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电厂的创建给甘肃的电力工业带来曙光的同时,亦推动了战时甘肃经济的发展。电厂改组之初的两年处于亏损状态,但自1940年起,一直呈现盈余的态势,盈 余 额 分 别 为:1940年22638223元;1941年2748.02元;1942年386163.50元;1943年2458591.56元;1944年18326133.25元;1945年66200984.38元。[13]从盈余额来看,电厂的经营似乎已走上正轨,但兰州地区屡遭日军轰炸,这给当时兰州地区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局,兰州电厂也受到了影响,财产亦遭受到了损失,加之战时煤价的疯涨,供电成本也随之增长,因此,一度向资委会借钱维持厂内的正常运营。在这种情况下,兰州电厂自身运转已岌岌可危,但该厂始终秉持抗战救国的信念,多次向社会捐款并在某些特定场合免收电费,对教育和慈善事业的发展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1942年甘肃省政府建设厅为了支持甘肃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和妇女工作委员会的工作,特致函兰州电厂要求免费给托儿所捐助电灯。[14]兰州市冬令救济委员会于1943年1月间致函兰州电厂,称“现在时至严冬,本市穷苦之鳏寡孤独、老弱残废及生活困难之抚属……贵厂热衷公益慈善为怀用,特函请”。[15]兰州市社会局向兰州各界发起关于修建兰州市总工会门楼的启事,称“自抗战军兴,兰市工商,日趋发达,全国技术工人,各地方劳工群众,亦均逐渐集中于兰州。故领导劳动群众……现本市总工会组织,已具规模……业将本市中华路火神庙拨作总工会会址……奈工程浩大,需费达六万余元”。兰州电厂积极响应,决定捐助一万元,社会局还指出“查收经持有本厂上次捐予两万元”。[16]可见,兰州电厂对社会慈善事业给予了较高程度的重视。同时,此厂还关注并热心于教育事业。如1944年兰州区运动会召开,该厂为运动会装设供电设备,并免费架设临时专线,供给用电,协助运动。省教育厅还特此致函感谢,称:“贵厂热心教育,深感佩,特此由。”[17]此外,它还时刻关注着抗战大业,在物质上也给予了支持。湘北大捷,全国各地纷纷慰劳,该厂捐助一千元整。[18]捐款金额虽不多,但体现了兰州电厂积极支持抗战的决心及对前方将士的深切关怀。
兰州电厂在关注社会活动的同时,亦非常重视自身的建设,这主要体现在对人才的培养、职员生活质量的提升及其眷属的优待方面。翁文灏曾说:“建设事业之基础,最重要者为资源与人才,人才尤为推进一切事业之动力”。[19]资委会非常重视电力人才的培养和搜罗,因此培养了一大批电工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先后举办了各种培训班、讲习班,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其中就以兰州电厂举办的电业技工训练班较为著名。1943年7月19日资源委员会兰州电厂提交的《兰州电厂举办的电业技工训练班办法》的准备案中,明文规定培训的目的是“为谋电气事业之扩展,工作技能之改进,利用本厂现有设备及人才,举办电业技工训练班,招考学员,并抽调资源委员会属西北各电厂有可资深造之技工,予以训练,以广培植电气工业之优良技工”。[20]同时该草案对培训班的组织、学员、训练、期限、管理、经费、薪金待遇等都做了规定。(www.xing528.com)
该厂在职员的食宿、薪金及医疗卫生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抗战以来,兰州人口激增,若要租住较大屋舍,殊属不易。为员工安心工作起见,电厂决定:“所有职员按薪级,酌办房贴,以示体恤。根据规定,薪级在200元以下者,补助全额为30元;220元至400元者,补助全额为40元;430元至600元者,补助额为60元。”[21]厂内和厂外都设有职员宿舍及眷属宿舍,且由厂方免费供给煤、水、电等生活必要物资。在医疗卫生方面,职员若生病,厂方除了有医药室外,还聘有中医顾问及特约医院为职员服务,其中医药费的一部分由厂方来承担。此外,还制定了《员工丧葬费用补助办法》,该办法规定:“凡本厂员工警役,因执行职务而致伤亡或在职积劳病故及因病死亡或无力殓葬者均分别给予丧葬补助费,员工警役因久病不愈已予停薪留资(期限六个月),其间病故者应给予丧葬补助费。”[22]《员工亲属医药生育费用补助办法》,该办法规定:“员工亲属遇有疾病及生育时除本厂备有药品免费供给外,还可经厂方之准许进入特约医院或已立案之医院治疗。”[23]当然,该方案并不是针对所有员工亲属的,而是限于该厂正式录用之职员、技工、长工、警役、公役、学徒之直系亲属而言的,这些亲属获得的补助与员工的工作时限和职位是有关的,员工工作时间越长,职位越高,其亲属得到的补助也相应越多。职员的生活补助也是不断提高的,鉴于战时各地物价变动不一,上涨颇快,1941年11月,经济部资委会特敕令各机关调查本地物价编制指数,超出资委会规定之指数的部分,由本机关作为贷金暂借,兰州电厂依照中央规定,制定了有关工人生活补助的办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