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教学模式与学生发展研究的成果

高校教学模式与学生发展研究的成果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汀托的研究立足于两大理论支点。汀托将学生融入区分为,校园内的学术融入和社交融入。在大量基于汀托理论模型的实证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利用学生对师生互动、同伴互动的认知程度作为融入的操作性指标。但齐克林的融入概念与汀托有着不同的内涵界定。齐克林的融入概念指的是,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或社会性活动,是学生学习中极为重要的层面。

高校教学模式与学生发展研究的成果

学生融入(integration)概念被用于解释学生与大学校园内同伴和教师形成共有观点或信念的程度,以及学生遵循大学组织文化(院校内部的结构性规则和要求)的程度(Pascarella,Terenzini,1991)。该概念经汀托发展为学术性融入和社会性融入,用于解释学生自主退学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Tinto,1993)。汀托的研究立足于两大理论支点。其一是阿诺·范·基尼的通过仪式的三阶段结构理论,即当个体进入一个新团体时将经历三个阶段,即(1)个体与过往的分离阶段;(2)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与新的环境社群互动;(3)整合融入阶段,该阶段个体逐步接纳新社群的规范和期望。其二是迪尔凯姆在《自杀论》中定义的自我本位自杀概念。

在此之前,解释学生退学现象的理论模型大多将原因归咎于牺牲者(学生本人)。然而与先行研究不同的是,汀托理论的独特性在于,他将自愿性退学的责任不再单一地归咎于学生个体,同时也关注退学行为选择背后院校的影响作用。正如他本人所指出的,该理论可以理解为个体与院校机构的互动理论(Tinto,1986)。

汀托将学生融入区分为,校园内的学术融入和社交融入。与学生参与中的课外活动参与类似,所谓社会融入指的是,学生对于同伴互动、师生互动的认知。而学术融入是,学生通过课堂内外与教师或同伴互动而形成的在正式或非正式学术体系中的经验认知(Tinto,1993)。在大量基于汀托理论模型的实证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利用学生对师生互动、同伴互动的认知程度作为融入的操作性指标。而帕斯卡雷拉和特拉赞尼(Pascarella,Terenzini)则根据大量研究文献的梳理,指出同伴互动、师生互动、教师关注学生发展和教学、学术和智能发展、目标与院校投入为测量融入的五大指标(Pascarella,Terenzini,2005)。当然,也有部分研究将学生学业绩点(GPA)作为学术融入的操作指标。对此学者中存有争议。如哈特度(Hurtado)指出,成绩仅是来自外部的确认,并不能作为学生学术或学习融入的关联性指标(Hurtado,2007)。也有学者质疑,汀托理论存在着缺乏对非传统型学生的必要关注、过度侧重于社会学视角,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征等局限(Rendonetal,2000;Braxton.2000)。(www.xing528.com)

在这里需要特别补充的是,齐克林(Chickering)在建构学生学习概念时,也使用了融入概念(Chickering,1974)。但齐克林的融入概念与汀托有着不同的内涵界定。齐克林的融入概念指的是,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或社会性活动,是学生学习中极为重要的层面。他指出,学生努力或学生参与的程度是融入的重要影响因素。其结果,齐克林所指的融入成为学生参与或学生投入的重要收益,也成为支持学生投入因果模型的重要基础(Pike,Kuh,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