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的汉水文化研究集成果

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的汉水文化研究集成果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严如熤在陕南期间,遍历南山,以实地调查为行事基础,与文献记载完美对接,制定措施合理有效。兴修水利之时,严如熤反复进行实地考察,排查隐患,解决问题。嘉庆十四年,严如熤绾符此,考察地貌,查找原因。严如熤经过数次考察,断定海塘作法正是此堰屡发水患根本原因。明确了症结所在,严如熤便对症下药,制定一套可行方案,买地另开新渠,重新修治,堤附岸为固,再无冲刷之患。

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的汉水文化研究集成果

严如熤在陕南期间,遍历南山,以实地调查为行事基础,与文献记载完美对接,制定措施合理有效。汤金钊评其:“君在南山十有余年,亭障要隘村寨径路曲折,罔不口讲指划而心萦缭之,穷乡邃谷老兵妇孺咸识君姓氏。”正如李汉林评价严氏平定苗乱功绩:“严如熤的这些善后治策与其他人提出的类似治策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时人往往以兴办‘义学’、进行教化,开设‘屯防’、修筑‘边墙’以资防御作为处置苗民事件善后措施,但是严如熤知道应当如何将这些决策进行具体的实施,因为他了解进行‘屯防’的时候哪些地方的苗民可用,哪些地方最易于开展‘屯田’,而不是与其他人一样泛泛谈设‘屯防’。”严氏治理陕南的每一项政策措施,不空谈理论,或完全照搬过往经验,都是经过走访考察,了解当地情况之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三省边区无业流民居多,与苗地情况不同,平定二处动乱方针各异:“教匪滋扰,与苗獠不同。苗獠部落虽多,俱有一定地方,不能远离巢穴。教匪于秦、蜀、楚、豫四省边隅深山大箐之中,潜相勾结。”对待三省边区贼匪,严如熤便实施分地以守之计,并且取得了显著效果。《稽查山内匪徒禀》曰:“如熤与吴镇商量,饬防汛文武,画地分守,各专责成,与川边相连各要隘,如定远之鹿池坝、滚龙坡、秋坡梁、姚家坝。……惟是官牟各守境界,其交界处所,未免互相推诿,则声势尚未联络,匪徒仍可乘间躏入。如熤与吴镇商量,必须派勤劳将官督率巡逻。……于冬春二季,与吴镇亲赴各边界,亲身周历,巡查既严,分防文武之责成。如熤与镇将又复梭织巡察,是以去冬以来,奸徒敛迹,此卑府文武筹办边防大概,经禀明各宪在案。”严如熤根据各地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步骤。

兴修水利之时,严如熤反复进行实地考察,排查隐患,解决问题。疏治南郑班公堰,严如熤至堰勘察,载度地势。《修班公堰记》曰:“下坝土营、牛营等处田三千二百余亩,往时旱地亩岁收粟豆五六斗,自改水田,载稻谷,亩收三石余,合京斗六七石。三坝民用渐饶厚,定水约。上坝于开渠时地近,夫较众经历龙门有起闭责,而田土兼沙不耐旱,准细水长流。中下土稍厚,且梁滩、娘娘沟有山水浸注渠中,中坝轮四日夜,下坝三工轮十三日夜,周而复始。下坝用水,将中坝各洞口全行闭封。……自十三年起,岁岁增修,至十八年工始峻,则信善成善终之难也。”严如熤找出问题所在,加深渠身,解决淤泥充塞问题,并根据地势、土质情况,制定水约,将班堰之前农民用水“各开各渠”变为轮流开放,合理用水,扩大受益之田。山河第二堰,岁有冲塌之患。嘉庆七年(1782),前观察虚舟朱公于顶险处倡修石堤,仿海塘作法,堤立江中,工甚巩固,但遇山洪涨发,堤毁。嘉庆十年(1785),郡侯新安朱君又凿石重砌,嘉庆十二年(1787)秋仍毁于水,庄稼减收。嘉庆十四年(1789),严如熤绾符此,考察地貌,查找原因。《山河二堰改修渠身堰堤记》:“欲兴大利,先祛大害。往来江干,周咨博访。因思堤仿海塘,工甚善 ,而山水、海水不同,潮汐水势平,山水陡急,涨时推沙拥石而来,石之巨者如房、如柜、如车轮洄漩。堤根与石相砰击,外石得水助,堤石不能敌,一石碎损,水浸入堤,堤根漩空,而全堤石皆倒塌。……稽古圣人治水,掘地由地中行,不与水争地,堤筑江中,屹然当水冲争矣。”严如熤经过数次考察,断定海塘作法正是此堰屡发水患根本原因。严如熤分析海塘作法适用于海水,不适合山水。明确了症结所在,严如熤便对症下药,制定一套可行方案,买地另开新渠,重新修治,堤附岸为固,再无冲刷之患。(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