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溪漫话:歪嘴财神秦和利

五溪漫话:歪嘴财神秦和利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唱词中说,秦和利的母亲是溪人。如此说来,财神秦和利的身上,具有瑶族人的血统。《打求财》的剧情大致是:秦和利因与妻子汤九娘拌嘴,赌气外出经商,十三载未归。经邻人劝说,夫妻和好。湘西南方言称歪嘴为“扭口”,由此,“扭口和利”便成了财神的代称。在人们的心目中,四官的形象,就是傩戏《打求财》里的那个戴着歪嘴巴面具的秦和利。

五溪漫话:歪嘴财神秦和利

在湘西、黔东一带聚居的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人,笃信一位称为“四官大王”的财神爷。相形之下,全国通行的财神爷——黑脸赵公元帅,在这里却受到了冷落。

关于财神四官大王的来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四官神;有人以麟、凤、龟、龙为四灵神。在黔东的印江,则以罗、宾、冉、唐为四官菩萨。而在湘西南的会同、黔阳一带,说四官是秦姓四兄弟中的老四,名叫秦和利。这里有一出傩戏叫作《打求财》,搬演的便是秦和利的故事。剧中的秦和利自唱身世:“家在宝庆武冈座,座在两只岩坎脚。爹爹名叫秦瓜杓,妈妈讨起溪婆。”“母亲生下儿四个,经商贸易下云南。兄弟四人卖扇子,买卖求财为赚钱。去到云南十二月,雪子纷纷落满天。兄弟去到城隍庙,惊动南方火德星。十二月红日穿心过,晒坏云南几多人。兄长三人心中喜,趁此机会赚金银。四官见事心不忍,我将扇子送世人。我将扇子送完了,几多凡人得活命,玉帝见我功劳大,封我求财四官神。”一个荒诞的故事,为一个另类财神做出了这样的注脚。唱词中说,秦和利的母亲是溪人。溪是雪峰山中的一个瑶族村寨。如此说来,财神秦和利的身上,具有瑶族人的血统。湘西南的巫傩,将这位财神全称为“安江得圣求财买卖四官大神”。安江,旧为黔阳县(今为洪江市)所辖。黔阳一带,古代曾是瑶族人的聚居地,这与傩戏中秦和利的出身是一致的。这样一位有瑶族血统的财神,却得到了侗族、苗族、土家族信众的普遍认同。

在沅水上游,民间的任何一宗乡傩或私傩,无一例外都要搬演《打求财》这出傩戏,意在为主东讨一个“求财得财”的好彩头。《打求财》的剧情大致是:秦和利因与妻子汤九娘拌嘴,赌气外出经商,十三载未归。因听人说,其妻在家与人私通,回家探究,并与妻子吵闹不休。经邻人劝说,夫妻和好。这是一出趣味横生的喜剧,与求财的主题并没有多少关联,只是在戏的结尾处,附加了秦和利为主东家送财的内容。其中有“吾乃安江得圣求财买卖四官大神,财神菩萨帮你把绫罗绸缎、十万金条子、十万银条子,全都驮来了”的道白,还有东南西北中“五方进宝”到主东人家的大段唱词。剧中的秦和利由丑角扮演,戴着一个歪嘴巴的面具。湘西南方言称歪嘴为“扭口”,由此,“扭口和利”便成了财神的代称。人们都希望乐乐呵呵的“扭口和利”来到自己的家中。(www.xing528.com)

黔阳县(今为洪江市)安江是四官大神的得圣之地。安江镇一街,有一座颇具规模的四官庙,庙堂今仍存。另在安江附近的太平、先锋、岔头、岩里等地,也都曾建有过四官庙。溆浦县对四官大神的敬奉也很普遍。民国十年(1921)《溆浦县志》载:“四官庙凡七:桥江、后青竹垅、钱山崖、红崖嘴、九家垴、桐皮溪、来溪各一。”另外,在其他名目的庙里,也有附祀四官的情形。在苗乡麻阳,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漫水的盘瓠庙里,供着三个牌位,居中者为盘瓠大王,左右则分别为水神伏波大王和财神四官大王。所有祭祀四官的庙宇,也都和漫水盘瓠庙一样,只有牌位,没有神像。在人们的心目中,四官的形象,就是傩戏《打求财》里的那个戴着歪嘴巴面具的秦和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