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圆圆归葬之谜揭晓!五溪漫话中的真相

陈圆圆归葬之谜揭晓!五溪漫话中的真相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人对于陈圆圆,总是充满着同情与怜悯。吴三桂死后,陈圆圆的去处和归葬之地,众说纷纭。当地人士根据种种迹象提出了若干事证,认为思州才是陈圆圆真正的归葬地。于是,在马宝的带领下,陈圆圆以及吴三桂的二儿子吴启华等人,悄然来到了思州。陈圆圆来到思州以后,便立即削发为尼。相传平西庵的庵名为陈圆圆所改。他们自称是吴三桂的后代,称陈圆圆是他们的祖太婆。陈圆圆本姓邢,后改陈姓。

陈圆圆归葬之谜揭晓!五溪漫话中的真相

“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是清代诗人吴伟业《圆圆曲》中的名句。诗句中的“红颜”,指的是明末江南名姬陈圆圆。她在当年的“秦淮八艳”中最为绝色。吴三桂曾与她有一面之缘,彼此倾慕。几经辗转之后,吴三桂劫娶了她。在历史上,吴三桂是个反复无常的典型人物。他先是迎清兵入关,后又叛清。康熙十七年(1678)在衡阳称帝,不久后病死。世人对于陈圆圆,总是充满着同情与怜悯。

吴三桂死后,陈圆圆的去处和归葬之地,众说纷纭。有“云南说”“苏州说”,还有“上海说”。近年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学者,根据民间传说和实地考察,又提出了“思州说”。思州,即今岑巩县,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俗谓“先有思州,后有贵州”。当地人士根据种种迹象提出了若干事证,认为思州才是陈圆圆真正的归葬地。

当地人说,当年,吴三桂的军师马宝,在吴氏死于衡阳、孙子吴世藩大势已去之时,找到曾任南明礼部尚书的郑逢元,要他设法为吴三桂的家小安排后路。当时,郑逢元已在昆明的宝台山出家为僧。郑逢元的家乡玉屏与思州相邻,他与思州知府李敷交谊甚厚。李敷于康熙十二年(1673)曾往镇远迎降吴三桂,是一个可以托付的人。于是,在马宝的带领下,陈圆圆以及吴三桂的二儿子吴启华等人,悄然来到了思州。(www.xing528.com)

陈圆圆来到思州以后,便立即削发为尼。她出家的庵院,便是今天岑巩县大有乡境内的天安寺,后称平西庵。相传平西庵的庵名为陈圆圆所改。因为吴三桂曾称“平西王”。吴的其余家小,则在今天叫作马家寨的地方安了家。今马家寨共有三百户人家,全部姓吴。他们自称是吴三桂的后代,称陈圆圆是他们的祖太婆。

在平西庵附近的小土丘上,有二十余座古老的坟茔。其中一座的碑文是这样写的:“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孝男吴启华、媳涂氏立。孝孙男仕龙、杰、杨氏;孝曾孙大经、纯;孝玄孙朝达、选、魁、政、玺、桂、相、仪。皇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冬吉日。”碑文均为繁体字,唯有“聂”字为简体,而这样的“聂”字,在当时是不存在的。吴氏后人说,这位“聂氏夫人”便是他们的祖太婆陈圆圆。陈圆圆本姓邢,后改陈姓。“邢”和“陈”都有“耳”旁,合起来为“双耳”,吴氏后人因此而创造了这个“聂”字,并镌刻在墓碑上。在古墓群中,还有一冢吴启华的坟茔。碑文:“清故二世祖考功讳启华老大人墓”;对联:“隐姓于斯承一代统绪,藏身在此衍百年簸裘。”吴启华是吴三桂的第二子。字里行间,已将吴氏家族隐身于此说得再也明白不过了。在马家寨的左侧,还有一座马宝墓。碑文:“清故上寿先考明公号公玉老大人之墓”;对联:“重垒土茔人祖即己祖,复修石台若翁如吾翁。”马宝是吴三桂的骁将,后拥立三桂之孙吴世藩,并护卫吴家隐居思州,是吴家的恩人,故以“明公”相称,“玉”即宝也。从对联看,吴家人已把马宝当成自己的祖先。吴姓人居住的村子,也冠上了马家寨的名字。马家寨又名襄子家屋场。其中的“襄”字,取自吴三桂父亲吴襄之名。再有,此间吴姓族人,曾存有皇伞一顶,以及九十六公斤、八十公斤大刀各一把。他们将“吴氏家谱”称为“御字簿”。以上种种,都足以证明这里的吴姓人确系吴三桂后裔。陈圆圆归葬思州,也应该是有相当可信度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