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夷中君子高量成:楚雄史话

夷中君子高量成:楚雄史话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量成幼年孤弱,却英智过人,有远大抱负。高量成见事已至此,为避免祸起萧墙,乃宽容大量,正式让位与侄,回到楚雄封地,于城中建府第,又隐居于城西紫溪山。高量成在这里“兴修白马,喜建伽蓝,众山兰若,无不周备”,使之逐渐成为云南佛教胜地。同时,高量成也关心民间疾苦。

夷中君子高量成:楚雄史话

高量成,生卒年不祥,约生活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是大理国地方政权高氏家族中一个重要人物,曾担任大理国相国和护法公。

自从唐代天宝战争之后,唐王朝便失去对云南的控制。此后直到元跨革囊,忽必烈率蒙古军攻陷大理,段氏政权覆灭,近500年间,楚雄地区经历从唐南诏国到宋大理国地方割据政权时期。大理国初期,高氏家族开始登上大理国政治舞台。高量成的先祖高升泰是大理国段氏地方政权开国元勋,祖父高泰明是大理国相国,父亲高明量封于威楚(即楚雄)。高量成幼年孤弱,却英智过人,有远大抱负。在他青年时代,宋王朝内忧外患,大理国也处于动乱之秋,“四夷八蛮,叛逆中国(即大理国),途路为猬毛,百姓离散”各地豪强争夺,民不聊生。宣和元年(1119年),大理国东部的三十七部少数民族再次叛乱,镇守高明清战死,高量成率兵平叛,战功赫赫。楚雄紫溪山摩崖《护法明公德运碑赞》称高量成:“公领义兵,率乡勇,扫除烽燧,开拓乾坤,安州府于乱离之后,收遗民于虎口之残,四海清肃,路不拾遗”,被段氏敕封为“中国公”。(www.xing528.com)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高量成被封为大理国相国。此后,他忠勇为国,勤于政务,在内政、外交和军事上很有建树,使大理国一度呈现中兴景象。段氏国王感于他的德行,再敕封他为护法公。绍兴十八年(1148年),“三十七部”又一次叛乱,高量成率大军征讨,待平定回朝时,其侄高贞寿也踞相位。高量成见事已至此,为避免祸起萧墙,乃宽容大量,正式让位与侄,回到楚雄封地,于城中建府第,又隐居于城西紫溪山。次年,一位由中原地区流落入楚雄的进士为高量成撰写《护法明公德运碑赞》,将他与古之名相子产、管仲相提并论,说他不计名利,功成身退,“功业盖天地,道德高古人”,甚至“德比周公”,虽不无溢美之词,但说明他确实是大理国一位杰出人物;虽然已经离开政治权力中心,但威楚高氏府第因他而仍然是大理国重要政治舞台。《碑赞》这样说道:“公之居处,仲尼有云:仁智者也。四夷八蛮,累会于此,八方群牧,累盟于此,虽夷狄之深仇,部曲之怨恨,到此善归方寸,□□冰释”。紫溪山林深泉幽,是一方难得的风水宝地。高量成在这里“兴修白马,喜建伽蓝,众山兰若,无不周备”,使之逐渐成为云南佛教胜地。《碑赞》云:“明月侍座,清风扫门,喜听法鼓明心,不闻尘嚣聒耳”,描写的就是当时高量成在紫溪山的生活情景。同时,高量成也关心民间疾苦。《滇系》记载:“高量成,段氏相也。避位不仕,筑城于楚雄德江村。优恤孤寡,教诲子弟,风俗翕然丕变,称为夷中君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