大革命失败而被迫解散或停止活动的向都县农民协会组织,随着左右江农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兴起,又相继得到恢复和发展。这时期,向都县农村大部分村屯都已建立农会组织。为了便于对全县乡村农会组织的领导,1929年9月下旬,林柏就任向都县长后,在成立中共向都县特别支部、向都县农民自卫军指挥部的同时,成立向都县农民协会,黄怀贞任主席。

龙茗县农民协会及“三属”农民运动办事处。1929年11月,在左江农运工作指导委员会派出的农运特派员刘健、黄强两人的指导下,龙茗县大部分村屯相继成立了农会组织。同年12月16日,汤学礼、廖道兴等人在添等圩太平街北帝庙召开龙茗县农运领导人和各村(街)农协会负责人共70多人参加的会议。会议决定成立龙茗县农民协会并选举汤学礼为县农协会主任,廖道兴等10人为委员。会议还研究和制定了农协会今后的工作任务。18日,在北帝庙前举行龙茗县农民协会成立大会,有添等圩附近村屯农会会员及群众1000多人参加,委员廖道兴宣布龙茗县农民协会成立。同时,根据右江苏维埃政府的指令,汤学礼在会上宣布成立“三属”(镇结、龙茗、万承三县)农民运动办事处,汤学礼任主任,负责领导“三属”地区的农民运动。

(二)镇结、龙茗两县农军整编

整编成立镇结县农民自卫军大队。1929年12月,为了将全县各乡农民自卫军队伍组成一个整体,以便统一领导,冯镜、赵维祺、赵英豪等领导人与果德县果化农军领导人梁有芳、赵世同等商量,决定将镇结县各乡农民自卫军与果德县果化龙旧地区农军联合整编为镇结县农民自卫军大队,冯镜任总指挥,赵英豪任副总指挥,梁有芳任指导员。大队下设3个中队和3个独立营。龙旧农民自卫队改编为第一中队,中队长梁有芳(兼),副中队长赵世同;凤坡乡农民自卫队改编为第二中队,中队长赵英豪(兼);镇远乡农民自卫军独立团改编为第三中队,中队长玉其良,副中队长赵万安;驮堪乡农民自卫军独立团改编为驮堪乡农民自卫军独立营,营长黄平,下辖3个连;生坡乡农民自卫军独立团改编为生坡乡农民自卫军独立营,营长谢维卿,下辖2个连;旧州乡农民自卫军独立团改编为旧州乡农民自卫军独立营,营长张汉。县农民自卫军大队官兵720多人,隶属右江农民自(赤)卫军总指挥部领导。

整编成立龙茗县农民自卫军纵队。1930年1月初,龙茗县的农军组织发展到1200多人、700多支枪。为了统一指挥,1月20日,汤学礼、马镇武等农军领导人在添等圩牛行街召开全县农军誓师大会,宣布成立“龙茗县农民自卫军纵队”。司令汤学礼,参谋长马镇武,副官农万忠,书记李崇伦,秘书周达,军需马承忠,特派员李少华、黄同牧。纵队下辖4个营、12个连、1个直属连、1个独立连。第一营下辖2个连,营长马臣烈,副官莫修廷;第二营下辖3个连,营长马洪盛,副营长黄恩成;第三营下辖2个连,营长何武;纵队直属连连长闭统基;苗村独立连连长李兰廷。

(三)向都、龙茗、镇结三县人民政权的建立

1928年8月上旬,广西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韦拔群、黄绍峰、陈洪涛、黄书祥、林柏、陈鼓涛、黄绍谦、赵英豪、黄庆金、农春荣、黄永达、张震球等右江各县农运领导人出席了大会。这次大会后,为了加强党对工农运动的领导,9月10日至14日,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政治任务决议》提出的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方针和任务的文件,为全省农民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此后,向都、龙茗、镇结三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共产党人的指导帮助下,先后建立了县一级人民政权,即县苏维埃政府或县革命委员会

向都县苏维埃政府的建立。1929年12月12日(即百色起义后第二天),中共红七军前委和中共右江工委在恩隆县平马镇北广场召开万人群众大会,宣布红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此后,在中共右江特委(原工委改为特委)、红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右江地区各县相继建立革命政权。

根据右江特委和右江苏维埃政府的部署,1930年1月初,向都县革命委员会(向都县革命委员会于1929年11月在右江督办张云逸的统一部署下,撤销向都县政府后成立的,为向都县当时的临时政权机关,林柏任主任委员)召开全体会议,会议讨论决定将向都县革命委员会改为向都县苏维埃政府。政府组成人员为:主席林柏,委员陈鼓涛、黄庆金、黄怀贞、黄绍谦,秘书黄日立。县苏维埃政府中设立妇女部,部长黄荣春,委员黄凤英、麻顶希、苏妙衣。县苏维埃政府管辖27个乡,乡村政权98%掌握在人民手中。

向都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县委党史研究室 供图)

李明瑞、张云逸在龙茗县、镇结县指导两县人民政权的建立及其他工作。1929年11月,李明瑞由百色返回龙州,途经龙茗县并在添等圩留宿一晚。当晚,李明瑞会见龙茗县农运、农军领导人汤学礼,畅谈广西革命形势,并作了“迅速组织武装队伍,开展武装斗争”的指示,要求龙茗县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民武装队伍,为龙州起义做好准备。

1930年1月中旬,张云逸、陈豪人等在平马镇主持召开的红七军前委会议决定,调遣红七军大部向右江下游移动,待红八军成立后,请李明瑞到右江指挥两军会师攻打南宁。按照原定计划,李明瑞来右江时,先与张云逸在镇结县城会合。1月28日,张云逸带领1个连,从平马镇出发,30日到达镇结县城,即日亲自会见镇结县农运领导人冯镜等人。31日,张云逸在镇结县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主张和红军宗旨,号召群众起来闹革命。当天,李明瑞率20多名武装人员从龙州途经龙茗、添等再到镇结县城与张云逸会合。2月1日,张云逸、李明瑞召开镇结、龙茗两县农运领导人会议,镇结县有冯镜、黄雄、赵维祺、赵英豪、龙琪、陆端等人参加,龙茗县有汤学礼参加。会议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扩大革命力量和开展武装斗争问题,要求镇结县农军为攻打隆安县桂系军阀作后盾和支援工作;二是研究成立镇结、龙茗两县革命政权有关事宜。会上张云逸军长和李明瑞总指挥分别对镇结县的农民革命运动作了指示,会议还拟定了镇结县苏维埃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张云逸、李明瑞在镇结指导工作,尤其是1月31日张云逸在镇结县城召开的群众大会,大振了镇结县农民运动的声威,对全县军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二人在镇结、龙茗两县农运领导人会上的指示,对镇结、龙茗两县农运工作尤其是关于扩大革命力量、建立革命政权等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接着,龙茗、镇结两县相继建立革命政权。

2月2日,马镇武、汤学礼在龙茗县师范学校召开各村农协会正副主任、农军连级以上干部和县府各科室负责人等80多人参加的会议,会议决定撤销龙茗县政府,成立龙茗县革命委员会。选举马镇武为主任,汤学礼为赤卫委员,马贞烈为财务委员,许长卿为政务委员,张纯武为肃反委员。

2月3日,冯镜、黄雄、赵维祺等领导人在镇结县城“官山”下召开大会,参加大会的有农民自卫军和各乡、村农协会负责人,以及县城附近群众、学校师生共800多人。大会宣布“镇结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并由国民党镇结县长邓玉衡移交政权,同时宣布县苏维埃政府领导成员及职务:黄雄任主席,冯镜任军事委员,赵维祺任文化委员,龙琪任土地委员,陆端任裁判委员,玉成藩任经济委员,农植三任秘书。

1930年2月3日,镇结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会址——官山广场(县委党史研究室 供图)

(四)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建设和发展

1929年至1930年,天等境内农民运动迅猛发展。在此期间,向都县建立中共地方组织,镇结、龙茗两县虽然没有建立地方党组织,但一直有上级党组织的人来组织和领导当地人民的农民革命运动。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向都、龙茗、镇结三县的农会组织、武装组织、人民政权以及其他组织如青年、妇女等群众组织相继建立,使党政军群团的权力均掌握在人民手中,从政治上、组织上为促进革命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到1930年初,随着向都、龙茗、镇结三县人民革命政权的建立,天等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并成为当时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向都县和镇结县隶属右江革命根据地,龙茗县隶属左江革命根据地。

基层人民政权的发展。1930年1月,向都县苏维埃政府领导深入北区开展工作,先后在北区建立了桑麻区苏维政府和远洞、架洞、巴麻等乡苏维埃政府。同年2月中旬,转移到北区活动的陈鼓涛、黄绍谦在崖屯建立向都县苏维埃政府崖屯办事处(4月迁往那板屯后改为那板办事处)。3月,在南区活动的林柏、黄庆金、黄怀贞等在把荷乡那样村紫微屯建立天(保)向(都)南区苏维埃政府。6月,镇结县力江乡苏维埃政府成立。7月,向都县南区金洞乡苏维埃政府成立。

向都、龙茗、镇结三县苏维埃政府(革命委员会)的主要活动。向都、龙茗、镇结三县各级革命政权建立后,在中共党组织和上级苏维埃政府(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政府机关的权力,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发动广大农民为部队筹粮献枪,领导和组织农民推翻封建势力、打倒土豪劣绅以及领导军民开展反“围剿”、反“扫荡”斗争,为巩固革命政权、保卫和发展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其主要活动内容如下:

1.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培养革命骨干,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向都、龙茗、镇结三县各级革命政权建立后,领导成员分别深入乡村广泛宣传党关于“打倒土豪劣绅、贪官污吏”“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建立苏维埃政府”“实行土地革命”等主张,宣传广西第一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宣传省《农民运动工作总则》和右江第一届工农代表大会通过的16条施政纲领。龙茗县组织了一个80多人的革命宣传团,分别深入龙英、福隆、秾茗、三加、荣华、大隆、桥皮、全茗、茗盈、顿周等乡,以演讲的形式宣传党的各项主张。向都县苏维埃政府组织妇女宣传队,深入各乡村开展宣传活动,教农民唱《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军阀》《谁是革命主力军》等革命歌曲,还编唱多首群众喜闻乐见的山歌,宣传党的各项主张。同时,积极开办平民夜校,并以右江苏维埃政府编写的《工农兵识字本》为主要课本,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各县通过各种宣传活动,使广大农民懂得了党的主张,知道要翻身解放、要自由,就要团结起来干革命,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军阀,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推翻封建势力,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道理。通过宣传活动,向农民灌输了革命思想,培养了革命骨干。共产党通过宣传革命思想,增强了农民的阶级意识和革命意识,调动了他们的革命积极性。广大青年更加踊跃参加赤卫军和红军,而且在国民党顽固派对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进行残酷“围剿”“扫荡”的艰苦环境下,各县军民仍然坚持团结战斗,继续革命

2.带领农民推翻封建制度,打倒封建势力,破除封建宗教思想。向都、龙茗、镇结三县革命政权建立后,积极废除土官沿袭下来的残酷剥削、压迫农民的各种制度,取消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烧毁农民与地主豪绅的一切契约。龙茗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宣布废除国民党各种税费,减轻农民负担,对豪绅地主拖欠的税款一律追缴,以增加财政收入。同时还将官产田和大土豪的部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入归农民。向都县苏维埃政府妇女部,发动妇女参加革命,同反动的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包办婚姻作斗争,提倡婚姻自由,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和作用。向都、龙茗、镇结三县革命政权还分别深入乡村领导广大农民开展打击封建迷信,破除封建宗教思想。向都、龙茗、镇结三县革命政权均下令取缔妓馆、赌馆、烟馆,严禁贩毒吸毒。通过这些行动,广大群众认识到要自由、要当家作主,就要推翻封建制度,破除封建宗教思想,从封建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3.广泛深入乡村发动群众,积极支援部队开展武装斗争。为了创建、巩固、发展革命政权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向都、龙茗、镇结三县革命政权,既领导赤卫军、红军坚持开展反“清剿”斗争,又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开展献枪献粮,解决部队的武器装备和军饷问题。向都县苏维埃政府妇女部,在北区组织妇女协助政府和赤卫军、红军做通讯联络侦察以及为部队舂米、送粮;动员男青年参军参战,动员群众捐献枪支支援部队;还有部分妇女跟随部队,直接参加武装斗争。为了解决部队的武器装备不足问题,向都、镇结两县分别在汉洞村、峺训村建立兵工厂,制造步枪子弹,支援部队。由于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向都、龙茗、镇结三县农民赤卫军和红军斗志高涨,积极与桂系军阀和地方反动势力进行斗争,为当地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4.积极领导广大军民开展打土豪、反“围剿”的斗争。1932年2月,桂系军阀开始向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大“围剿”。由于敌人重兵进攻,向都、龙茗、镇结三县革命政权与左右江各县一样,先后分别于当年2月至4月转入农村,改为战时体制。此时,地方反动势力以桂系军阀为靠山,卷土重来,占据各个县城,配合桂系军阀围攻革命武装。向都、龙茗、镇结三县革命政权面临着“围剿”与“反围剿”的严峻斗争。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向都、龙茗、镇结三县政府机关积极带领军民与桂系军阀、地方民团、土豪武装进行顽强的斗争,先后在境内各地与敌人开展了上百次的战役。各县苏维埃政府(革命委员会)成为当时最高的权力机关,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农军建设与发展。根据右江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右江赤卫军、把各地自卫军改为赤卫军的决定以及左江革命委员会的指示精神,左右江各县在成立苏维埃政府(或革命委员会)的同时,均对本县的自卫军进行改编。

1930年1月,向都县农民自卫军指挥部改为向都县农民赤卫军指挥部,并分设南区、北区两个常备营。总指挥黄绍谦,副总指挥黄庆金,政治部主任陈鼓涛。隶属右江农民赤卫军总指挥部领导。南区常备营营长黄庆金(兼),下设6个连,600多人,枪100余支,第一连连长邓达受,第二连连长许元开,第三连连长何其瑞,第四连连长张振笔,第五连连长梁振兴,第六连连长李焕廷,营部先后驻扎于紫微屯、富义屯。北区常备营营长黄绍谦(兼),下设4个连,500多人,枪300余支,第一连连长黄金光,第二连连长农春荣,第三连连长黄福君,第四连连长方修登,营部驻扎于巴麻村。中区汉洞农民赤卫军没有改编。

同年2月初,镇结县也将各乡农民自卫军改称为农民赤卫军,县农民自卫军大队改称为县农民赤卫军大队。除果化地区农军回归果德县编制外,其余乡赤卫军建制不变。改编后全县农民赤卫军人数近1000人。

2月2日,龙茗县也将县农民自卫军纵队改为县农民赤卫军纵队,纵队司令部设在添等圩。2月中旬增设县警备队和龙英乡农民赤卫军大队。

4月,为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林柏、黄庆金等将向都县南区常备营改编为右江下游赤卫军第五路(亦称天向两南农民赤卫军),下设3个营9个连,共1200多人。总指挥黄庆金,政委黄怀贞,政治部主任谭统南,后勤部主任黄修道。第一营营长林华封,副营长许义高;第二营营长何其瑞,副营长张振笔;第三营营长农振邦,副营长潘大斌。第一连连长邓达受,第二连连长许元开,第三连连长许邦生,第四连连长黄秋阳(后为黄光廷),第五连连长黄克丰,第六连连长梁振兴,第七连连长曹元科,第八连连长张振挺(后为黄廷光),第九连连长李焕廷。

9月,活动在雷平县的“二十四寨”农民赤卫军领导人唐飞麒率70多人枪和靖西县(今靖西市)农民赤卫军领导人钟榴霸率80多人枪到天保、向都两县交界的记屯与黄庆金领导的右江下游赤卫军第五路会合,联合组建左右两江赤卫军第一路,下辖3个纵队,共1000余人枪。总指挥黄庆金,副总指挥唐飞麒,政委黄怀贞,政治部主任乔松,秘书谭统南,给养大队长黄修道,经理股主任黄旭钦,军事教官许廷福。第一纵队队长梁春荣(“二十四寨”农民赤卫军),第二纵队队长钟榴霸(靖西县农民赤卫军),第三纵队队长何其瑞(天向两南农民赤卫军)。第三纵队下辖3个营、7个连。第一营营长林华封,第二营营长张振笔,第三营营长农振邦、副营长潘大斌。第一连连长黄克丰,第二连连长邓达受(后为许元开),第三连连长梁振兴,第四连连长黄廷光,第五连连长黄秋阳(后黄光廷),第六连连长曹元科,第七连连长李焕廷。此时,中区的汉洞农民自卫军也发展到500多人,改称汉洞农民赤卫军独立营,营长黄启廷,副营长廖德辉,第一连连长农必新,第二连连长农世章,第三连连长周健,隶属向都县农民赤卫军指挥部领导。

11月,红七军主力北上,军部决定留下韦拔群、陈洪涛在右江组建红二十一师,负责保卫右江革命根据地。10日,韦拔群、陈洪涛决定把东兰、凤山、奉议、恩隆、果德、思林、向都等县赤卫军组编为红二十一师的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团和独立团。向都县赤卫军北区常备营编为独立团第二营,营长黄绍谦。

1931年7月,由于桂系军阀连续派兵“扫荡”,左右两江赤卫军第一路在弹粮紧缺的情况下,决定解散队伍,将部队化整为零,大部分指战员在靖西县继续活动。当月下旬,部队改建为右江下游赤卫军第三团,下辖3个营共100多人枪,团长黄庆金,政委黄怀贞。8月,红二十一师改为中国工农红军右江独立师,亦称为独立第三师。12月下旬,原独立团并入六十二团,原独立团第二营改编为独立师第六十二团向都北区常备营,营长黄绍谦。

(五)邓小平对向都革命作重要指示

1930年2月28日,邓小平从龙州赶到雷平县与红八军第一纵队会合。3月7日,邓小平亲自指挥红八军第一纵队围攻靖西县城叛军郑海波(郑超)部和靖西县民团卓锦湖部,以打通左右江联络通道,便于左江红八军向右江红七军靠拢(此役敌依靠坚固城墙防备,红八军第一纵队围攻4天未果)。此后,邓小平因急于前往百色传达中央指示,从靖西经果德县果化镇过右江去百色。

3月10日,邓小平带着一个连队的指战员从靖西县城出发,经化峒县、湖润县、雷平县土湖乡,过向都县南区上映乡的布伏屯,把荷乡的上万屯、坡柳屯,第三天到达向都县南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紫微屯。在紫微屯,邓小平召集在南区活动的向都县苏维埃政府领导人林柏、黄庆金、黄怀贞以及赤卫军骨干林华封、黄克丰、李焕廷、卢桂斌等人开会,研究和指导工作,当晚在楞念屯住宿。3月13日,邓小平一行在黄庆金、黄怀贞等人的陪同下,到达富义屯,后经天保县大旺、敏来、东江,于14日中午到达向都县北区架隆屯,当晚到达巴麻村。向都县赤卫军北区常备营营长黄绍谦率众军民在巴麻村头热烈欢迎邓小平一行。

向都县南区苏维埃政府驻地——把荷乡那样村紫薇屯(县委党史研究室 供图)

邓小平一行在巴麻村住了3个晚上。第二天晚上,邓小平在黄绍谦家召集召开在巴麻村一带活动的赤卫军及县乡苏维埃政府领导人会议。会上,邓小平在听取黄绍谦的工作汇报后,向大家传达了中央指示精神,同时向大家阐明向都县开展革命工作的六个有利条件:一是向都县的群众经过长期斗争已经发动起来了;二是向都地区有了共产党并与群众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三是各乡已建立了农民武装——赤卫军;四是各地区粮食勉可自给;五是向都县处在天保、思林、镇结、靖西四县之间,山岭重叠,地势险要,利于对敌作战;六是敌人内部有矛盾,可以利用。接着,邓小平又指出了巩固革命根据地的三条基本方针:一是深入进行土地革命;二是彻底消灭民团、土匪,发展工农武装,波浪式向外发展;三是发展党组织,建立地方政权,肃清反革命。邓小平的这些重要指示,给向都各族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增强了向都军民革命的信心和决心。第三天晚上,邓小平即将离开巴麻村时,亲手书写了一首诗歌赠给黄绍谦,诗曰:“男儿立志出乡关,报答国家哪肯还;埋骨岂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有青山。”从此,这首诗成为黄绍谦在艰苦斗争日子里勉励自己、鼓励战士、战胜困难的力量。

3月18日,邓小平一行到达思林江边,由时任向都县委书记兼思林县委书记陈鼓涛派员接应并护送过右江。

(六)武装打击国民党地方当局和反动土豪

攻打荣华垌。1930年3月2日,荣华垌土豪黄现珍勾结向都县民团黄怀松,准备率土豪和民团武装大举进攻龙茗县农民赤卫军纵队司令部所在地添等圩。龙茗县农民赤卫军纵队司令部采取先发制人的办法,纵队司令汤学礼于当日率领700多名战士分三路分别从孔林屯、穿窿岩、安保屯三个方向围攻荣华垌。土豪黄现珍率部潜逃,赤卫军攻占荣华垌。第二天清晨,黄现珍率土豪武装在向都县民团黄怀松部的配合下,也分三路反围攻赤卫军。为了诱敌深入而歼之,赤卫军撤出荣华垌,一路退至孔林“派社”桥,二路退至穿窿岩,三路退至都康乡那维屯。敌兵紧紧追逼,赤卫军退至指定地点后,利用有利地形进行反击,敌兵溃败并纷纷向宁干、安康方向逃窜。此战,共毙、伤、俘敌20多人,赤卫军连长覃加积中弹牺牲。此战后,黄现珍部退到宁干,荣华垌归龙茗县赤卫军纵队管辖。(www.xing528.com)

镇结平叛战斗。1930年2月,镇结县苏维埃政府委员陆端和龙琪背叛革命。陆端叛变后,投靠隆安县县长兼右江第三路“剿共”副司令王晓东,请领省军“围剿”县赤卫军的委状,当月下旬由国民党广西省政府委任为镇结县县长。陆端当上县长后,仍以苏维埃政府委员的身份招摇撞骗,千方百计消灭镇结县农民武装力量。3月初,陆端以充实赤卫军武器装备为由,骗说上面拨给镇结县一批枪支已运到隆安,要赤卫军派人前去领取。县苏维埃政府领导人黄雄、冯镜、赵维祺等信以为真,遂派100多名赤卫军战士前往隆安领枪。赤卫军到隆安领不到枪支,又被骗到南宁西乡塘,才发觉上当。被骗的100多名赤卫军被国民党南宁总部关押,其余除少数侥幸逃回家外,大部分战士被强押上船开往横县卖给国民党许忠武部,陆端从中以收取每个兵50块光洋做交易。

县赤卫军被出卖,镇结县的农民武装遭受了严重损失。陆端的叛变,对镇结县的人民革命斗争极为不利,镇结县苏维埃政府领导立即将情况向左右江党组织和红七军、红八军前敌委员会汇报,并联系万承、龙茗两县要求援兵到镇结平叛。

3月10日,万承县农军司令何焜(何依昂)奉红八军总部的命令率100多名武装人员开赴镇结县,配合镇结县农民赤卫军攻打县城陆端叛军。陆端遭到突然袭击,无心应战,率领民团弃城出逃,农军占领县城。11日,龙茗县赤卫军营长马臣烈亦奉命率300多名赤卫军前来支援并进驻县城附近的福州屯(今福寿屯)。12日凌晨,出逃后的陆端与土豪武装头目龙泽民(龙琪的弟弟)纠集200多人枪赶回福州屯,并占据有利地形围攻龙茗县赤卫军营。马臣烈率部退出福州屯,退至县城与何焜部会合后即对敌进行反击。赤卫军迅速占领制高点,以猛烈的火力夹击横州屯的敌兵。陆端叛军两面受击,被毙、伤、俘30余人,无心再战,仓皇率残部逃窜。

战斗结束后,万承县农军继续留在镇结县城,龙茗县赤卫军于当日下午撤回天等圩。撤至峺托时,遭到龙琪率民团、土豪武装前后夹击。马臣烈率部进行阻击,双方激战3个多小时,赤卫军派10多名战士作为后卫队进行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出敌人包围圈,返回添等圩。后卫队于第二天清晨在龙茗县赤卫军何武率部营救下也安全回到添等圩。

此次战斗,未能歼灭陆端叛军,平叛未果。6月9日,镇结县赤卫军大队获悉陆端带催粮队到西区催粮,路经政州村峺政屯回县城的情报,遂调集政州赤卫军在盘峺处进行伏击,在伏击战中将其击毙。

向都县反“复辟”斗争。1930年3—4月,在中共地方组织和县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向都县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根据地建设有条不紊地开展。国民党地方民团以及土豪劣绅对此恨之入骨,频频进犯革命根据地,企图扼杀新生的革命政权。于是在向都县内掀起了一场复辟与反复辟的武装斗争。

5月12日,向都县民团常备队第二中队长、把荷局董韦尚品与天保县民团副司令陆序东各率一个中队80多人在天保县龙光街四处抓捕当地群众。林柏、黄庆金、林华封等获悉此情况后,于次日早上率南区赤卫军两个连200多人枪围攻龙光街。双方激战一个多小时,赤卫军冲破城墙,韦尚品与陆序东仓皇出逃,赤卫军进入龙光区公所,营救被关押的群众5名,并追歼残敌,俘敌8名(后处决)。

国民党向都县政府闻知龙光区公所被赤卫军攻克后,即派县民团副司令黄怀松率民团200多人到向都县南区进行报复性袭击。赤卫军进行多次伏击未能成功,南区部分村庄的民房遭民团烧毁。5月22日,黄绍谦乘黄怀松率民团袭击南区,县城兵力不足之机,率北区常备营400多人攻占向都县城,迫使县长黄清琪弃城而逃。

5月下旬,天保县常备队长韦日英经常率队到天保县燕峒乡派款摊粮,勒索欺压群众。右江赤卫军第五路许元开、黄克丰、梁振兴等率赤卫军赶赴燕峒,并在燕峒街附近阻击敌人,毙伤敌10余人,粉碎了敌人的摊粮派款计划。

6月,陈武山接替黄清琪就任向都县县长后,频频派民团到向都县南区进行“扫荡”。6月上旬,派黄怀松率民团100多人并调集常备队二中队及上万村、上映乡、洞烈屯等地土豪武装共300多人一同驻守把荷街。为了赶走这帮民团和土豪武装,向都县南北区赤卫军于6月12日联合攻打把荷守敌。敌溃败后向上映方向逃窜。

黄怀松溃败后,陈武山带领五六十名县警亲自“清剿”南区赤卫军。右江下游赤卫军第五路黄庆金等领导人立即率领400多人迎击敌人。双方在中和乡果替屯相遇并展开遭遇战,赤卫军当场击毙县警3人,陈武山被击伤大腿后侥幸逃回县城。第二天,他又以民团司令的名义纠集黄贤宝、黄清琪、刘光宝等各路民团共400多人,委任黄怀松为总指挥到南区与赤卫军决战。林柏、黄庆金、黄怀贞等领导调集右江下游赤卫军第五路500多人予以还击。两军在白水滩交战,双方激战半个小时。由于赤卫军武器装备较差,弹药又少,不宜与敌打消耗战而撤退。敌不敢追击,也撤回县城。陈武山歼灭南区赤卫军的计划落空,两个月后,因“剿共”政绩不佳而下台,反共老手黄怀松代理向都县县长。

红七军二纵二营与向都县赤卫军联合进剿土豪劣绅。1930年6月,红七军在果化战斗中重创滇军龙云部后,重新控制右江局势。8月中旬,红七军军部派参谋长龚鹤村(后叛变)和二纵二营冯飞达率300多名指战员从平马镇直抵向都县。国民党代理县长黄怀松闻讯弃城潜逃,二纵二营官兵进驻向都县城。县苏维埃政府即调集在南区、北区、中区活动的赤卫军,与二纵二营在县城汇合。8月18日,县赤卫军指挥部总指挥兼北区常备营营长黄绍谦率一连赤卫军留守县城,其余兵分三路到龙茗县添等镇、天保县果来乡、向都县把荷乡等地打土豪、筹集军饷和寻找失散的红八军官兵。

第一路由龚鹤村、冯飞达率两个连和林柏率领的县赤卫军共400多人枪,追击逃往添等方向之敌。路上捣毁永宁乡永乐村的黄怀松老巢,没收其家一切财产后,19日抵达添等圩。添等圩大土豪梅正佳、汤才元、汤崇甫等人闻讯,慌忙逃到丽川村营坡屯,与该屯土豪武装头目赵鲁宝、赵子营等联合,企图利用该屯三面环水及后山顶炮墩等有利地势,与红军、赤卫军负隅抵抗。此时,汤学礼也调集了龙茗县赤卫军纵队武装人员到添等圩会合。是日下午,红军及两县赤卫军对营坡屯进行包围,攻打聚集在该屯的土豪劣绅。在红军、赤卫军巨大的炮火轰击下,那些乌合之众的土豪武装很快溃败。土豪头目赵子营率部向教内屯山边逃命,其余的土豪不敢抵抗,他们放下吊桥,打开城门,让红军、赤卫军入屯。此战抓获土豪及士兵40多人,缴获长短枪47支和一批弹药及财物。战斗结束后,红军在添等圩住了3天,第四天返回向都县城。

第二路由中共向都县委书记陈鼓涛和右江下游赤卫军第五路政委黄怀贞率领红七军二纵二营二连和右江下游赤卫军第五路两个连共300多人,追击往天保县果来乡一带逃窜之敌。这一路先后攻打了果来街的黄玉天、凌国隆和平亮屯张太福等地土豪,没收了他们的财产。

第三路由右江下游赤卫军第五路总指挥黄庆金率领赤卫军一个连和红二营派出的一部分红军战士共200多人枪,前往把荷乡攻打足翁屯大土豪周尚琼以及把荷街国民党局董韦尚品和团务总局长岑国宝。周被俘,韦、岑二人逃窜。红军、赤卫军缴获10余支枪支和一批财物。

红军、赤卫军紧密配合,三面出击,转战百余里,寻找到了失散的红八军官兵120多人,收缴多处豪绅的武器和财物,为部队筹集了一批军饷,震慑了向都、龙茗、天保等县的土豪劣绅和国民党当局,激发了广大青年参加革命的热情。后来,在红军的号召下,向都县东区、南区、中区及天保县龙光乡等地有60多名青年参加红七军。

(七)反“围剿”斗争

桂系军阀“进剿”以及龙茗县革命委员会的解散。向都、镇结、龙茗三县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令国民党广西省当局十分恼怒,急忙调集反革命武装桂系军阀进驻根据地对农民武装进行武力镇压。1930年3月,桂系军阀师长黄鹤龄和团长周元率一个团的兵力到镇结、龙茗两县,“围剿”两县革命政权和赤卫军。他们扬言“凡衣物上染红点者,格杀勿论;凡参加农会者,杀无赦”,强令解散农会组织和农民武装,收缴赤卫军枪支。在白色恐怖下,革命斗争进入非常艰难的时刻,镇结县苏维埃政府被迫转移到凤坡乡四民村铣屯开展活动,龙茗县革命委员会转移到茗盈乡龙眼屯办公,龙茗县赤卫军纵队司令部迁到盛典村坡台屯。此后,桂系军阀在龙茗县成立一个傀儡政府,指派赵邦壁为县长。接着,黄鹤龄对驻在龙眼屯的龙茗县革命委员会进行“围剿”,龙茗县革命委员会被迫解散。

亭秾惨案。1930年7月14日,镇结县东区团总何国林纠集各乡民团数百人连夜到镇结县陆连乡古亭村亭秾街(今为平果市新安乡都先村民委所在地,1930年是镇结县生坡乡赤卫军独立营的活动据点),将亭秾街层层包围。15日拂晓,营长谢维卿发现敌情后立即率队突围,但敌众我寡,激战一个多小时后,18名指战员全部殉难,敌人砍下谢维卿的头悬挂于亭秾街头。这是当时震惊果德、镇结、隆安三县的“亭秾惨案”。惨案发生后,何国林又带领民团继续“追剿”分散在镇结县东区各乡村的赤卫军,赤卫军被打散。至此,生坡乡赤卫军独立营解体。

铣屯军民反围攻战。自从镇结县苏维埃政府迁到铣屯办公后,铣屯就成为镇结县的革命指挥部。在艰苦的环境下,凤坡乡赤卫军采取游击战术,反击桂系军阀的进攻。1930年6月初,凤坡乡赤卫军攻打罗屯土豪农敬造、农林胸,没收他们的财产。桂系军阀军需农加林(四民村上元屯人)回家看到当地赤卫军活动频繁,遂勾结镇结县南区团总农成仪与当地土豪劣绅,用石头、荆棘、木条等做障碍物,封锁铣屯路口,企图隔断铣屯与各地的联系通道,还要求解散赤卫军和苏维埃政府,威胁要调兵踏平铣屯。

镇结县苏维埃政府办公地点——铣屯(县委党史研究室 供图)

为了阻击农加林的破坏活动,7月10日至11日,冯镜、赵英豪、张普豪等率领凤坡乡赤卫军营摧毁了封锁铣屯的障碍设施,并对上元屯进行武装包围,农加林男扮女装,狼狈逃跑。赤卫军没收了农加林和上元屯几家土豪的财物充作军饷。此次武装行动,使农加林又怒又恨,他纠集各地土豪,网罗匪众。9月11日,农加林亲率民团数百人包围铣屯,赤卫军奋起抗击,激战5个多小时,击退敌人的疯狂进攻。25日,农加林又勾结叛徒龙琪和东区团总何国林带领1000多人,占领铣屯后背山及周围,向铣屯展开猛烈进攻。凤坡乡赤卫军再次英勇抗击,但因敌众我寡,战况对赤卫军不利,赵英豪率队突围。突围中,有8名战士中弹牺牲。赤卫军突围后,敌人进入村子,将群众财物洗劫一空,广里小学和部分民房被烧毁,村子沦陷,革命根据地丢失,县苏维埃政府遭到严重破坏。

三旧村之战。被红七军二纵二营打败的反动土豪武装头目赵子营死不甘心,串通养利县已叛变的原左江第一路游击队司令冯飞龙到添等“进剿”龙茗县赤卫军。冯飞龙到添等后,调集向都县民团和添等、荣华等地土豪武装围攻龙茗县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9月初,黄怀松率向都县民团200多人围攻都康乡农民赤卫军李崇伦部。9月4日,汤学礼率领赤卫军纵队直属连100多人增援李崇伦部,途经三旧村时,遭冯飞龙、黄怀松及赵子营部三路敌人围攻。赤卫军亦兵分三路进行反击,经5天激烈战斗,打退黄怀松部的正面进攻,于9日晚突出重围转回盛典村。此战,毙伤敌10多人。

坡台战役及龙茗县赤卫军纵队的解散。1930年9月18日,冯飞龙、赵子营在镇结县土豪武装劳竹楼及全茗乡南网村叛徒王昌利配合下,率2000多人枪分三路进攻龙茗县赤卫军纵队司令部驻地盛典村坡台屯。龙茗县赤卫军200多名战士在汤学礼的指挥下奋力反击,打退王昌利匪部从南路的进攻。是日中午,汤学礼在指挥战斗中身负重伤,抢救无效,于当晚光荣牺牲。汤学礼牺牲后,陈天丙指挥赤卫军战士继续与敌作战至次日下午。由于敌众我寡,赤卫军被迫突围,最终村子沦陷,根据地丢失。突围后的赤卫军转移到全茗,再转往龙州、凭祥一带活动,后在明江被国民党韦云淞部打散。

三旧村之战战址——都康县永隆村三旧屯(农大勇 摄)

镇结县苏维埃政府解体。1930年11月9日,镇结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冯镜被龙琪暗中以400块光洋收买其卫士亚五(万承县人)杀害。冯镜被害后,镇结县革命领导人赵英豪、张普豪等被迫转移到向都县北区一带活动,赵维祺转移到镇结县东区活动。至此,镇结县苏维埃政府解体。

政州保卫战。陆端被政州赤卫军击毙,国民党镇结县当局开始策划对政州村进行报复。1930年10月,国民党镇结县民团副司令龙琪联合土豪武装共500多人两次围攻政州村训政屯,训政屯军民齐心协力,凭着山上的碉堡和坚固的城墙与敌作战,痛击敌人。敌两次进犯均遭溃败。11月下旬,龙琪又和陆光华勾结冯飞龙,网罗1000余名反动武装向训政屯大举进攻。训政屯军民面对强敌,毫不畏惧,顽强地与敌人展开了三天三夜的激战,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令敌人损失惨重。但由于双方力量悬殊,赤卫军也伤亡严重,有9名指战员在阵地上壮烈牺牲,敌冲破城墙,赤卫军被迫分散突围,村子沦陷,187座民房被烧毁,牲畜、家禽和其他财物被洗劫一空。至此,政州农民赤卫军解体。

向都县第一次反“围剿”。红七军二纵二营与向都县赤卫军联合攻打向都、龙茗、天保三县土豪劣绅后,桂系军阀即派一二七团马志音营到向都县“进剿”。该营到向都县后,即与黄怀松、黄清琪、岑国宝、黄仕才、黄清加等反动土豪武装相互勾结,于8—9月,在向都县北区、中区、南区进行一系列烧杀掳掠式的“扫荡”,部分村庄损失惨重。在敌人的残酷“扫荡”下,根据地红军和赤卫军的处境极为严峻。但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红军和赤卫军指战员们始终坚持与敌人周旋,展开反“扫荡”斗争。

10月中旬,左右两江第一路3个连300多人在天保县果来乡大省屯围攻土豪武装张大福和天保县常备队组成的抢粮队,毙敌2人,活捉4人。11月中旬,向都县民团中队长黄怀显带反动武装40多人到上下万、大合等屯催粮。赤卫军副营长潘大斌带领两个连包围民团所在地巴意屯,黄怀显被击毙,余匪逃回县城。此后,反动当局不敢派小股武装到根据地催粮逼款,人民群众稍得安宁。

黄怀显被击毙后,代理县长黄怀松亲自带领民团常备队黄贤宝、韦尚品两个中队及赵荣锦的“剿共游击队”近600人于11月下旬在把荷乡和镇定乡等地勒令群众缴款纳粮。左右两江赤卫军第一路部分战士奋起抗击,但寡不敌众,敌冲破防线在镇定乡一带村屯抢劫民财,火烧民房。黄庆金获悉后,即与黄怀贞、何其瑞等率赤卫军和群众共1000多人,直捣敌人驻地坡座屯,激战一个多小时,毙敌5人,黄怀松率部逃窜。这一仗,沉重打击了黄怀松民团,粉碎了敌人催粮逼款的阴谋。

左右两江赤卫军第一路在镇定乡赶跑黄怀松民团后,军民们欢欣鼓舞,部队士气高涨。第一路赤卫军领导人决定与北区常备营、中区汉洞赤卫军独立营联合进攻县城。但是,由于赤卫军指挥上的失误,攻城失利,共牺牲战士和群众40多人,数十人负伤。这一仗虽然失利,但战士们的士气依然高涨,于12月中旬又围攻驻扎在上映乡派吞屯的向都县民团赵荣锦的“剿共游击队”。是月下旬,左右两江赤卫军第一路1000多人再次攻打向都县城,迫使黄怀松弃城逃跑。赤卫军入城后焚烧国民党县府文档,第二天转移到天保、向都两县交界的山区活动。

向都县第二次反“围剿”。1931年春,黄怀松率领民团到南北区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肆“扫荡”,制造累累血债。南北区农民赤卫军奋起反击,多次沉重打击黄怀松民团,粉碎敌妄图消灭革命队伍的阴谋。

1931年1月上旬,黄怀松率民团常备队300人窜到把荷街驻扎,准备到南区革命根据地紫微、那样、大合一带“扫荡”。时在天向南区活动的林柏、黄庆金等领导人接到情报后,联合红七军二十一师独立团第二营黄绍谦部共600多人,围攻驻扎于把荷街的黄怀松民团。此役,毙伤敌10余人,赶走黄怀松部,收复把荷街。同月,黄怀松被免去代理县长职务,农树棻接任向都县县长。

南区赤卫军和北区红二营频繁出击,主动打击国民党地方势力,驻右江的桂系军阀团长黄镇国即派韦子登营“进剿”天向两南革命根据地。1931年2月11日,韦子登率部在天保县凌甲乡及龙光乡一带“围剿”“扫荡”。黄庆金率60多名赤卫军战士阻击敌人,双方交战一天,敌未能进击。17日,韦子登营3个连和天保县保安队、常备队、民团以及土豪、乡丁等共600多人围攻驻扎在弄香屯的赤卫军指挥部,由于敌我力量悬殊,黄庆金率部转移,副营长潘大斌在阻击敌人、掩护部队转移时光荣牺牲。敌人进入新隆屯和弄香屯烧杀掳掠。此后,在向都县民团的配合下,韦子登营继续在南区进行“扫荡”“围剿”。在此情况下,左右两江赤卫军第一路被迫暂时撤离天向两南革命根据地,到中越边境开展游击活动。

韦子登营在天向两南革命根据地“扫荡”后,又于4—6月与向都县县长农树棻、县民团副司令黄清一、常备队中队长黄贤宝等,率千余名匪徒到北区巴麻、录柳、百隆等地“扫荡”。

7月上旬,红七军二十一师独立团团长黄书祥和思林县、果德县、向都县三县领导人陈鼓涛、赵世同、黄绍谦、黄庆金等决定趁向都县城敌兵力空虚之机,集中三县武装力量和红七军二十一师独立团,袭击向都县城。7月11日,三县赤卫军武装2000多人由黄书祥统率,分四路攻打向都县城。县长农树棻、民团副司令黄清一闻讯后弃城而逃。赤卫军进驻县城,营救被关押的赤卫军和群众。15日,农树棻又纠集民团司令黄怀松以及洞平、江城、甘茶、三洞等地反动土豪武装1000多人,分两路向县城反扑。红军、赤卫军予以应战,毙伤敌数人,敌败退。桂系军阀获知红军、赤卫军占领向都县城后,急令驻龙州的四十五师师长韦云淞率部前来“进剿”。赤卫军于18日撤出县城,各部回原地活动。韦云淞部扑空,不久退回龙州。

向都县第三次反“围剿”及县苏维埃政府解体。1931年8月19日,国民党广西省政府派反革命老手黄祖瑜接替农树棻任向都县县长。黄祖瑜上任后,一方面组织民团和土豪武装进攻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收买革命队伍中的不坚定分子,蓄谋杀害我革命领导人。向都县革命根据地进入最艰难的反“围剿”、反“扫荡”阶段。

9月19日,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林柏和右江独立师六十二团营长滕誉甫被叛徒廖德辉(原汉洞赤卫军营副营长)、黄清美(原汉洞赤卫军营军需)杀害。不久,汉洞赤卫军独立营营长黄启廷亦被敌抓获后杀害。至此,该独立营被瓦解,中区革命根据地陷入敌人手中。

林柏、黄启廷被害后,国民党向都县当局控制了向都县南区、中区,接着将镇压的重点转向北区革命根据地。12月12日,黄祖瑜在北区巴麻革命根据地的大门——百隆屯设立军事据点,派桂军李文标营和民团驻守。此后,驻守据点的匪兵天天到北区革命根据地各村屯“扫荡”,搜捕革命群众,并严令群众不准带粮食上山,竭力断绝人民群众与红军的联系。在此情况下,右江独立师独立团第二营营长黄绍谦把队伍化整为零,分散隐蔽活动。

1932年2月下旬,桂系军阀派第四十三师师长黄镇国统管右江地区,并命黄镇国与此时驻龙州的第十师师长黄鹤龄配合,对右江沿岸的向都、果德、思林、奉议、恩隆等县坚持革命斗争的红军、赤卫军和人民群众发起新一轮更疯狂的“扫荡”。为了应对和粉碎敌人的大“扫荡”,中共向都县委书记、县苏维埃政府委员陈鼓涛于28日与红二营70多名指战员在甘茶乡录内屯开会,整顿部队和研究反“扫荡”方案。29日,黄鹤龄派兵包围,陈鼓涛率队突围时中弹牺牲。陈鼓涛等领导人牺牲后,向都县苏维埃政府随之解体,天向两南革命根据地及向都县北区革命根据地全部沦陷,向都县和右江地区大多数县一样,革命运动由此转入低潮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