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唐间王氏世家大族-兰山历史文化通览

汉唐间王氏世家大族-兰山历史文化通览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前所述,琅琊世家大族,在汉唐之间要数王氏家族。这个家族奠基于西汉王吉,以服务社会政治为第一要务,以王氏青箱学为特有家学和处世哲学,将家族与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与时卷舒,从而在汉唐间鼎盛一时。其后,贤达文士多退隐山林,故整个王氏家族陷入百年的低潮期。因而,能否在国家政权体制内获取官职、履行职责,关系到其作为官僚家庭和世家大族能否继续拥有自己已经取得的地位并不断向更高处发展。

汉唐间王氏世家大族-兰山历史文化通览

如前所述,琅琊世家大族,在汉唐之间要数王氏家族。这个家族奠基于西汉王吉,以服务社会政治为第一要务,以王氏青箱学为特有家学和处世哲学,将家族与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与时卷舒,从而在汉唐间鼎盛一时。

琅琊王氏比较早的代表有秦代王翦。王翦一生武略过人,征战无数,战胜攻克,勇而多谋,是位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更为可贵的是,他在杀伐无度的战国时代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仁义为怀,力避暴虐。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一直为世人所尊崇,是战国名将中最有成就的人。

王翦之子王贲及孙王离承启家业,继续为秦国服务。但是,王氏家族中的人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武将虽能保家卫国,但毕竟以杀伐为业,充满血腥,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而且,少有常胜善终之人,要么死于征战之中,大将不离阵头亡,要么狡兔死走狗烹。就王翦而言,虽然当世功成名就,但其子孙难逃战败被俘的厄运,甚至王离之子王元不得不避乱琅琊。

汉初,王元在政治上难有作为,但王氏家族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默默地奋斗积累,随着汉代社会的安定和制度的逐渐完善,王元四世孙王吉迁到临沂。他因好学明经而被郡吏举孝廉,官至谏大夫。其子王骏、孙王崇继承家学传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皆封侯并荣登三公之位。由此可以看出,王氏家族痛定思痛,一改祖先王离的从武之路,选择文职,以经学起家,这就为琅琊王氏埋下了重文轻武的种子。(www.xing528.com)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王崇为避政祸,辞大司空而就封国,一年后被侍婢毒死。其后,贤达文士多退隐山林,故整个王氏家族陷入百年的低潮期。

东汉末年,琅琊王氏打破沉寂,重新崛起。王仁官至青州刺史,其子王睿为荆州刺史。但此时的王氏仍旧重文轻武,后来由于王睿被害,他们才不得不重新思考武职在乱世中的价值,开始谋取兵权,王雄即如此。《三国志》载王雄“天性良固,果而有谋,历试三县,政成人和”,其子王浑任凉州刺史,王乂任平北将军。从此,琅琊王氏开始了在仕途上文武并重的选择取向。

琅琊王氏深刻地懂得从政可以获得俸禄,以解决生活和生存的实际问题,同时又可以通过治国安民,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这一道理。因而,能否在国家政权体制内获取官职、履行职责,关系到其作为官僚家庭和世家大族能否继续拥有自己已经取得的地位并不断向更高处发展。琅琊王氏能够绵延近千年并在险恶的仕宦道路中屡建辉煌,就在于他们廉洁从政,从不或很少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个人私利。他们将为政经验世代传承,并不断加以研究和深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王氏青箱学”。琅琊王氏不断地将这种学说发扬光大,进而利用在仕宦实践之中。这一家族清俭持家,安贫守素,对钱财得之有道、取之有义,可以得可以不得则不得,可以取可以不取则不取,即使对君主的赏赐也尽可能不取。正是这种优良的家风,使他们在官场中形成了廉洁奉公的行政风格,这显然也是保持其家族长盛不衰的重要秘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