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曲靖古建筑瓦当之美:半圆形兽面纹发展历程

曲靖古建筑瓦当之美:半圆形兽面纹发展历程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使用筒瓦的瓦当自然是圆形的,以板瓦盖屋顶、正堂前廊坡顶、墙顶和两坡的固然使用眉形、扇形或者倒三角形,倒也凭添许多情趣。本章主要赏析的是“此方”的瓦当和滴水。中国早期的瓦当多为半圆形,称为“半瓦当”,主要纹饰为兽面纹,这与“此方”八塔台出土的土陶和青铜扣饰多为兽面纹发展格局基本相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瓦当在图案形态和题材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各诸侯国烧造和使

曲靖古建筑瓦当之美:半圆形兽面纹发展历程

诗云:

仰承天意俯看地

横斜珠帘直飞丝

四水归堂纳宝气

万物入怀刻神机

贱泥错捏任火炼

椽头兴畅舒风雨

总接凤栖花叶色

还观日转星月移

在前几章的图片中我们已经看到“此方”民居老宅建筑屋顶和墙头必不可少的东西——瓦。

通常对“瓦”的解释是:瓦,是汉字的一个部首,瓦字旁。其本义为:已烧成土器的总称,瓦字象形,如篆文,像两片凹凸交互钩连“”的泥片,就如屋瓦俯仰相承的样子而且“瓦”中有节,被称为“笋”。据相关考古和研究介绍,自周代起,中国建筑已经使用陶泥烧制的瓦,用于覆盖屋顶两坡(见4-001至4-006及前面章节相关照片)。鄙人对于“瓦”的认识最早是在初中时期,那个年代的学校都必须经常性地参加义务劳动。一日学校又组织学生去煤区挑柴炭(褐煤),在路过一个叫“瓦窑”的烧制陶瓦的土窑时,同学们看到做瓦师傅走进排满一个个圆筒型的土坯的草席,弯身下去,双手一拍,土坯圆筒在“啪”的一声后顿时变成了三或四片“块瓦”, 身为语文老师的班主任章开淳借着这个歇息的当口,不失时机的给我们讲道:成语“土崩瓦解”的“瓦解”讲的就是这个意思。“筒瓦”亦是如此。由此,关于“瓦”也这么具有文化来源的记忆第一次刻进了我的脑海。

“此方”民居老宅的屋顶除在正脊和垂脊处使用筒瓦外,大多也在屋檐处, 或在正堂前廊坡顶,或在廊橼滴水紧贴的椽头板上,或在墙顶使用,于是便少不了瓦当和滴水。使用筒瓦的瓦当自然是圆形的,以板瓦盖屋顶、正堂前廊坡顶、墙顶和两坡的固然使用眉形、扇形或者倒三角形, 倒也凭添许多情趣

(4-001 中所武举老宅)

(4-002 三源唐家院子120号 珠街街道)

(4-003 墩子潘吕村107号 珠街街道)

(4-004 三源唐家院子120号)

(4-005 西海朱家大院 珠街街道)

(4-006 涌泉吕家大院)

(4-007 三源民居 珠街街道)

(4-008 堡子姚家大院)

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时期起源,大约至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晚期,“瓦”的使用,是智慧的先民在建筑房屋时用于遮盖阻挡风雨,安居生活而发明的,它部分地取代了用茅草或石板做的简陋的屋顶。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载:“瓦用于古代中国建筑的屋面,主要功能作用是防水、排水,保护木构的屋架部分。在实用上,既便于屋顶漏水,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也增加了建筑的美观。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 为了遮挡风雨对椽头木料的侵蚀,延长建筑物的寿命,作为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重要构件,在檐头的前端,即众瓦节比的最下端,以筒瓦样式的“瓦当”出现了。既是下端,位置最前,故而瓦当又被称为“瓦头”,但是“瓦当”的叫法还是最为通俗和最为常见的。汉字中,“当”含有“顶端”及“阻拦、遮蔽、阻挡、拦挡、遮挡”之意,故为可抵挡风吹、日晒、雨淋之谓也,布于房屋之顶并具防水、排水作用。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随着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和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瓦当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而且多姿多彩的样式。而最古老,也最普通的,是从西周到明清乃至二十世纪中叶,除了宫廷寺庙琉璃瓦(泥质瓦坯上施釉烧制而成的)瓦当外,灰陶瓦当始终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主要的品种。甚至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今,一些复古或者仿古的建筑中,也在大量使用灰陶瓦和瓦当,所不同的是手工制作基本被机制取代,大失匠艺和灵气。曾经的“土崩瓦解”直接“土崩瓦解” 了。如果说数万年前大河山洞里的先民在地上铺设“地砖”已经开始享受“室内装修” 的舒坦了,那么“此方”的居民则在明清时期即已利用民居老宅大肆张扬居屋“文化艺术” 的荣耀与自豪。

“此方”之瓦,由于年代久远,房屋老旧,瓦当崩落严重,有的院落基本全毁,有的仅存一二,有的仅存部分滴水,还有的由于风吹日晒雨淋剥蚀十分严重,仅空对苍天发出无声的叹息,把岁月投影在灰暗而模糊的瓦当当面画心,宛若一面厚积尘埃的铜镜(见4-007至4-008)。但是,在十分有限的遗存中,也能窥探出“此方”瓦当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风采乃至艺术的况味。就其形制区分类看,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筒瓦,一种叫板瓦,当地也有叫“块瓦”的(见4-002、4-004至4-005、4-009)。本章主要赏析的是“此方”的瓦当和滴水。

“此方”的瓦当指覆瓦的当头,又大致有五个样式,一种是圆形的(见4-007至4-016),一种是椭圆形的(4-017至4-018),一种是扇形的、一种是眉形的(见4-019至4-025),还有一种为筒瓦弧顶上凸,下垂荷叶边,为了与板瓦下凹的“滴水”有区别,我称之为“灵芝型”的瓦当(见4-200至4-215);“此方”仰瓦的当头,也称为“滴水”则多为倒三角形的,又大致有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荷叶(花)边三角形等三种。后文将分类细品。

(4-009 墩子潘吕村107号 珠街街道)

(4-010 西海沈家大院)

(4-011 中所文举老宅 珠街街道)

(4-012 三源唐院村92-96号 王雄思)

(4-013 墩子潘吕村158 珠街街道)

(4-014 墩子夏家院子 珠街街道)

(4-015 墩子翟家四村11号 珠街街道)

(4-016 小河湾梁家院子46-53号之一 珠街街道)

(4-017 小河湾梁家院子46-53号之二 珠街街道)

(4-018  小河湾梁家院子46-53号之三 珠街街道)

(4-019 小河弯夏家院子45号 珠街街道)

(4-020 小河湾七组梁家大院 珠街街道)

(4-021 中所一组雷家营雷家老宅 珠街街道)

(4-022 涌泉何家大院 珠街街道)

(4-023 涌泉四组吕家老宅)

(4-024 西海上河村149-151之一 珠街街道)

(4-025 西海上河村149-151之二 珠街街道)

(4-026 堡子姚家大院之一)

之所以赞“此方”民居老宅把瓦当作为“文化艺术”的荣耀,是因为其精彩斑斓的瓦当图案艺术的丰富多彩、奇妙独特。中国早期的瓦当多为半圆形,称为“半瓦当”,主要纹饰为兽面纹,这与“此方”八塔台出土的土陶和青铜扣饰多为兽面纹发展格局基本相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瓦当在图案形态和题材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各诸侯国烧造和使用的瓦当图案种类繁多的基础上,演进得更加丰富多彩。中国传统瓦当的图案设计精心、优美,多雕饰有各种图案,极富变化,图案的题材以祥瑞纹样为主,兼有夔纹、饕餮纹、动物纹,飞禽纹、卷云纹、文字纹、植物纹、昆虫纹、几何纹以及不用雕饰的素面瓦当等等,山川气象、禽鸟兽畜、树花草虫无所不及。两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瓦当更加“艺术”了起来,画面与写意相融,图案设计更加优美,构思巧妙,简明生动,既对称又变化,均衡自然,富于生气。汉代瓦当在工艺上达到了顶峰,成为非常精致的陶制艺术品精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天才和智慧,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

(4-027 堡子姚家大院之二)

(4-028 中所武举老宅之一)

(4-029 中所武举老宅之二)

(4-030 中所武举老宅之三)

既然是民居,“此方”的瓦当鲜见龙凤、夔纹、四兽纹等等这些“重大题材”,尤其是圆形瓦当的图案,有四瓣花卷云纹、四瓣花环绕太阳纹及乳钉、五瓣花环绕太阳纹及乳钉、六瓣花环绕太阳纹及乳钉、八角花纹、菊花纹、云纹、风车纹、古钱币纹、福字纹、寿字纹、五星纹、六瓣花纹(也有称为荷花纹的)、麦穗纹、蝉纹(有的成为翼虎纹)、盘长纹、葵纹、虫纹、蝴蝶纹、太阳纹、向日葵纹等为主要题材(见4-026至4-050)。

(4-031 西海李家村283-285号之一)

(4-032 西海李家村283-285号之二)

(4-033 西海李家村283-285号之三)

(4-034 西海李家村283-285号之四)

(4-035 西海上河村158号 珠街街道)

(4-036 姚家大院 珠街街道)

(4-037 涌泉5组大埂村93号)

(4-038 涌泉五组吕家老宅 珠街街道)

(4-039 中所文举老宅)

(4-040 西海四道大门 珠街街道)

(4-041 西海李家村283-285号)

(4-042 堡子姚家大院 珠街街道)

(4-043 西海上河村158号 珠街街道)

(4-044 中所报恩堂 珠街街道)

(4-045 堡子姚家大院 珠街街道)

(4-046 中所文举老宅)

(4-047 西海沈家大院 珠街街道)

(4-048 庄家屯005号 珠街街道)

(4-049 珠街七组孙家大院 珠街街道)

(4-050中所报恩堂 珠街街道)

涌泉二组汪家村的这个瓦当是唯一所见,大家都叫它“迎春花”(见4-051),乡土风味浓郁。小河湾四组刘家老宅的瓦当为四点花心配叶果及太阳旋纹,动感十足(见4-052至4-054)。

(4-051 涌泉二组汪家村 珠街街道)

(4-052 小河湾四组刘家老宅)

(4-053 涌泉民居 珠街街道)

(4-054 小河湾小河湾村)

(4-055 西海李家村283-285号)

(4-056 西海李家村283-285号)

(4-057 堡子姚家大院 珠街街道)

(4-058 中所箐口村 珠街街道)

(4-059 三源五组董家老宅 珠街街道)

(4-060 西海湾李家村 珠街街道)

五瓣花芯并有莲花环绕的,仅在庄家屯高家大院见到残存的三枚,由于有其他建筑物遮挡,只能远远的用手机拍照(见4-061至4-063),有趣的是在城区学院街临街的民居瓦橼上也见到一枚(见4-064)。

(4-061 庄家屯六组高家大院之一)

(4-062 庄家屯六组高家大院之二)

(4-063 庄家屯六组高家大院之三)

(4-064 麒麟城学院街民居)

六瓣花芯也很少,也有叫莲芯瓦当的,而且纹饰不同,多以太阳纹及格子纹环绕的(见4-065、4-068),有重瓣花芯乳钉环绕的(见4-066)、单瓣花芯乳钉环绕的。七瓣花芯也仅在涌泉五组吕家老宅见到一枚(见4-067),直接以太阳纹做花芯的,也仅在西海李家村见到(见4-065)。

(4-065 西海宋家大院)

(4-066 西海宋家大院)

(4-067 涌泉五组吕家老宅)

(4-068 涌泉二组汪家老宅)

尖角八角花在本地无论是汉族还是彝族,无论是服饰还是建筑亦或其他需要装饰美化的地方,都是主要的题材。“此方”的民居老宅使用尖角八角花很是普遍(见4-069至4-075)。而无论是尖角还是园角的八角花或云八瓣花,实则皆以雷云纹、乳钉环绕桃花构图,有“逃之夭夭,妁妁其华”的含义,近似唐代莲花纹样(见4-076至4-078)。九瓣、十二瓣葵纹,也有称做莲花太阳纹的(见4-079至4-086)意示着连连丰收。

(4-069 小河湾黄泥坝村)

(4-070 墩子潘吕村107号 珠街街道)

(4-071 珠街民居)

(4-072 西海沈家大院 珠街街道)

(4-073 庄家屯之一 珠街街道)

(4-074 庄家屯之二 珠街街道)

(4-075 西海上河村158号 珠街街道)

(4-076 三源五组董家老宅)

(4-077 珠街张家大院 珠街街道)

(4-078 中所箐口村 珠街街道)

“此方”的莲花纹瓦当当面饰瓣莲花,瓣间无分隔线,以圆点或圆点套环莲蕾式,莲房凸起,上饰6至10数颗莲子。当面周边有一道太阳旋纹、两道或三道莲蕾纹、几何纹,再加一道乳钉纹(见4-079至4-091)。莲花纹虽早在秦代就曾作为瓦当的装饰纹样,但数量不多,未形成主流,它在六朝时期迅速流行和久远的历史影响无疑是与当时佛教在中国的广泛影响有着重大关系。在佛教艺术中,莲花代表“净土”,寓意吉祥,象征“自性清净”。

(4-079 西海上河村158号 珠街街道)

(4-080 中所文举老宅之一)

(4-081 中所文举老宅之二)

(4-082 中所文举老宅之三)

(4-083 中所文举老宅之四)

(4-084 潘吕村158号 珠街街道)

(4-085 中所箐口村张氏老宅)

(4-086 中所文举老宅 夏关锐)

(4-087 庄家屯六组张家老宅 珠街街道)

(4-088 堡子姚家大院之一 珠街街道)

(4-089堡子姚家大院之二 王雄思)

(4-090 涌泉七组民居 珠街街道)

(4-091 西海李家村283-285号)

重瓣八角花出现在三源唐院村92-96号、珠街七组孙家老宅和西海宋家大院,而且也仅存几枚。三源唐院村92-96号的重瓣八角花无边轮(见4-092至4-097)。珠街七组孙家老宅和西海宋家大院的则有单线边轮(见4-098至4-100)。

(4-092 三源唐院村92-96号之一 王雄思)

(4-093 三源唐院村92-96号之二 王雄思)

(4-094 三源唐院村92-96号之三 王雄思)

(4-095 三源唐院村92-96号之四 王雄思)

(4-096 三源唐院村92-96号之五 王雄思)

(4-097 三源唐院村92-96号之六 王雄思)

(4-098 珠街七组孙家老宅)

(4-099 西海宋家大院之一)

(4-100 西海宋家大院之二)

菊花纹及菊花网格纹瓦当在“此方”尤为多见,无疑都是表达吉利的意思(见4-101至4-121)。大多花瓣向外,也有花瓣向内的(见4-122至4-123)。

(4-101 小河湾三组刘家老宅 珠街街道)

(4-102 墩子四组曹家老宅 珠街街道)

(4-103 西海上河村158号之一 珠街街道)

(4-104 西海上河村158号之二 珠街街道)

(4-105 西海上河村158号之三 珠街街道)

(4-106 西海上河村158号之四 珠街街道)

(4-107 西海沈家大院 珠街街道)

(4-108 西海上河村158号之五 珠街街道)

(4-109 中所文举老宅)

(4-110 西海沈家大院之一)

(4-111 西海沈家大院之二)

(4-112 涌泉大院子村吕家大院)

(4-113 三源唐院村92-96号)

(4-114 西海上河村158号 珠街街道)

(4-115 庄家屯六组高家大院之一 珠街街道)

(4-116 庄家屯六组高家大院之二 珠街街道)

(4-117 庄家屯六组高家大院之三 珠街街道)

(4-118 墩子潘吕村158号之一 珠街街道)

(4-119 墩子潘吕村158号之二珠街街道)

(4-120 西海上河村157号 珠街街道)

(4-121 堡子姚家大院 王雄思)

(4-122 中所举人村 珠街街道)

(4-123 墩子民居 珠街街道)

(4-124 三源六组董家大院 珠街街道)

(4-125 涌泉二组汪家老宅)

由于风化过于严重,细节被腐蚀过多,下面这些瓦当纹饰最初看上去,很像青草蕙兰之类,倒也有茂盛的意思,也说明其经历的风霜雨雪很是悠久(见4-126至4-135),直到在城区西门街见到一枚,才可以确定就是“寿”字符的变异体图案(见4-136)。

(4-126 三源唐院村之一 王雄思)

(4-127 三源唐院村之二 王雄思)

(4-128 中所文举老宅 珠街街道)

(4-129 小河湾149-151号)

(4-130 西海李家村民居 珠街街道)

(4-131 西海上河村149-151号

(4-132 涌泉七组)

(4-133 涌泉五组吕家老宅之一 珠街街道)

(4-134 涌泉五组吕家老宅之二 珠街街道)

(4-135 中所文举老宅 珠街街道)

(4-136 麒麟城西门街街面民居)

“此方”民居老宅瓦当滴水的使用,乍一看,没有刻意追求花饰的统一,抑或是在数百年的风吹日晒中因为脱落做了更换,才显得不统一的。而透过一些人家的残存,可以肯定,最初应该还是统一的。

盘长纹,是中国最古老的纹饰,更因为“中国结”而使其成为最中国的吉祥符号(见4-137至4-152)。

(4-137 墩子四组曹家大院 珠街街道)

(4-138 西海宋家大院 珠街街道)

(4-139 中所报恩堂)

(4-140 涌泉大院子村)

(4-141 涌泉四组孙家老宅)

(4-142 庄家屯 珠街街道)

(4-143 西海上河村149-151 王雄思)

(4-144 中所文举老宅 夏关锐)

(4-146 中所文举老宅 夏关锐)

(4-147 小河湾吴家村梁家院子)

(4-148 墩子四组曹家大院)

(4-149 庄家屯六组高家大院)

(4-150 涌泉大院子村)

(4-151 墩子瞿家村11号)

(4-152 小河湾吴家院子)

(4-153 墩子瞿家村11号)

“此方”民居老宅使用的钱纹型瓦当也很多见,自然表达了财源滚滚的意向。涌泉吕家大院(见4-154)和联合白石岩民居的(见4-155至4-156)最为简单,区别在于边轮有太阳纹环绕和无边轮两种。

(4-154 涌泉四组吕家大院 珠街街道)

(4-155 联合白石岩村)

(4-156 联合白石岩村 珠街街道)

钱纹瓦当的瓦面纹饰开始变得复杂了起来,旋纹外还有乳钉边轮和雷云纹、几何纹,而画心的象眼亦与凸起的线条组合(见4-157至4-163)尽情展示线条之美。即使是画心出现长方形并有乳钉环绕,也并不使人感到繁琐,再则方框乳钉还与边轮乳钉呼应,使其点线结合的精巧度达到了极致(见4-164至4-169),不能不感叹古代工匠创造和谐之美。

(4-157 庄家屯六组高家大院 珠街街道)

(4-158 三源董家村)

(4-159 中所报恩堂)

(4-160 涌泉四组吕家老宅)

(4-161 中所文举老宅)

(4-162 小河湾五组王家老宅)

(4-163 中所文举老宅)

(4-164 西海李家村283-285号)

(4-165 西海上河村157号 珠街街道)

(4-166 西海沈家大院 珠街街道)

(4-167 西海上河村158号)

(4-168 西海上河村)

(4-169 墩子四组曹家老宅)

强烈的规范化、程式化的美感无疑为世间留下了诸多遐想。团寿纹、太阳纹、云纹、无环、单环、双环等“福”“寿”团花,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一团和气之美,自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显著的标志之一,如此纹饰的瓦当更是“此方”古代人家非常喜欢使用的纹样之一(见4-170至4-184)。

(4-170 西海李家村 珠街街道)

(4-171 庄家屯六组高家大院 珠街街道)

(4-172 中所文举老宅 夏关锐)

(4-173  中所文举老宅 珠街街道)

(4-174 西海四道大门 珠街街道)

(4-175 西海上河村158号)

(4-176 西海李家村283-285号)

(4-177 西海李家村283-285号)

(4-178 中所文举老宅 珠街街道)

(4-179 墩子瞿家村11号)

(4-180 墩子四组曹家大院 珠街街道)

(4-181 涌泉四组 王雄思)

(4-182 珠街七组孙家老宅 王雄思)

(4-183 西海沈家大院)

(4-184 墩子潘吕村158号 珠街街道)

文字瓦当始于秦代,有一、二字,四、五字至十二字等,多作篆书,随势诎曲,字形古异,间或亦呈方整者。“文字布局精巧,字体行云流水,文字的合理摆布,疏密得当,安排合理。西汉文字瓦当,字大而遒美,量多而变化无穷,实为西汉书法之珍贵遗存。”“此方” 是文字瓦当多用吉语和符号变异。文字及符号的写法多样,其线条刚柔、曲直方圆、疏密、倚正、拙巧等,在诸多方面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或方峭端庄,或大而遒美,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实为“此方”珍贵之遗存。

中所二组孙家营村86号、涌泉四组吕家老宅、中所文举老宅“寿”字瓦当中还出现三个图案:中所二组孙家营村86号有三枚孔方兄(见4-185)顶部还有一个“王”字;涌泉四组吕家老宅、中所文举老宅“寿”字瓦皆是两枚钱币,对称另一个“米”字造型,其寓意不言而喻:都是祈望财富和丰收(见4-186至4-188)。

(4-185 中所二组孙家营村86号)

(4-186 涌泉四组吕家老宅)

(4-187 中所文举老宅之一)

(4-188 中所文举老宅之二)

涌泉五组吕家老宅和中所一组雷家营叶家老宅各出现一枚四箭寿纹图案(见4-189至4-190),图案稍向西北东南倾斜,其环绕为雷云纹纹样,边轮线条稍粗,整个构图极其对称,线条精细,直中有曲,两枚瓦当中涌泉五组吕家老宅一枚在前厦的正橼上,中所一组雷家营叶家老宅各一枚置于屋顶两面坡的四个角(其余三枚腐蚀较为严重),当寓意寿与天齐。在中国诸多的“寿”字文纹样中,这也是十分罕见的瓦当瓦面纹样。文举老宅的“寿”字纹纹样则又是一种变体(见4-191),山云升腾,环绕的乳钉强化了无量之数,大有一股仙气,飘逸潇洒。

(4-189 涌泉五组吕家老宅)

(4-190 中所一组雷家营叶家老宅 珠街街道)

(4-191 中所文举老宅 珠街街道)

墩子潘吕村107号上部为“寿”字纹样,下部变形为山的造型,太阳纹环绕,大约又寓 “寿比南山”之意(见4-192),该瓦面纹样或变形、或抽象、或概括皆达到了极致,可见中国传统艺术在民间也是化入骨髓的,非现代西方各类流派可以比拟。

(4-192 墩子潘吕村107号)

椭圆形瓦当不管从形制上看还是从文字的角度上讲,都为圆形的瓦当做了最好的注脚。在“此方”椭圆形瓦当遗存仅见小河湾梁家院子的正堂前廊和门头遗存两枚(见4-193至4-194),倒也完好,瓦当阳纹烧制,图案三分,对称构图,中间一个寿字,左右两朵菊花饰以圆圈,所表述的是长寿、吉利和圆满的传统文化意蕴,边轮的太阳纹作沿,又有“阳光普照”的寓意,表达了光明与希望,丰收与美好的愿景。图案构图简洁明晰,线条为主,对称流畅,布局精巧。

(4-193  小河湾梁家院子46-53号之一 王雄思)

(4-194 小河湾梁家院子46-53号之二 珠街街道)

“此方”民居老宅的屋顶大多在正脊和垂脊处使用筒瓦,少数在屋檐处使用筒瓦。使用筒瓦的屋顶、正堂前廊坡顶和墙顶的瓦当自然是圆形的,以板瓦盖屋顶、正堂前廊坡顶和墙顶的,两坡固然使用的就是扇形、眉形或者倒三角形,倒也凭添许多情趣(见4-195至4-197)。

(4-195 西海李家村283号正堂灵芝瓦当之一 珠街街道)

(4-196 西海李家村283号门楼灵芝瓦当之二 珠街街道)

(4-197 西海5号民居 珠街街道)

最简单的扇形瓦当是庄家屯高家大院的两组,仅以点线完成,中间一叶,两环乳钉,很是简略(见4-198至4-199)。

(4-198 庄家屯六组高家大院之一 珠街街道)

(4-199 庄家屯六组高家大院之二 珠街街道)

灵芝型瓦当在“此方”也是一个特殊的种类,在涌泉二板甲村74号、庄家屯001号、庄家屯六组高家大院2号四户老宅大院见到,皆以两种蝴蝶纹饰做当面纹饰(见4-200至4-211),尤其是庄家屯六组高家大院2号瓦当的凤尾蝶纹饰极其精美,具有强烈的动感造型,令人印象十分深刻(见4-212至4-215)。

(4-200  涌泉二板甲村74号之一 珠街街道)

(4-201 涌泉二板甲村74号之二 珠街街道)

(4-202 涌泉二板甲村74号之三 珠街街道)

(4-203 庄家屯1号之一 珠街街道)

(4-204 庄家屯1号之二 珠街街道)

(4-205 庄家屯1号之三 珠街街道)

(4-206 庄家屯1号之四 珠街街道)

(4-207 庄家屯1号之五 珠街街道)

(4-208 庄家屯1号之六 珠街街道)

(4-209 西海李家村283-285号之一)

(4-210 西海李家村283-285号之二)

(4-211 西海李家村283-285号之三)

(4-212 庄家屯六组高家大院2号之一)

(4-213 庄家屯六组高家大院2号之二)

(4-214 庄家屯六组高家大院2号之三)

(4-215 庄家屯六组高家大院2号之四)

弧形瓦当细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形制憨实,更接近扇形,一类形制纤媚,故而称为眉形(见4-216至4-234),这类型的瓦当在江南一带十分普遍。憨实一类,显得粗犷,纹饰及图案以蜻蜓、卷云纹、蝴蝶、水纹、麦纹和花果居多(见4-233至4-275)。又难免想起清代经学家、文学家洪亮吉(1746-1809年)有《吴布衣蓬痴寄示纸仿秦汉瓦当为题二绝》诗道:

陶泥作瓦形难古,

烂纸为泥法转良。

总是劫灰烧不尽,

有人闲里仿阿房。

(4-216 墩子四组曹家大院 珠街街道)

(4-217 西海朱家大院 珠街街道)

(4-218 堡子施家大院之一 王雄思)

(4-219 堡子施家大院之二 王雄思)

(4-220 堡子施家大院之三 王雄思)

(4-221 三源唐家院子 王雄思)

(4-222 小河弯夏家院子45号 珠街街道)

(4-223 墩子夏家院子 珠街街道)

(4-224 堡子潘吕村158号 珠街街道)

(4-225 小河湾十五组 珠街街道)

(4-226 墩子夏家院子 珠街街道)

(4-227 堡子潘吕村158号 珠街街道)

(4-228 西海上河村149-151号 王雄思)

(4-229 三源唐家院子 珠街街道)

(4-230 西海上河村149-151号 王雄思)

(4-231 涌泉何良碧老宅)

(4-232 西海上河村149-151号之一 珠街街道)

(4-233 西海上河村149-151号之二 珠街街道)

(4-234 西海上河村149-151号之三 珠街街道)

(4-236 小河湾梁家院子46-53号之一)

(4-235 堡子施家大院 王雄思)

(4-237 小河湾梁家院子46-53号之二)

(4-238 西海上河村149-151号之四)

(4-239 西海上河村149-151号之五)

(4-240 西海上河村149-151号之六)

(4-242 墩子吴家村29号之二)

(4-241 墩子吴家村29号之一)

(4-244 小河弯吴家村夏家院子39-40号)

(4-245 墩子五组)

(4-246 墩子吕家村159号之一)

(4-243 中所雷家营孙家老宅

(4-247 墩子吕家村159号之二)

(4-248 墩子吕家村159号之三)

(4-249 珠街五组)

(4-250 西海朱家大院)

(4-251 西海十五组张家老宅之一)

(4-252 西海十五组张家老宅之二)

(4-253 西海十五组张家老宅之三)

(4-254 三源唐家院子之一)

(4-255 三源唐家院子之二)

(4-256 三源唐家院子之三)

(4-257 珠街五组)

(4-258 堡子民居 王雄思)

(4-259 珠街五组)

(4-260 小河湾吴家村梁家院子46-53号)

(4-261 小河湾夏家院子39-40号之一)

(4-262 小河湾夏家院子39-40号之二)

(4-263 三源唐家院子之一)

(4-264 三源唐家院子之二)

(4-265 墩子吕家村159号之一)

(4-266 墩子吕家村159号之二)

(4-267 西海上河村149-151号)

(4-268 堡子施家大院 王雄思)

(4-269 涌泉四组吕家大院)

(4-271 三源唐家院子之二)

(4-270 三源唐家院子之一)

(4-272  小河湾梁家村46-53号之一)

(4-273 小河湾梁家村46-53号之二)

(4-274 墩子五组)

(4-275 小河湾七组梁家老宅)

蝉,居高饮露,被古人赋予高洁象征,常常被文人墨客用来借物咏怀,以表达自己高洁的品格,生世处境抑或政治抱负。因此古代写蝉的诗就很多,与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同为当时咏蝉诗三绝的唐代诗人虞世南《蝉》最为著名。

诗云: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蝉入土蛰生,出土羽化,其弱小的生命在古人心目中,却有极高的地位,被视为一种神圣的灵物。《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有出污泥而不染意思,于是又具有了纯洁、清高、通灵的象征。蝉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便以其较高的审美价值流传于世,深入人心。在中国古代上千年的传说中,蝉还有先知先觉的含义,用在建筑的高处,自有人们的意向。“此方”眉形类瓦当又以蝉纹为多见(见4-276至4-295)。

(4-276 西海上河村149-151号)

(4-277 涌泉何良碧老宅之一)

(4-278 涌泉何良碧老宅之二)

(4-279 墩子翟家四村11号)

(4-280 墩子夏家院子)(www.xing528.com)

(4-281 涌泉五组大埂村93号)

(4-282 涌泉四组吕家老宅)

(4-283 珠街民居)

(4-284 西海上河村149-151号)

(4-285 墩子吴家村29号)

(4-286 涌泉四组吕家大院)

(4-287 小河湾吴家村梁家院子46-53号)

(4-288 西海宋家大院)

(4-289 小河湾吴家村梁家院子46-53号)

(4-290 中所一组雷家营孙氏老宅)

(4-291 西海上河村149-151号之一)

(4-292 西海上河村149-151号之二)

(4-293 西海上河村149-151号之三)

(4-294 西海上河村149-151号之四)

(4-295 西海上河村149-151号之五)

“此方”的蝉纹瓦当,有蝉身向上的,有蝉首向下的,有蝉身阳雕显得饱满的,有蝉身阴刻以线条显示的,还有蝉翅打开饰以枝叶的,有蝉翅幻化为蝶翅以及波纹的。既拘于有限的空间,又挥洒任性,既在随意而为之间,即可见精致与朴拙并存,严肃与潇洒共舞(见4-296至4-309)。

(4-296 墩子五组张家老宅 珠街街道)

(4-297 小河湾吴家村梁家院子46-53号)

(4-298 西海上河村149-151号之一)

(4-299 西海上河村149-151号之二)

(4-300 西海上河村149-151号之三)

(4-301 西海上河村149-151号之四)

(4-302 小河弯吴家村夏家院子39-40号)

(4-303 西海上河村149-151号之五)

(4-304 西海上河村149-151号之六)

(4-305 西海上河村149-151号之七)

(4-306 墩子瞿家村11号之一)

(4-307 墩子瞿家村11号之二)

(4-308 墩子瞿家村11号之三)

(4-309 墩子瞿家村11号之四)

麦穗卷云纹仅在“此方”见到三枚(见4-310至4-312)。另有三枚“孤品”分别在西海何家上村(见4-313)和墩子吴家村见到(见4-314至4-315)。

(4-310 堡子潘吕村158号之一)

(4-311 堡子潘吕村158号之二)

(4-312 涌泉四组吕家老宅)

滴水是指覆盖建筑檐头板瓦前端呈下垂状的遮挡,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檐头板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在中国传统建筑基本材料中又被赋予了艺术的生命。

(4-313 西海何家上村)

(4-314 墩子吴家村29号)

(4-315 墩子吴家村29号)

滴水“仰瓦其延列至檐端,瓦头下向成半圆形者,俗称半瓦当。瓦当形制周缘突出,仿佛铜镜,其上成记宫观、殿阙、陵厩、关仓之名,或着吉语,或图写物象,官私上下得通用之,其时代始于周秦,而讫于六朝。其图饰花纹者,时代较早,战国瓦当多作饕餮纹、人物鸟兽纹等;汉代以后有日象纹、月象纹、猿纹、鸿雁纹、苍龙纹、白虎纹、朱雀纹、四神纹、云纹、草叶纹等。有字瓦当始于秦代,有十二字、四、五字至一、二字不等,多作篆书,随势诎曲,字形古异,间或亦呈方整者。”“此方”滴水有灵芝纹滴水、莲花纹滴水、蝴蝶纹滴水、梅花纹滴水、蝙蝠纹滴水、兰叶文滴水、如玉纹滴水、太阳纹滴水、不规则纹滴水、文字纹滴水、符号纹滴水等。

“此方”简单的滴水纹样,从水滴和花草、花果等内容开始,或如葫芦、或如三叶草、或如石榴、或如桃花、或如月季、或如涟漪、或如粗壮的大树……当然这些纹样都离不开乳钉的配合与装饰(见4-316至4-361)。

(4-316 西海沈家大院 珠街街道)

(4-317 翟家三村44号 珠街街道)

(4-318 中所报恩堂 珠街街道)

(4-319 三源唐院村92-96号 王雄思)

(4-320 中所文举老宅)

(4-321 珠街街道微信图片)

(4-322 中所文举老宅)

(4-323 墩子吕家村158号)

(4-324 墩子吕家村159号)

(4-325 墩子吕家村159号)

(4-326 中所文举老宅)

(4-327 西海上河村156-158号)

(4-328 小河湾夏家院子39-40号 珠街街道)

(4-329 西海沈家大院)

(4-330 小河湾吴家村梁家院子46-53号)

(4-331 西海240号)

(4-332 三源唐院村92-96号 王雄思)

(4-333 箐口村报恩堂)

(4-334 三源唐院村92-96号 王雄思)

(4-335 涌泉大院子村)

(4-336 西海二组张家老宅)

(4-338 小河湾梁家院子45号)

(4-337 墩子五组张家老宅)

(4-339 中所张氏老宅)

(4-340 三源张明家大院)

(4-341 三源张明家大院)

(4-342 涌泉大院子村)

(4-343  三源张明家大院)

(4-344 珠街街道微信图片)

(4-345 三源张明家大院)

(4-346 小河湾六组夏家大院)

(4-347 小河湾六组夏家大院)

 
(4-348  涌泉二组汪家老宅)

(4-349 小河湾吴家村梁家院子46-53号)

(4-350 小河湾吴家村梁家院子46-53号)

(4-351 小河湾六组夏家大院)

(4-352 三源张明家大院)

(4-353 三源六组董家大院 珠街街道)

(4-354 三源唐家院子之一)

(4-355 三源唐家院子之二)

(4-356 三源唐家院子之三 王雄思)

(4-357 西海沈家大院 珠街街道)

(4-358 三源唐家院子之四 王雄思)

(4-359 涌泉吕家大院 珠街街道)

(4-360 三源五组董家老宅)

(4-361 堡子姚家大院 王雄思)

在“此方”滴水的图案中心,八瓣花纹两边放射型光芒延伸的滴水也是多见的(见4-362至4-372)。

(4-362 墩子瞿家村11号)

(4-363 三源四组张家大院之一 王雄思)

(4-364 三源四组张家大院之二 王雄思)

(4-365 堡子姚家大院之一)

(4-366 堡子姚家大院之二)

(4-367 涌泉吕家大院)

(4-368 墩子五组张家老宅)

(4-369 小河湾吴家村梁家院子46-53号之一)

(4-370 小河湾吴家村梁家院子46-53号之二)

(4-371 涌泉吕家大院)

(4-372 墩子五组张家老宅)

蝴蝶纹饰及其蝴蝶纹饰的变形尤为复杂(见4-373至4-396)。

(4-373 堡子姚家大院之一 珠街街道)

(4-374 堡子姚家大院之二 珠街街道)

(4-375 堡子姚家大院之三 珠街街道)

(4-376 堡子姚家大院之四 珠街街道)

(4-377 堡子姚家大院之五)

(4-378 珠街张家大院之一 珠街街道)

(4-379 珠街张家大院之二)

(4-380 珠街张家大院之三)

(4-381 珠街张家大院之四)

(4-382 珠街张家大院之五)

(4-383 三源六组董家大院之一)

(4-384 三源六组董家大院之二)

(4-385 三源六组董家大院之三)

(4-386 三源六组董家大院之四)

(4-387 三源六组董家大院之五)

(4-388 小河湾三组刘家老宅)

(4-389 庄家屯张家台子张氏老宅)

(4-390 中所雷家营孙氏老宅)

(4-391 中所一组雷家营叶家老宅之一)

(4-392  中所一组雷家营叶家老宅之二)

(4-393 庄家屯张家台子张氏老宅之一)


4-394 庄家屯张家台子张氏老宅之二)

(4-395 中所雷家营孙氏老宅之一)

(4-396  中所雷家营孙氏老宅之二)

菊花纹滴水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而且工艺及其精美,艺术刻画堪称非凡(见4-397至4-406)。

(4-397 涌泉二板甲村51号之一 珠街街道)

(4-398 涌泉二板甲村51号之二 珠街街道)

(4-399 涌泉二板甲村51号之三 珠街街道)

(4-400 涌泉二板甲村51号之四 珠街街道)

(4-401 涌泉二板甲村51号之五 珠街街道)

(4-402 西海240号李家老宅)

(4-403 三源五组董老宅之一 珠街街道)

(4-404 三源五组董家老宅之二 珠街街道)

(4-405 涌泉二组孙家老宅之一)

(4-406 涌泉二组孙家老宅之二)

在“此方”还有许多已经无法判断的图案设计,是文字还是植物?亦或是动物?隐约间也大致可以看到其曾经的精美,但是由于风化剥蚀严重,照片质量太差,又没有找到相同或者类似的参考,只能以图片的形式在本书中呈现,姑且保留其残影(见4-407至4-429),以供列位鉴别,或许能给予赐教。

(4-407 涌泉翟家三村44号 珠街街道微信图片)

(4-408 中所箐口村张氏老宅之一)

(4-409 中所箐口村张氏老宅之二)

(4-410 中所箐口村张氏老宅之三)

(4-411 中所箐口村张氏老宅之四)

(4-412 中所箐口村张氏老宅之五)

(4-413 小河湾梁家院子)

(4-414 中所文举老宅)

(4-415 墩子吴家村29号之一)

(4-416 墩子吴家村29号之二)

(4-417 三源五组董家老宅之一)

(4-418 三源五组董家老宅之二)

(4-419 联合白石岩张家老宅)

(4-420 中所一组雷家营叶家老宅)

(4-421 西海二组张家老宅)

(4-422 三源五组董家老宅)

(4-423 珠街三组卢家老宅)

(4-424 庄家屯庄家村)

(4-425 涌泉二组汪家老宅)

(4-426 珠街七组张家大院之一)

(4-427 珠街七组张家大院之二)

(4-428 庄家屯庄家村)

(4-429 涌泉二组汪家老宅)

钱纹滴水在“此方”也很多见,无疑都是对财富的期许与厚望,联合白石岩民居的钱文表达又无疑更为直接,虽然图案中间是文字符号,但是大有“日进斗金”“财源滚滚” 的文化表达(见4-430至4-436)。

(4-430 联合白石岩张家老宅之一)

(4-431 联合白石岩张家老宅之二)

(4-432 联合白石岩张家老宅之三)

(4-433 联合白石岩张家老宅之四)

(4-434 涌泉四组吕家老宅)

(4-435 涌泉四组吕家老宅)

(4-436 墩子翟家大院 珠街街道)

动物纹饰的滴水在“此方”也无发现,这也说明“此方”民间在使用瓦当滴水是严格遵守古代仅在殿宇、寺庙、祠堂等重要建筑才使用的规制。但是飞禽还是出现在“此方” 的滴水图案中(见4-437至4-441)一对仙鹤栖于林梢,倒也平添了几分仙气。

(4-437 西海十五组李家老宅 珠街街道)

(4-438 西海十五组之一 珠街街道)

(4-439 西海十五组之二 珠街街道)

(4-440 涌泉五组 珠街街道)

(4-441 西海十五组李家老宅 珠街街道)

(4-442 西海沈家大院)

有的以太阳纹为画芯的滴水(见4-442),又以文字为辅,然而看上去,文字便在不经意间成了主题的瓦当,在墩子潘吕村旁一座院落已经毁尽仅存大门的门头见到(见4-443至4-445)。

(4-443 墩子吕家158号旁之一)

(4-444 墩子吕家158号旁之二)

(4-445 墩子吕家158号旁之三)

“瓦当文字,秦汉宫殿楼台屋顶瓦片上的模印文字,多作篆书,结字因势变体,用笔抑扬顿挫,曲屈富变化,具粗犷纵逸的趣味,故为书家珍重,篆刻家也常模拟瓦当风格入印。”——《古代碑帖鉴赏》费声骞。“此方”文字或文字符号的应用,除变体外,多为“福”“寿”二字的传统装饰性图案(见4-446至4-471)。

(4-446 中所报恩堂)

(4-447 中所孙家营之一)

(4-448 中所孙家营之二)

(4-449 中所箐口村之一)

(4-450 中所箐口村之二)

(4-451 中所箐口村之三)

(4-452 中所报恩堂)

(4-453 小河弯吴家村夏家院子39-40号 珠街街道)

(4-454 小河湾吴家村梁家院子)

(4-455 西海朱家大院)

(4-456 珠街十五组张家老宅之一)

(4-457 珠街十五组张家老宅之二)

(4-458 珠街十五组张家老宅之三)

(4-459 小河湾吴家村梁家院子46-53号)

(4-460 小河湾六组夏家大院)

(4-461 墩子吴家村29号)

(4-462 庄家屯庄家村之一)

(4-463 庄家屯庄家村之二)

(4-464 涌泉二组汪家大院之一)

(4-465 涌泉二组汪家大院之二)

(4-467 珠街七组孙家大院)

(4-468 珠街七组老医院)

(4-469 珠街七组老公社)

(4-470 堡子村三组43号旁)

(4-471 三源五组董家大院)

2019年1月因为拍电视剧需要选景,我们到了联合白石岩村,在与带路的时任副书记孙明坤的交流中,自然要提及老宅、窗花、瓦当这个话题,他介绍说瓦当不仅有,还有文字,好多字。由于没有带在身边,只有过后他拍了照片通过微信发给我。果然,几天之后我收到了照片,仔细一看,居然有七个字:高□(疑为“驻”)百代千秋  寿!两角还有一对孔方兄。2020年4月街道刘书记安排我们前往白石岩,主要还是实地调研民居老宅和中国工农红军两过珠街的情况,果然在白石岩张家的屋檐下看到了不少的文字或字符瓦当滴水。虽然千百年来各民族见的文化交流的确存在,在麒麟区这个最大的彝族村落居然存在如此众多的,具有强烈汉文化特征的文字滴水,还是很出乎意料的(见4-472至4-481)。在这样的物证面前,只有以惊叹惊喜来形容了。

(4-472 联合白石岩之一)

(4-473 联合白石岩之二)

(4-474 联合白石岩之三)

(4-475 联合白石岩之四)

(4-476 联合白石岩之五)

(4-477 联合白石岩之六)

(4-478 联合白石岩之七)

(4-479 联合白石岩之八)

(4-480 联合白石岩之九)

(4-481 联合白石岩之十)

虽然只有一个“福”字,但是墩子张家台子张家大院清晰的“福”字滴水,依然也是令人感到惊喜的(见4-482至4-484)。

(4-482 墩子张家台子张家大院之一)

(4-483 墩子张家台子张家大院之二)

(4-484 墩子张家台子张家大院之三)

2020年4月是个明媚的春天,尤其是在疫情过后。也许就是缘分,我们在对“此方” 民居老宅的进一步调研中又获得了不断的惊喜与兴奋。在对全街道几乎所有村落的考察调研中,“福”充满了步行近一百公里的行程。在中所大箐口村拾到的“卍”字符瓦当是一件孤品(见4-485),而远远望去,一枚完整的“福”字瓦当居然出现在涌泉吕家老宅屋顶的鸱吻位置(见4-486)!然而三源角家村村口一户民居马头墙上的“福”字瓦当则留下迷惑。初看上去,这就是个“福”字,但是仔细观察,发现居然是个反向的字符(见4-487至4-488)!是当初砖瓦窑的工匠一时疏忽把字符刻反了,还是做模具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成品出来后字符是反的?是主人家刻意要求把字符反用,以三(古时“三”也指多)田意示丰衣足食为首?还是,把“神”位移居模板尊位(左为上为尊)?除去风化和腐蚀的因素,左边这个偏旁不是“神”,那么会是什么?如果不是“福”字,又会是一个什么字?原来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福”字就有这样的写法。

(4-485 中所大箐口村)

(4-486 涌泉四组吕家老宅)

(4-487 三源角家村村口之一)

(4-488 三源角家村村口之二)

最明确无疑的文字瓦当当属小河湾社区小河湾村的五星文字瓦当(见4-489至4-490),显然这枚用耐火材料烧制的瓦当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和治理南盘江时期。小河湾就处在南盘江边,从前汇入南盘江的小河道很多,河堤矮小,但逢大雨滂落,易遭水灾,固有“扯个亮闪闪,吓死小河湾”的顺口溜。这枚瓦当就是当年河道改造工地施工用房的遗存,自1953年冬天开始的南盘江截弯改直以来算起,至少也有七十年的岁月了。

(4-489 小河湾社区小河湾村之一)

(4-490 小河湾社区小河湾村之二)

那么超过七个字的瓦当在“此方”是否还有呢?答案是有。不仅有,重要的是可以证明“此方”居住民已经在当地居住了数百年的“铁证”。

2020年4月3日上午,我们刚进入珠街社区珠街二组村口,就遇到一户人家在拆除危房。既然是危房,年代一定不近,于是我们绕着房屋寻找,试图在瓦砾的废墟中有所发现,甚至还把手指弄破,但是只有失望,只有看着一辆农用车把拆除的垃圾准备运走。无赖之下,只有进村到其他有线索的人家查勘。其间,随行的街道文化站的小袁接到电话,称省厅文物处处长一行即将到达,要调查红军留下标语的情况。一看时间也近中午,我们只有回到办事处,决定午饭后再返回把没有走完的民居老宅接着走完。送走省厅的人,吃过饭已经是下午三点了,我们立刻出发,返回珠街二组,第一个落脚的地方居然就是上午拆危房的人家,就在残墙的窗子下,我发现一枚瓦当,捡起一看,顿时惊了:仔细一看,居然有九个篆书文字,而品相相当好(见4-493)!这,也许还是缘分。后来在西海十五组张家老宅的屋顶垂脊橼角也发现了一枚(见4-491),再后来的一个周末,也在城区的学院街临街的一户人家瓦檐上也发现了一枚(见4-492)。上面九个字“曲靖营房工部局制”,经请教王启国先生,他认为:“历史上宋代和明代有《建筑法式》,并设有相关机构。这个瓦当很有历史价值,应为明代军队营房工部局为营房建设专制,估计原为城内兵备道建筑所用,后流入民间。”又云:“明代在云南设立了六个兵备道,曲靖兵备道署就设立在北门街,靠近今康桥,所以康桥明代叫兵备道桥。”城区学院街紧接北门街,即是距离康桥最近之处。再据赵宏奎老先生《话说曲靖》一书《珠江源头第一市——曲靖与澳门的历史渊源》认为:“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当时著名的地理学家汪藏海,受云南总兵官西平王沐英之邀,来曲靖帮助勘测、设计,建造曲靖府城。” 为防止外敌入侵,加强妈港的管理,1389年在曲靖城开工两年后,朝廷旨谕汪藏海到澳门去筑城守疆,1393年“沐春(沐英之子)说:‘算起来我先后设计建造了数十座城,唯曲靖与妈港这两座仿古建筑的滋味、姊妹城是我一生最为满意的了’。”本书也如此算来,“此方”这枚铸有“王”字官印的瓦当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了。

(4-491 西海十五组张家老宅)

(4-492 麒麟城区学院街)

(4-493 珠街二组民居危房拆除后遗存)

有资料云:瓦当、滴水的造型,千姿百态,既是绘画、工艺、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又是实用与美术相结合的艺术,在一些古建筑上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它不仅以典雅大方、宏伟壮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而且在考古学上可以帮助我们断代,同时还是研究中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方”的瓦当、滴水即是如此。

(4-494 中所七组)

据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古代宫墙基垒石凹入,作水纹状,谓之“涩浪”;明代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一·涩浪》云:“宫墙基叠石凹入,多作水文,谓之涩浪。” 房屋椽口以瓦砌线脚为叠涩之法。这种古代通过抹当沟,砌瓦条,扣脊瓦,抹眉子等一层层堆叠向外挑出,或收进建筑的砌法,被使用在“此方”正脊、门脊、廊脊、清水脊、过垄脊、高坡垄、低坡垄、大式垂脊乃至挡风墙顶部的叠涩拱、出檐、束腰、拔檐等处造型艺术中(见4-494至4-531)形成了既简单又别样的建筑艺术造型。

(4-495 中所文举老宅之一)

(4-496 中所文举老宅之二)

(4-497 墩子下官大门)

(4-498 三源民居门头)

(4-499 珠街张氏老宅之一)

(4-500 珠街张氏老宅之二)

(4-501 三源张家大院之一 王雄思)

(4-502 墩子潘吕村158号 珠街街道)

(4-503 三源张家大院之二 王雄思)

(4-504 庄家屯001号)

(4-505 三源唐家院子)

(4-506 中所文举老宅之三)     

(4-507 中所文举老宅之四)

(4-508 小河湾夏家院子39-40号)

(4-509 小河湾梁家院子46-53号)

(4-510 小河湾吴家院子31号 珠街街道)

(4-511 西海朱家大院之一 珠街街道)

(4-512 西海朱家大院之二 珠街街道)

(4-513 西海5号 珠街街道)

(4-514 小河湾梁家院子46-53号)

(4-515 西海沈家院之一)

(4-516 西海沈家院子之二 珠街街道)

(4-517 涌泉二板甲村22号)

      (4-518 涌泉二组汪家村52号)

(4-519 三源四组张家大院)

(4-520 中所大箐口村武举老宅)

(4-521 三源唐家院子120号)

(4-522 涌泉二板甲村22号 珠街街道)

(4-523 小河湾吴家院子31号之一)

(4-525 西海宋家大院之一)

(4-526 西海宋家大院之二)

(4-527 西海宋家大院之三)

(4-528 西海宋家大院之四)

(4-529 小河湾梁家院子之一)

(4-530 小河湾梁家院子之二)

(4-531 小河湾梁家院子之三)

不仅如此,“此方”的青瓦之趣,不仅仅作为遮风挡雨的建筑材料,也不仅仅有不同的丰富的花纹和寓意,还借其有限的几何外形,多以涩浪或谓叠涩之法把传统建筑的造型艺术,或在墙头,或在门脊、或在屋脊,用于建筑的装饰艺术上,而且无不尽用其极(见4-532至4-539)。

(4-532 西海老公社之一)

(4-533 西海老公社之二)

(4-534 涌泉大院子村吕家大院之一)

(4-535 涌泉大院子村吕家大院之二)

(4-536 中所武举老宅)

(4-537 西海上河村)

(4-538 涌泉二板甲村74号之一)

(4-539 涌泉二板甲村74号之二)

而以三角形滴水配板瓦涩浪法、或者滴水正倒相组合制作的陡版,却显出了别样的装饰韵味,既起到了避水避风的作用,又借助滴水的花纹起到了较强的装饰效果(见4-540至4-553)。

(4-540 小河湾夏家院子39-40号)

(4-541 西海宋家大院)

(4-542 墩子翟家四村11号之一)

(4-543 墩子翟家四村11号之二)

(4-544 墩子翟家四村11号之三)

(4-545 墩子翟家四村11号之四)

(4-546 中所报恩堂)

(4-547 墩子夏家院子之一)

(4-548 墩子夏家院子之二)

(4-549 墩子夏家院子之三)

(4-550 墩子夏家院子之四)

(4-551 墩子夏家院子之五)

(4-552 墩子夏家院子之六)

(4-553 墩子夏家院子之七)

以“李家村豆腐”驰名的西海社区,坐落在田坝之中。一组张家大院屋面垂脊出头梁上的搏风挡片,有别于其他使用的板瓦,其残存三片长方形的陶片上的花纹似某种建筑的腰线,但是形制特大,厚实(见4-554至4-555),因为主人不在家,便没有问得具体为何物?来自何处?

(4-554 西海一组张家大院之一)

(4-555 西海一组张家大院之二)

室内顶瓦通常都是以凸面向下,在屋里因为大多有木板做“天花板”,一般都没有过多的雕饰和图绘,除非是一些特别的场合。如殿宇或者庙堂有特殊的需要(见4-556)。

(4-556 中所呈祥寺大殿廊顶)

但是在“此方”的民居中也有极少的图案和文字顶瓦出现,倒也是一种别样的文化体现。如珠街社区民居门道顶瓦的叶子图案,黑白对比明显,对称布局,显得生动而活跃,使得本来漆黑的死角顿然灵动了起来,凭生情趣(见4-557)。

(4-557 珠街民居)

小河湾梁家大院门头的顶瓦则出现了菱形方块中少见的文字。据户主梁先生说,那是一首诗,是建盖这座大院的师傅所写,由于年代久远,在“文革”期间又被“破四旧”,涂抹严重,仅记得有这么几句:“福禄一块匾,疑似张绍昌,荣华年年来……”(见4-558至4-559)。

(4-558 小河湾梁家村46-53号)

(4-559 小河湾梁家村46-53号)

尤其令人感慨的是西海社区民居门头两片残存的文字板瓦:明显的残留了“寒来” 两字。于是不由得使人联想到或许早期就是“寒来暑往”四个文字。顿然间,一缕温馨弥漫心头。此字置于门橼瓦顶里面,或要告诫家人,或者宣示来客,无不体现着主人不计贫富,好客交友的善美之心,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亦或如南宋诗人杜耒《寒夜》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浸透着无尽的亲情。于是便把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精髓的内容,最人性化的一面,最诗意的含蓄,在一个不引人注意的细节上,悄无声息地体现得淋漓尽致(见4-560)。

(4-560 西海民居门顶)

瓦当滴水,被称为中国传统建筑屋顶上的诗行;灰瓦屋檐,在千百年则被诗意成了中国古建筑记忆符号。

于是记起清末沈泽棠《月华清·少眉弟于市中购得汉瓦当一片》词:

晕蚀苔花,

形摹璧月,

汉宫遗事重数。

小小鱼鳞,

曾裛蓬莱仙露。

认篆纹、钗股依然,

问回首、觚棱何处。

堪据。

伴晋砖斋里,

一般怀古。

休说兴亡恨苦。

只片影鸳鸯,

泣残秋雨。

吉语空存,

那见朝阳前度。

算输他、铜雀风流,

幸未与、玉鱼尘土。

珍贮。

付词人拂拭,

雅怀遥赋。

青瓦屋掾下究竟又是如何的光景?列位何妨由透过瓦当滴水仰望蓝天处收回目光,移步再行赏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