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椅古村:太师椅上的梅花

高椅古村:太师椅上的梅花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在巫水流经的会同境内,有一个古老的村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犹如一把高高的太师椅摆放在巫水之滨,村寨因此而得名“高椅”。高椅村,宛如一朵镶嵌在太师椅上的梅花,长留在奔腾不息的巫水河畔。高椅整个村子,不论是村道、小巷,全都铺满了岩板。高椅古村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时光流逝,这一朵镶嵌在太师椅上的梅花,依然散发出穿越时空的醉人芳香。

高椅古村:太师椅上的梅花

唐天宝年间,王昌龄贬谪龙标尉,作有七绝《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抒写的就是送别溯巫水而上的客人的情景。巫水从会同溯水而上,经由绥宁,到达城步、武冈。就在巫水流经的会同境内,有一个古老的村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犹如一把高高的太师椅摆放在巫水之滨,村寨因此而得名“高椅”。在这村子的中央,曾建有一座五通庙。庙宇周边有通往五方的五条岩板路,把偌大的高椅,分成了大致相同大小的五个区块,构成了一个梅花瓣状的村落。高椅村,宛如一朵镶嵌在太师椅上的梅花,长留在奔腾不息的巫水河畔。

近六百户的高椅村,百分之八十五的村民为杨姓侗族人,是五代时今靖州一带十峒峒主、后为诚州刺史的杨再思的后裔,南宋时即来此定居。高椅是个山村,附近农田极少。山上虽有林木,然在木市未开之前,并不能给山民带来收益。直到清康熙以后,由于洪江木市的兴起,才逐渐发生了转机。当时洪江的木市,是由本地的“山客”,把木材水运到洪江,与外地来的“水客”进行交易的。聪明的高椅人审时度势,看准了上游巫水两岸的大量木材,是绝好的生财之道。他们纷纷相约做起了“山客”,到上游各地大量采办木材,在村寨前的港湾重新编扎,而后水运到洪江,与外来的“水客”进行交易。当时,汇聚在洪江的木材,有苗木,来自清水江;有州木,来自靖州;有广木,来自会同广坪;有溪木,来自流经高椅的巫水。其中溪木最多,占总量的三成以上。经营溪木的“山客”,大多是高椅人。高椅“山客”先是到洪江,后来又到常德,与“水客”进行木材交易,发了点小财,小富即安,便回家兴修宅院。高椅古村现存明洪武十三年(1380)到清光绪七年(1881)陆续修建的古民宅一百零四栋,绝大部分建于清末。在木市,“山客”相比“水客”,资金不是特别雄厚,只算是小本经营,发了财,也只能算是小康。正因为如此,高椅的民宅一概是本地乡村的四扇或六扇屋,外面封一个马头墙,前面是天井、照壁,统称为窨子屋。小巧玲珑的窨子屋,都建造得十分精致,雕花的窗棂千姿百态,照壁上一般都有彩绘。有的还在屋檐下做起了卷棚。有讲排场的人家,堂屋前的整块岩板,竟然是从常德运来的。没有深宅大院的高椅,却有着整齐划一的一幢幢窨子屋,倒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高椅村村民在各自修建窨子屋的同时,也修建了相应的配套公共设施。他们既修建了五通庙,又修建了侗族人的寨门和凉亭。为了方便“山客们”资金的汇兑,村里还设有一家钱庄。高椅人特别注重教育,除了兴办学校以外,还在醉月楼开办了女学。在当时,这种情形是非常少见的。(www.xing528.com)

高椅整个村子,不论是村道、小巷,全都铺满了岩板。只要进了村子,脚上便不沾泥巴。岩板下面,建有通畅的排水系统,下再大的雨,雨停道路即干。以五通庙为中心,梅花瓣形的高椅村庄布局,再加上纵横交错的一条条小巷,整个村庄就如同布下了迷魂阵。旧时,湘西土匪横行乡里,却不敢有针对高椅的任何行动。一户居住在村边的人家,在家中的地下埋有一个陶制的缸瓮,屋外如出现动静,缸瓮便会传出声响,堪称高椅人发明的最牛监听设施。

高椅古村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时光流逝,这一朵镶嵌在太师椅上的梅花,依然散发出穿越时空的醉人芳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