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邓城镇:商水县特色古镇

邓城镇:商水县特色古镇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11月,邓城镇入选第四批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16年12月22日,邓城镇上榜第四批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017年8月,邓城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2020年6月,被命名为河南省第一批“美丽小镇” 。外出务工已成为该镇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邓城镇通过组织农民参加农民工现场招聘会等,促进外出人员稳定就业。2018年2月,邓城镇被周口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邓城镇:商水县特色古镇

邓城镇位于商水县境西北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商水县城15公里,南邻周漯公路,北与西华县隔沙河相望,总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4万亩。下辖30个村委会,76个自然村,总人口6.8万人。

三国时魏大将邓艾在此屯兵,故名邓城。1956年设邓城乡,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乡,1988年改镇。2010年11月,邓城镇入选第四批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16年12月22日,邓城镇上榜第四批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017年8月,邓城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2020年6月,被命名为河南省第一批“美丽小镇” 。

境内有殷水故城(汉、隋)、屠家墓群(汉)、许村白果树(汉)、宋庙大殿(清)、张堂张氏民居(清)、赵百元墓(清)、李振奇墓(清)、叶氏庄园(清)、刘克强烈士墓解放战争时期)、赵海静烈士墓(解放战争时期)等众多古代及近现代遗迹、遗址。其中叶氏庄园占地100余亩,有楼房400多间,均系灰色砖瓦硬山式建筑,是中原腹地清代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整、建筑规模较大的清代民间庄园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城镇农业生产欣欣向荣,人均占有量居全县前列。近年来,通过大力调整作物布局,花生、蔬菜辣椒、瓜果等栽种面积逐渐扩大。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以种、养、加为主导产业,以“公司+农户”为基本形式,初步形成了粮油加工、蔬菜加工、辣椒生产、食用菌栽培、生猪养殖、手工纺织等六大龙头产业,带动千家万户增收发展。2019年,邓城镇农业总产值达28269万元,畜牧业总产值达19587万元,其他各项经济指标均完成良好。

产业扶贫持续推进。一是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巧媳妇” 工程。截至2019年底,全镇共有“巧媳妇”示范基地、企业、加工点12家,稳定从业400余人,人均增收1万元;二是积极挖掘传统产业带贫潜力,引导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葡萄种植、黄金梨种植、瓜菜种植及传统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累计吸纳贫困人口就业500人以上,全镇脱贫攻坚进程加快。(www.xing528.com)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邓城镇历史悠久,境内古迹较多,著名的有饮马台、汉代白果树、叶氏庄园等。古镇民风淳朴,人民勤劳智慧,邓城猪蹄、杠子馍、麻花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吃闻名遐迩。党的十八大以来,邓城镇积极整合境内旅游资源,进一步健全叶氏庄园等主要景点的各项辅助设施,实现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依托邓城猪蹄、杠子馍等特色名吃,带动餐饮服务业快速发展,全镇从事餐饮业人员近万人。外出务工已成为该镇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邓城镇通过组织农民参加农民工现场招聘会等,促进外出人员稳定就业。2019年,全镇外出务工及经商人员在1.5万人以上。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先后投资100余万元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镇“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边角垃圾清理和河道污染整治为重点,集中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镇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2018年2月,邓城镇被周口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小城镇基础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近年来,邓城镇重视城镇规划建设工作,商水(邓城)港建设顺利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配套工程加快实施,显著改善了该镇的发展环境。2019年,新建了邓城镇综合文化广场和长约1公里的步行街道,大大改观了镇容镇貌。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近年来,该镇先后举办了首届民俗文化节暨第八届“安琪杯”炸油条比赛、好媳妇好婆婆道德模范评选、优秀传统文化讲座等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